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湖北省为例

2017-04-26 01:39张旺峰
湖北社会科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培训大学生企业

张旺峰

(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大学生创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湖北省为例

张旺峰

(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群体。为了解大学生创业情况及创业资源瓶颈,健全完善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通过对湖北在校大学生和高校毕业生的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创业受到创业环境、创业资金、创业扶持政策、自身创业能力、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等方面的制约,并分析其原因,从优化政策资源、健全融资环境、拓展服务资源、完善培训环境、营造社会环境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优化大学生创业体制机制的对策建议。

创业;大学生;湖北省

一、调查基本情况

问卷调查时间为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涉及在湖北自主创业的464名高校毕业生,毕业于湖北省内外83所高校,创业地遍布湖北省17个市州。从性别看,男性316名,占68.1%,女性148名,占31.9%。从毕业专业看,管理学、经济学和工学的高校毕业生分别占16.7%、16.3%和14.5%,共占约50%。从工作经历看,毕业后直接创业(无工作经历)的占39%,曾在企业工作的占31.4%,曾开办个体工商户的占14.3%,曾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占5.3%。从创业经历看,没有创业经历的占31.3%,有过1至3次创业经历的占65.3%,有4次以上创业经历的占3.4%。

(一)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创业愿望。走访座谈反映,高校大学生中超过六成有创业想法和创业意愿,但毕业后真正投身创业的比例很低。调查显示,最吸引大学生投身创业的原因,首选挑战自我、实现价值的占37.9%,首选解决就业的占33.2%,首选兴趣爱好的占19.2%,首选获得财富的占9.9%(图1),大学生创业动因主要是实现价值和解决就业。

图1 吸引大学生创业主要因素

(二)大学生创业领域多元化。按创业企业类别分,零售、餐饮及其他服务业企业占30.8%;农、林、牧、渔业企业占19.4%;教育、文化创意业企业占14.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企业占11%;制造业企业占5.8%;生物医药、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企业占4.3%(图2),创业领域呈多元化状况。从被调查的创业企业规模看,464个创业企业总注册资本为12749.2万元,平均注册资本为64.4万元。其中,注册资本在100万以上的企业占11.6%,在50万元以下的占77.2%,在20万元以下的占51.5%,大学生创业以创办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下的小型微型企业为主。从企业类型看,服务类占32. 5%,产品代理或销售类占25.3%,非专利产品生产经营类占17.4%,研发类占6.6%,专利产品生产经营类占5.0%,其他占12.3%。

图2 大学生创业的主要行业

(三)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空间巨大。抽样调查中,464个创业企业共有员工5711人,平均每个企业带动就业12.3人,具有明显的带动效应。从样本企业对未来3年内新增就业预期情况看,全部样本企业都有新增岗位计划,60.3%的企业能够提供1—20个岗位,24.6%的企业能够提供21—50个岗位,15.1%的企业将提供50个以上的工作岗位,带动就业空间巨大。其中,零售、餐饮及其他服务业企业占30.8%,农、林、牧、渔业企业占19.4%,教育、文化创意业企业占14.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企业占11.0%,这些行业是未来创业带动就业的重点领域。(表1)

表1 预期3年内带动就业情况

(四)大学生对创业前景充满信心。虽然小微企业是大学生创业主要形式,但被调查企业中已有6家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占3%;24家销售收入过百万、26家超过50万,各占约14%。调查对象认为所办企业利润丰厚的占4.3%,有些盈利的占69.2%,盈亏持平的占15.7%,有些亏损的占10.3%,亏损很大的只有0.4%,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认为所办企业发展前景广阔的占95.7%,前景一般的占3.0%,可能遭遇淘汰的仅占0.4%,不确定的占0.9%。如果创业失败,倾向于等待时机,积累经验的占50.5%;积累资金,努力筹备下次创业的占48.5%;倾向于放弃创业,转向求职就业的占1%。总体而言,高校大学生创业者对发展前景抱有很大信心。

