引领吉林青年继承发扬闯关东精神的时代意义

2017-04-26 12:52王红岩
青春岁月 2016年23期

王红岩

【摘要】闯关东是中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移民现象,时间跨度较大,参与人数众多,移民历程艰辛,在大批关内民众背井离乡前往关东创业求生的实践中,孕育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创业精神,它与伟大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这一东北地区特有的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传承价值,东北地区应深度挖掘提炼,引领青年群众“重拾”闯关东精神,使之成为青年成才创业和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引擎。

【关键词】闯关东精神;吉林青年;继承发扬

一、闯关东的历史简介

我们通常所言闯关东是指从清朝顺治年间到中华民国这一历史时期内,中原地区百姓去关东谋生的历史。关东,泛指今天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东部构成的东北地区,因位于山海关以东,清朝建立后这一地区统称为“关东”。闯关东移民现象的出现既有关内百姓生活艰难的社会因素,也有政治、军事和经济因素的深刻影响。这段历史进程大体经历了以下4个时期:招垦授官激励——封禁保护满人利益——局部开禁缓解社会压力——全面开放实边防务。清朝初期,东北经济因战乱遭到严重破坏,人口减少,为繁荣东北经济,清廷颁布《辽东招民开垦条例》,规定“招至百者,文授知县,武授守备”,鼓励汉人入關开垦,繁荣经济。康熙七年(1668),清廷担心汉人不断聚集东北,损害满人利益,破坏“龙兴之地”,又推行封禁政策。咸丰、同治年间,沙俄不断侵蚀北部边境,咸丰十年(1860)开始逐步解禁,鼓励移民实边,以振兴关外经济、稳固边防。由于清廷解除封禁政策,加之关内多发灾荒,山东、直隶(河北)大批百姓背井离乡涌入关东谋生存,并在民国时期形成了大规模的闯关东浪潮,纵观闯关东的历史,其移民历时之长,人数之众,在世界移民史上也属罕见。有资料显示,到民国十年(1929),关内各地闯关东人数超过3000万。

二、闯关东的精神内涵

闯关东既是一种大规模迁徙移民的社会现象,更是人民群众为求得生存家园,奋勇抗争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洪流。中国人自古有老守田园的传统观念,但为了维持家庭生活,他们背井离乡,筚路蓝缕迁徙关东创业求生,当时的关东大地虽地广人稀,但并非遍地金银,维持生存必须要勤劳创业才能获取生活资料,其中还难免饱受土著民的欺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批关内移民心怀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凭着惊人的毅力和胆识,依靠勤劳的双手和拼搏进取的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创业生存史诗。闯关东的先辈们在关东大地不仅维继了家庭的繁衍生息,他们的奋斗历程还孕育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基因,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闯关东精神。梳理提炼闯关东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敢为人先、自强不息、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积极乐观等几个方面构成。时至今日,吉林青年尚需牢记传承闯关东精神蕴涵,发挥青年之朝气和创造力,勤勉创业实现人生理想,建功吉林发展。

三、闯关东精神对吉林青年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时代意义

1、闯关东精神是引导吉林青年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素材

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是中华各族人民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各民族生活方式、理想信仰、价值观念的文化浓缩,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支撑和动力,是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民族灵魂。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阐释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推进吉林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吉林新一轮的振兴发展关键要靠人才去推动,青年人是引领时代潮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培养助推吉林发展的青年人才不仅要增强科技知识、专业技能、创新智慧等“硬功夫”,还要培养青年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精神这一“软实力”。引导青年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要用生动的历史教材去感召和熏陶,吉林大地白山黑水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闯关东精神精准概括了吉林人民特有的精神内涵,这一精神内涵必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闯关东这段历史进程中体现的自强不息、勤劳勇敢、拼搏进取、团结统一的精神及其背后发生的千千万万的历史故事是培养吉林青年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素材。吉林青年大多是当年闯关东人的后裔,他们有着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可,我们应该深入挖掘经典的闯关东历史素材,用青年人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教育青年、引导青年,让吉林青年成为具有鲜明的闯关东精神涵养和中华民族精神脊梁的有为一代。

2、继承闯关东精神与引导吉林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得益彰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互联网的影响日益加深,加之西方势力通过各种渠道向青年灌输其价值观念,青年群体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形成面临多元化和西化的巨大挑战,引导青年形成并践行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价值观念的形成,从培育周期看不是朝夕之事,需要一个长期的教育熏陶过程,从培训模式看,价值认同可分为盲目认同、诱导认同、强制认同、自觉认同四种模式,笔者认为通过诱导认同发展到自觉认同的模式最为稳定、牢固、长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还强调,“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吉林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应该突显吉林文化特点,形成吉林“吉林方案”。闯关东历史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充分彰显了爱国、敬业、团结、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同时充分体现了吉林本地域的历史文化、民风社风和人民性格。我们应该通过梳理闯关东的历史,讲好闯关东的经典故事,凝练闯关东的精神,再现闯关东文化,找准吉林青年的思想共鸣点,把闯关东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使价值观念的教育更加形象化、接地气,增强教育的感召力和感染力,让吉林青年发扬闯关东精神更有历史感、荣誉感和获得感,进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養的素材更加生动具体、精神有血有肉、价值观念牢固持久。

3、继承闯关东精神是增强吉林青年创业意识,打造吉林创业文化的精神动力

吉林省是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商品生产粮基地,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建国以来吉林省在加工制造业发展、商品粮生产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新态势,国家经济结构不断转型升级,吉林经济发展逐步落后于东部沿海城市,市场经济发展不充分,创新创业的氛围不浓厚。2003年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连续出台发展政策,支持鼓励东北振兴发展,重要方面就是增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活力,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鼓励发展创新创业,活跃民营经济。

吉林青年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引领青年创新创业要着力增强青年的创业意识,提升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打造创业文化,营造良好环境。吉林作为闯关东的重要地区,有着深厚的创业精神积淀,打造创业文化要以闯关东精神为切入点,弘扬和传承先辈们留下的创业精神财富,使之与时代精神高度契合。2015年4月,李克强总理视察吉林时表示:“东北人过去是‘闯关东过来的啊,有闯劲、有韧性。今天东北要重拾‘闯关东精神!”。虽然很多吉林人都是当年闯关东者的后裔,但多年之后,随着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存的压力逐步减小,很多人渐渐淡化了先辈们留下的拓荒精神,慢慢形成了小富即安、随遇而安的心理,对创业奋斗缺少激情,创新发展的意识不浓。所以在东北振兴号角已经吹响的新时代,吉林青年应该重拾闯关东精神,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精神遗产,焕发青春活力,紧跟时代脉搏,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业有为、建功立业。党和政府应系统提炼闯关东历史所蕴含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文化,面向广大青年通过媒体、网络、创业活动等各种平台和载体,打造和传播敢为人先、自强不息、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积极乐观的闯关东精神,重塑吉林特有的创业文化,为吉林全面振兴铸就坚实的精神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 平. 闯关东:从“流民”开始的东北移民潮[J]. 中国文化报, 2009,5(03).

[2] 孙浩进. 闯关东精神的当代价值[J]. 理论观察, 2008(6).

[3] 范立君. 近代“闯关东”移民外在特征探析[J]. 北方文物, 2010(1).

[4] 李允光. 论闯关东精神与东北振兴[J]. 理论观察, 2009(3).

[5] 冯留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