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教学模式在中学物理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2017-04-26 15:47李继勋李亚军
科技资讯 2017年6期
关键词:中学物理应用研究

李继勋+李亚军

摘 要: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具有指向性、操作性、完整性、稳定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在中学物理课堂中,通过改变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和培养中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该文主要研究在“物质的密度、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以及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等实际的物理课堂中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应用。

关键词:中学物理 新教学模式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c)-0182-02

在新课程广为推行和实施的今天,大多数的中学物理教学中仍然沿用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育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在中西部一些偏远的山区这一现象显得尤为突出和亟待解决,尤其对中学生学习情趣的重视和激发还远远不够,许多中学仍处在应试教育阶段,只关心学生的中、高考成绩而忽略了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我们国家至今仍是一个较落后的国家,像这样的现象不仅仅存在于中、西部一些较贫穷的地区,这对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推广和实施并不是件好事,必须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中学物理教师的高度重视。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以产生学习的毅力,其中最根本的是让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对于今后的工作、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并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由此可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现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中的趣味性等多种可行的措施来激发和培养中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是非常有意义的。

1 案例分析

1.1 “物质的密度”的教学

首先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质量不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体体积不同。然后把学生的思维焦点引到物体的体积和质量上。老师提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物质(出示铜块、铁块、铝块、木块、泡沫等),我们怎样来区分它们?让学生用手掂一下轻重,轻的是铝,重的是铁。老师继续提问:那么质量相同的铁和铝又怎样区别呢?学生比较体积,体积大的是铝。老师最后总结:相同体积的铁和铝质量不同,相同质量的铁和铝体积不同。接着提问: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是不是有某种特殊的关系呢?

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实验:(1)取大小不同的两个铁块,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若形状规则,用刻度尺测出边长后算出它们的体积;若形状不规则,用水和量筒来测量体积。(2)分别求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最后通过实验发现:(1)同种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2)不同种类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从而发现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就反映了物质的特性,这就是密度。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技术中有什么作用?这样就引出了密度的应用。

1.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教学

首先老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动画照镜子,提问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归纳可能有下列猜想:像与物等大;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左右相反。

然后老师设疑:如何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与像比较。同学们用两枝相同的笔和两枝相同的蜡烛,从平面镜的正面看见了像,想把“替身物体”放到平面镜后面的像位置上,从平面镜的背面,只看到“替身物体”,而看不见像,所以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老师提问:为什么像不见了呢?学生思考、讨论平面镜成的像不是真实存在的。结合生活中实际的例子,比如投影仪投射到银幕上的像、电影院放映机投射到银幕的像、树林里地面上圆形的小光斑就是太阳的像。学生终于明白平面镜成的像是不是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

最后老师强调: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能够用光屏接收到的像,我们叫它实像,而平面镜成的像是光屏接收不到的,不是真实光线汇聚而成的像,所以叫虚像。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3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教学

首先通过演示实验:一个灯泡,接上两节电池时比一节电池时亮,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使同学们定性地认识到:灯(电阻)不变时,电流随电压的减小而减小。紧接着老师再做一个演示实验:同样的两节电池,给灯泡串联一个电阻时,灯泡的亮度会有什么变化呢?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使同学们定性地认识到:电压不变时,电流随电阻的增大而减小。这时教师开门见山地提出这一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问题: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

然后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要保持电阻不变,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观察电流大小,再分析实验数据,找出规律。分析由实验得到的数据,将实验数据通过图像的形式表示出来,分析图像可知,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最后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要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改变导体的电阻,观察电流大小然后分析数据,找出规律。分析由实验得到的数据,将实验数据通过图像的形式表示出来,分析图像可知,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结语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新的教学模式是很重要的。论文通过学习“物质的密度、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以及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等实际的物理课堂中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了其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效果明显。充分体现了一堂高质量的课应该是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浓烈的兴趣下培养他们的思辨、表达和探索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 王大顺.教育心理学[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

[3] 周虹.浅谈初中物理中如何实现高效教学改革的初步实践探讨[J].科技资讯,2016(25):92-93.

[4] 张健.浅谈初中物理与数学的衔接[J].邢台师范高专学报, 2001,16(3):78.

[5] 萬芳丽.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中学物理应用研究
文化自信视野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仿真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物理“智慧课堂”构建探究
文化自信视野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空域分类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a绝对=a相对+a牵连在中学物理解题中的运用
类比和联想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