二、主要问题

(一)创业环境欠佳,是大学生创业率低的重要原因。大学生认为当前支持创业的社会环境非常好的占8.6%,比较好的占40.2%,一般的占38.9%,较差的占8.2%,说不清楚的占4.1%,创业环境仍待改善。然而,从首选的创业地看,首选回家乡创业的占74.4%,在就读城市创业的占23.3%,到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创业的占0.4%,到其他地区创业的占1.9%。可见,大学生创业首选熟悉的创业环境。湖北既是重要的生源地,又是高校云集之地,大学生首选湖北创业的意愿十分强烈,但却与创业率低之间存在悖论,创业环境不优是主要问题。[1](p45-48)

(二)缺乏资金是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最大问题。调查中,大学生创业者普遍反映需求最为迫切的是落实贷款政策和提供扶持资金,分别占到46.7%和13.2%,希望政府扶持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从大学生创业初始资金来源看,主要来自家庭支持的占36.8%,个人积蓄的占22.7%,朋友集资占20.3%,金融机构贷款占12.0%,政府扶持占6.2%,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各占1.0%。虽然资金来源渠道呈多元化趋势,但自筹资金比例占80%以上,政府和市场的力量未能充分发挥。

(三)创业扶持政策的覆盖面仍待扩展。调查对象中从未享受过创业扶持政策的占49.7%,享受过创业担保贷款的占15.9%,税费减免政策占14.8%,创业培训补贴占7.5%,创业扶持补助占6.3%,创业扶持资金占2.6%,其他占3.1%。从调查对象对政府扶持创业政策的知晓度看,很熟悉的仅占12.5%,了解一点的占78.1%,知道有政策但没了解过的占9.5%。调查对象比较了解的主要政策是,创业担保贷款占26.0%,创业扶持资金占24.6%,税费减免政策占19.5%,创业扶持补助占15.8%,创业培训补贴占12.2%,其他占1.8%。近年来,湖北省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以2010年各级人社部门实施的“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为标志,初步形成了大学生创业政策框架体系,并迅速创新发展,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政府扶持创业政策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知晓度,但宣传和落实力度仍然不够,存在不完善、难落实等问题。

(四)自身创业能力不足制约了创业。认为现有的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不完全满足创业要求的占60.9%,不满足的占19.9%,认为能够满足的占16.9%,说不清的占2.4%。超过八成创业大学生认为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不能满足创业需要。从成功创业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看,认为是出色的沟通及交际能力的占21.8%,优秀的经营经验和市场意识的占20.4%,强烈的挑战精神的占19.8%,良好的社会关系的占11.7%,管理及领导艺术的占10.5%,较好的专业知识的占9%,一定的工作经验的占6.2%,其他占0.5%。

(五)专利商标是大学生创业的短板。被调查的464个创业项目共拥有专利35项,正在申报专利5项。专利主要集中在信息软件业、医药新能源两大类,各有专利13项和11项,占该类项目比重分别为25.0%和35.4%;农业、服务业和其他381个项目仅有专利11项,占比较小。(表2)

表2 企业注册专利情况

(六)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不能满足需要。对当前创业培训指导的针对性、实用性的总体评价认为非常实用的占44.8%,效果一般占53.9%,完全没用的占1.3%。参加过5次以上创业培训指导的占11.7%,参加过3~5次占19.9%,参加过1~2次占57.5%,从未参加过的占10.8%,近七成被调查对象参加创业培训次数少于2次。对创业培训中实践环节的需求度,认为非常必要的占93.1%,有比没有好的占6.2%,认为没必要和无所谓的占0.6%。在创业过程中,进入孵化器、孵化基地、科技(工业)园区等进行过孵化的占21.1%,78.9%的企业没有进行过孵化。

三、原因分析

大学生自主创业具有擅于学习、勇于创新、极具活力、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较高等优势,但也存在缺乏资金、没有经验、人脉较少、创业能力弱等不足,因此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较低。经过分析,大学生创业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源于以下原因。

