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宋人爱菊的原因

2017-04-26 17:35杜桂秀
青春岁月 2016年23期
关键词:菊花

杜桂秀

【摘要】宋代是菊花发展的鼎盛时期,菊花受到时人的高度喜爱。宋人曾经编过《菊谱》有八部,所列举的品种达一百六十多种。菊花的身影也经常出现在宋代诗词中,它有着独特的意象。究其原因,这与菊花培育技术的提升和菊花自身的价值关系密切,同时也与当时政治、时人志趣、社会风俗有关。

【关键词】菊花;鼎盛;原因

在宋代,艺菊的专著也相继问世。刘蒙泉的《刘氏菊谱》1104年问世,这便是第一部菊花专著。其后有范成大的《范村菊谱》、史正志的《史氏菊谱》、史铸的《百菊集谱》等。

古代文人骚客都由衷喜爱菊花,常常把它作为诗赋吟咏、丹青的对象。宋朝时人对菊花的喜爱尤为突出,诗如宋代司马光的《甘菊》、欧阳修的《希真堂东手植菊花十月始开》、郑思肖的《寒菊》等。在《全宋词》中“菊”与“黄花”共出现了1156次。宋词中的菊花意象包括了一系列相关的菊意象群:“菊花”、“黄花”、“黄金”、“金英”等等。菊谱和以菊花为咏叹对象的诗词的大量出现,都反映了菊花在宋代的繁盛,体现了当时宋人对菊花高度地喜爱。究其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菊花自身价值

1、观赏性

观赏性是菊花价值取向的最主要内容。菊花以它的姿色、风韵、香味给人以美的感受。在宋代,官方或民间都有重阳节时展示菊花的喜好。“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重九都下赏菊,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在花市中,菊花盛放时被制成菊花塔进行展销,“平地拔起金浮屠,瑞光千尺照碧虚。乃是结成菊花塔,蜜蜂作僧僧作蝶。”这可能是我国最早的菊展。宫廷中也会举行菊花展,还会开“菊花会”。这些记载,不仅表明菊花的品种众多,数量蔚为大观,也揭示了菊花在宋代民间已经达到普遍种植和大规模展示的程度。

2、食用性

菊花入馔的在宋代的诗文中屡见记载,这一时期菊花饮食主要有以下几类:

(1)金饼

林洪的《山家清供》载:“采紫茎黄色正菊英,以甘草汤和盐少许焯过,候粟饭少熟,投之同煮。久食,可以明目延龄。”

(2)煎菊苗

林洪的《山家清供》载:“采苗汤瀹,用甘草水调山药粉煎之以油,爽然有楚畹之风。”即把菊苗煮熟后,用甘草水和山药粉调汁,将菊苗蘸好汁液,再用油煎即可。

(3)菊苗羹

据林洪的《山家清供》载:“春来苗叶洗焯,用油略炒熟,下姜盐作羹,可清心明目,加枸杞尤妙。”即将菊苗洗净,然后用油炒熟,加入姜和盐,还可以加枸杞,从而调和出浓汤。

(4)菊花茶

《百菊集谱》载:“菊苗不惟可为菜,亦可以代茶。”这里的菊花茶与后世的菊花茶有所差别,它不是采菊花的花蕊入茶,而是采初生的苗叶入茶。

(5)菊花酒

早在汉代,就有菊花酒了。晋代的陶渊明饮菊花酒,令其扬名天下,“九日菊酒,以渊明采菊,白衣送。”宋代,盛行饮酒之风。这一时期的菊花酒主要是白菊酒,其法:“春末夏初,收软苗,阴干捣末,合无灰酒即可。又秋八月合花收,暴干,切取三大斤,用生绢袋囊盛,贮三大斗酒中,经七日服之。”

3、药用性

古人已发现菊花具有清热明目的功能,同时认为它能养身延年。《神农本草》载:“(菊花)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九月九日采菊与茯苓松脂,久服,令人不老。”长期以来,人们已将菊花视为长寿食品,菊花酒也是久负盛名。菊花因有延年益寿的药用功能,因而得名“寿客”、“传延年”。菊花还能制成香囊、药枕,如“常以九月九日取菊花作枕袋枕头。大能去头风,明眼目。”