(一)缺乏支持创业的良好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根本因素。虽然调查走访中有八成左右大学生对创业很感兴趣、六成左右有创业意愿,但对应届毕业生的抽样调查中已经投身创业的占比仅为1.1%;准备创业的也仅占2.3%,与有创业意愿的人数形成了巨大反差,究其原因为创业环境亟待改善。没有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氛围,是造成创业意愿与创业行动巨大反差的根本原因。这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从家庭观念看,在不少人的观念中,大学毕业没有单位接收、直接在社会上创业,是未被学校和社会认可的表现。社会和家庭受“学而优则仕”、要求工作体面等观念影响,往往不支持大学毕业生投身创业。

2.从舆论环境看,很多人认为,大学毕业没有单位接收、直接创业,是未被社会认可的表现,社会舆论使大学生在创业之路上备受压力。同时,媒体未能充分营造鼓励创业、宣传创业、学习创业的创业气场,创业光荣的观念有待深入人心。

3.从社会服务看,为大学生提供专业化创业服务的机构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良莠不齐等问题,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难以满足创业者对创业服务社会化、专业化、精细化的需求。

4.从融资环境看,创业者普遍反映银行对小微企业“授信多、贷款少、周期短”,惜贷、抽贷时有发生。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上浮多在30%以上,加上承兑汇票贴现利息,实际贷款成本达到银行基准利率约两倍。即使创业者拿到贷款,往往也附加了诸多限制条件,如要求创业者对贷款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要求将房产过度低估作为担保、发放贷款长达6个月或更长时间,等等。企业不得不通过民间借贷寻找“过桥资金”缓解资金缺口,从而导致企业资金成本激增,使得一些企业生存困难。

(二)创业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滞后,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客观因素。近年来,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标志,初步形成了创业政策框架体系,并迅速创新发展,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仍存在不完善、难落实等问题。这是因为:

1.创业政策针对性不强。现行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很多是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出台,政策目的在于扶持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从事生存型创业,而非扶持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发展型创业。因此,政策主要借鉴了下岗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群体的创业扶持政策。比如,要求高校毕业生在离校后一定时间内进行失业登记,凭登记证明享受创业就业扶持政策;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都限于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个人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必须是开办个体工商户并从事微利创业,而开办公司则不能申请创业担保贷款。这些政策设计对于促进就业困难人员进行低风险、低利润、低层次的生存型创业有着良好效果,但与大学生开展发展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有较大差别。

2.各部门创业政策呈碎片化态势。大学生创业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近年来,人社、教育、科技、经信、工商、税务、农业、扶贫等部门和工会、团委、妇联等组织均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工作,政策措施的创新程度、实施力度、发展速度前所未有。但这些政策措施散见于有关部门和各类文件中,多为方向性、零散性的,各自运作,缺乏联动,没有形成统一协调、相互配合、全程帮扶的政策体系。有些政策难以操作,有些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尤其是经营场所、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等重要政策,大学生享受政策的比例偏低。难以充分聚集、整合各类政策资源,形成政策合力。

3.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仍需完善。目前创业担保贷款服务大学生创业主要面临四个制约因素:个人创办企业仅限于开办个体工商户,申请贷款需要提供反担保,门槛较高手续复杂,担保基金规模十分有限。2015年,湖北省仅有3590名高校毕业生享受创业担保贷款,仅占全省享受贷款人数的8.1%;贷款金额2.98亿元,占总放贷金额的7.2%,未能充分满足大学生创业需要。

4.创业公共服务亟待加强。调查反映,大学生对创业公共服务的需求非常迫切,也寄予很高的期望。虽然全省已依托人社、经信等部门初步构建了创业公共服务体系,但目前创业公共服务还没有列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很多地方的创业服务缺乏衔接配套。同时,湖北尚未专门设立创业服务网站,未能充分发挥信息网络优势,加快创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刻不容缓。

5.融资渠道有限。调查中,湖北大学生创业企业获得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的,仅各占1%。与发达国家和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湖北风险投资总体规模较小,发展仍然滞后,天使投资的发展严重滞后。为此,有的大学生急于获得资金而不惜贱卖技术,有的过于珍惜技术,不肯做出适当让步,以致错失创业机遇。同时,社会资本与创业创新企业未能充分对接。一方面,投资人费尽心思寻找优秀企业进行投资;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处于创业起步阶段,没有进入社会资本视野,苦苦寻找资金。

(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不足,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因素。

2.从创业教育和培训指导方面来看,作为提升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重要措施,涉及多个专业领域,知识复合程度高,对专业性的要求较高。当前,湖北高校创业教育普及率仍待提高,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尚不够合理,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创业实践环节较为薄弱。现有的创业培训内容往往局限于零散性、短期性、片面化、低层次的创业实用技能,专业化程度不高,系统性不强,创业实训能力不足,实训设备设施落后,难以满足创业实训需求。同时,创业培训师资力量薄弱,湖北创业培训机构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创业培训讲师仅450人,高校尚未推行创业培训讲师职业资格,难以满足创业培训需要。[2](p41-52)

总之,大学生创业率低是各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是大学生在创业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选择的“比较优势策略”,是不得已的“理性选择”。其根源不在大学生本身,而是创业环境不优、体制环境不完善、教育结构不合理。解决这一问题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推动相关领域逐步深化改革,落实和完善现有政策措施,标本兼治,逐步理顺关系,步入良性循环。

四、对策建议

(一)优化政策环境,形成政府激励创业新机制。坚持“政府促进、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原则,健全完善促进大学生创业的综合性政策扶持体系。

1.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实行“零首付”。鼓励大学生创办公司,除法律、法规有规定外,取消有限责任公司(含一人公司、股份公司)最低注册资本的限制,对注册登记实行同城通办,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鼓励大学生创办的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在“个转企”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发展。

2.减少经营场所限制,实行“零门槛”。允许自主创业大学生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程序和合同约定,将家庭住所、租住住宅、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允许能有效划分的同一地址登记为多个大学生创业企业、个体工商户住所或经营场所。对在高校校园内创业的,高校应出具相应工商、税务等登记注册及场地证明材料。

3.加大收费减免力度,实行“零收费”。对大学生创业(除国家限制行业外),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各部门属于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将免费对象拓展到在校大学生及毕业3年内高校毕业生,将创业实体类型由个体经营拓展到开办公司及合伙经营。

4.实施更加宽松的人才流动和保障政策。取消高校毕业生在我省创业的落户限制,对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均可在创业地办理城镇落户手续。对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由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纳入集体户口管理,实行免费档案托管。将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纳入基本住房保障范围,缓解其阶段性住房问题。对参加“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服务项目的大学生,服务期满后在农村基层创业的,按照应届毕业生给予创业扶持项目资助、享受各项创业就业扶持政策。

政策四:7月4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食用植物油标识管理的公告》,明确提出转基因食用植物油应当按照规定在标签、说明书上显著标示。对我国未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且未批准在国内商业化种植,市场上并不存在该种转基因作物及其加工品的,食用植物油标签、说明书不得标注“非转基因”字样。

(二)健全融资环境,完善多层次的创业资金支持体系。建立健全创业投融资机制,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鼓励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健全创业资金扶持链,增加创业资金供给。

1.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将贷款人范围由高校毕业生扩大到在校大学生,将支持的创业实体类型由个体工商户拓展到合伙经营及开办小微企业。扩大取消大学生创业反担保范围。对创业担保贷款基金承担全部代偿风险的地区,银行应在贷款规模不超过担保基金5倍的范围内无条件限期发放贷款。出台创业担保贷款展期、续贷、再次贷款等规定。对地方担保基金损失,实行财政代偿政策,上级财政按地方基金损失的一定比例给予代偿。人社、财政、人民银行等部门共同建立创业担保贷款申报审核系统,提高办理效率。