二、菊花的意象——花中君子

古人待花如待人,他们相信花和人一样持有操守,如遗世独立,见于之梅;静雅高洁,见于之兰;孤禀劲节,见之于菊。菊花在宋代诗词中频频出现,可见宋人对它的喜爱。作为“花中四君子”的菊花,它迎着西风盛开,不畏寒霜,它不与百花争艳,不求闻达于俗世。它象征着忠贞不屈的意志和不畏困境的精神。宋代女词人朱淑贞曾经咏过菊花说:“粲粲滋夕合,英英傲晨霜。”苏东坡“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陆游“蒲柳如懦夫,望秋已凋黄。菊花如志士,过时有余香。”

三、菊花培育技术的提高

宋代,菊花由室外露天栽培发展到盆栽栽培,嫁接技艺也得到进一步提升。菊花种子培育、植株分种、菊花的日常管理等方面在各类菊谱中都有详细的记载。

菊花的培育:

1、种子培育

“凡菊之佳品,俟其枯,取其带花枝,置篱下。至明年收灯后,以肥膏地。至二月即以枯花撒之。”

2、分株法和扦插法

“梅雨时,收菊丛边小株分种,俟其茂,则摘去心苗,欲其分义而成小丛也。”分株法即植株掘出,依照根系的自然状态带根分开,再另植他处。扦插法指即用菊花枝插在土壤里,以期成活。如“大笑菊及佛顶菊御爱黄,至榖雨时,以其枝插于肥地亦能活。”

3、土壤要求

土壤要肥硕,“菊宜种园蔬内肥沃之地”。“种菊所宜向阳,贵在高原”,“(菊)根恶水不宜久雨,久雨可于根傍加泥,令高以泄水”,菊不宜多水之地。

4、菊花管理

菊花佳品条件之一便是花量繁盛。而菊花分种失时,花少叶多,花丛不繁茂,这些往往会影响菊花的美观。故而待菊花苗长到尺许时,“掇去其颠,数日则岐出两枝,又掇之,每掇益岐,至秋则一千所出数百千朵,婆娑团栾,如车盖熏笼矣。”或是“菊花大蕊未开,蕊以龙眼殼罩之。至欲开时,隔夜以硫磺水灌之,次早去其罩,则大开。”

在种植小苗的时候,需浇灌适量的粪水。“分种小株,宜以粪水,酵土而壅之,则易盛”。若要保持菊花的洁净,则河渠之泥浇灌。在菊花生长的过程中需要防虫,因而要“常要除去蜒蚰,则苗叶免害。”

精湛的传统菊花种植技艺,在宋时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从而使其花量增多,使之更具美观性。同时,促进了菊花品种和数量的增多,使菊花达到空前繁盛的状况。

四、其他原因

北宋王朝信奉道教,道教与菊花有着深远而密切的历史关联。道教“延年益寿”和“羽化升仙”的教义,使得时人对菊花的药用价值十分重视。在民间传说中,人通过服菊而羽化升仙的故事流传甚广。如《百岁荆州记》载:道士朱孺子、吴未,服菊花乘云升天。其次道教“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将花木视为与自己一样的生物,以人的感情世界去关注花木世界,将花木人格化,待花如待客。这些因素对菊花观赏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宋朝盛行簪花之风。簪花不论社会地位或性别、年龄,“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陈起《江湖小集》:“牧牛童子坐田头,摘草簪花两两讴。”皇帝在举办宴会时,会给大臣赐花。每逢重要庆典时,皇帝也簪戴花朵。在重阳节的时候,人们“髻重不嫌黄菊满”。

五、结语

宋时,艺菊技艺的提升使菊花数量和质量得到空前的发展。而菊花自身的价值以及当时的政治制度、时人志趣、社会风俗等因素进一步使宋人对菊花的喜爱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宋﹞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重阳[M].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2:31.

[2] ﹝宋﹞周 密, 著. 黄益元, 点校. 齐东野语——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5册[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5556.

[3] ﹝宋﹞陈元靓. 岁时广记[M]. 上海: 商务印书馆, 1939,34:417.

[4] ﹝宋﹞史 铸. 《百菊集谱》景印四库全书第845册[M]. 台北: 商务印书馆, 1986:67.

[5] 何小颜. 花与中国文化[M]. 人民出版社, 1991:14.

[6] ﹝宋﹞陈景沂, 著. 程 杰, 王三毛, 点校. 《全芳備祖》前集卷二《花部》[M]. 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社, 2014,11:37.

猜你喜欢
菊花
一朵会说会笑的山菊花
菊花
苏轼错改菊花诗
我真的很擅长睡觉
菊花
菊花
公园里的菊花
秋天的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