2.优化中小微企业担保和信用支持。加快建立完善中小企业和小额贷款信用担保体系,适当放宽担保标准,积极引导信用担保机构针对小微企业缺信息、缺抵质押物,缺信用等问题,创新丰富担保产品和服务,为小微企业提供低门槛、低成本的担保增信服务。鼓励地方性银行开展小微企业融资业务,提高对非公企业、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比重,增强地方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对民营经济创业的信贷支持。

3.充分发挥创业扶持资金作用。支持各地建立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建立大学生创业就业基金正常投入和增长机制,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每年安排补充大学生创业就业基金。在具备条件的地区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鼓励社会力量创立基金,支持优秀大学生创业企业。

4.健全社会化创业资金扶持链。完善和拓展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功能,引导社会各类创投、风投和企业加大投资。鼓励高等院校、创业孵化基地单独或者联合各类社会投融资机构设立创业种子资金。鼓励各类担保机构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对大学生创业企业通过融资担保获得投资的,给予担保费补贴。

(三)改善服务环境,提升大学生创业公共服务水平。

1.完善创业公共服务体系。依托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设立创业服务中心,承担创业公共服务职能,为大学生等城乡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政策咨询、项目推介、开业指导、创业担保贷款、跟踪帮扶等“一条龙”服务,适当聚集有关部门的创业服务职能,搭建创业“绿色通道”。

2.加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鼓励各地、各高校、群团组织利用各类场地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在全省认定一批“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每年安排扶持资金,对创业示范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租、水电费减免的给予补贴,降低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

3.建立创新创业项目展示对接平台。定期举办大学生创业创新成果展示对接会,建立网络展示平台,加大对大学生创新成果和创业项目的展示推介力度,促进大学生创业企业与社会资本实现对接,促进创新创业成果与企业生产力实现对接,推动我省人才优势转变成经济发展优势。[3](p35-41)

(四)完善培训环境,强化创业培训专业性和实效性。

1.广泛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各高校应面向全体大学生广泛开展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精神,传授创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2.全面推进创业培训进校园。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展创业培训,并按规定享受创业培训补贴政策;对尚不具备培训条件的高校,组织创业培训机构定期开展“创业培训进校园”活动。通过灵活有效的方式,面向大学生提供优质创业培训服务。[4](p68-71)

3.实施创业培训师资培养工程。培养一批富有激情、专业性强、经验丰富、素质较高的一线创业培训讲师。将一批高校教师培养成具有创业培训讲师资格的复合型教师。

4.强化创业实训基地建设。鼓励各地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强创业实训基地建设,对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采取沙盘演练、公司仿真等方式,提供创业实训服务,帮助大学生体验创业过程,积累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

(五)营造社会环境,形成大学生勇于创业的良好氛围。

1.优化舆论支持氛围。经常性开展“就业创业政策进校园”、“荆楚就业创业校园行”等活动,强化政策宣传,树立创业典型,加强舆论引导,在全社会树立正确就业观和创业观,营造“鼓励创业、崇尚创新、勇于探索、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

2.搭建社会帮扶平台。举办创业沙龙、创业咖啡、创业论坛等活动,建立创业大学生与投资者、企业家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建立“大学生创业指导师”公益性服务团队,向创业大学生公开指导领域和联系方式,及时提供指导帮扶。引导成立大学生创业联盟、创业俱乐部,沟通信息,促进协作,构建大学生创业互助生态链。

3.定期举办创业大赛。将大学生创业作为展示宣传重点,按照贴近群众、草根参与的原则,展示大学生创业风采,激发创业创新热情,宣传就业创业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发展。

[1]徐小洲,梅伟惠,倪好.大学生创业困境与制度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5,(01).

[2]李伟.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14,(54).

[3]田喜洲,谢晋宇.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激发与阻碍因素实证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

[4]黄敬宝.我国大学生创业状况调查分析——以北京市12所高校为样本[J].经济纵横,2012,(06).

责任编辑周刚

G641

A

1003-8477(2017)04-0058-06

张旺峰(1976—),女,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15Z112)。

猜你喜欢
培训大学生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