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炎症因子IL-6、IL-8、IL-18、TNF-α的影响

2017-04-26 07:50吉雪芳冯奇桃陈积静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7期
关键词:纳洛酮呼吸衰竭阻塞性

吉雪芳, 冯奇桃, 陈积静

(1. 海南省东方市人民医院 内科, 海南 东方, 572600;2. 海南省农垦总医院 重症医学科, 海南 海口, 570100)



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炎症因子IL-6、IL-8、IL-18、TNF-α的影响

吉雪芳1, 冯奇桃2, 陈积静1

(1. 海南省东方市人民医院 内科, 海南 东方, 572600;2. 海南省农垦总医院 重症医学科, 海南 海口, 570100)

目的 探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炎症因子IL-6、IL-8、IL-18、TNF-α的影响。方法 将60例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炎性因子IL-6、IL-8、IL-18、TNF-α以及血气指标p(CO2)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而血气指标p(O2)和p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实验组肺功能指标FVC、FEV1%和P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实验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疗效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纳洛酮; IL-6; IL-8; IL-18; TNF-α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于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由长期气道感染所致[1], 其主要临床特征为气流不可逆受限[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漫长,有较大的治疗难度,急性期可导致呼吸功能急剧降低,出现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3]。药物支持性治疗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IPPV)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的主要治疗方式[4]。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应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探讨其对患者的肺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60例。纳入标准: ① 所有患者经诊断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标准[5], 且均为急性加重期伴Ⅱ型呼吸衰竭[6]以及年龄≥30岁; ② 符合无创正压通气适应证,气道分泌物少排痰能力正常; ③ 血流动力学稳定、心律正常者; ④ 无心血管系统病变、严重肺外脏器功能不全者; ⑤ 近3个月内未进行头面部、食管或上呼吸道切开手术者,无面部畸形可正常佩戴面罩; ⑥ 意识清晰,能配合治疗。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对照组男22例,女8例; 年龄34~71岁,平均年龄(45.3±11.5)岁; 体质量48~72 kg, 平均体质量(60.23±6.27) kg; 心率94~121次/min, 平均心率(108.6±3.3)次/min; 呼吸频率21~36次/min, 平均呼吸频率(31.2±1.1)次/min; 病程3~15年,平均病程(7.54±1.96)年。实验组男24例,女6例; 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47.4±11.0)岁; 体质量50~73 kg, 平均体质量(62.63±5.48) kg; 心率92~123次/min, 平均心率(109.6±3.1)次/min; 呼吸频率23~38次/min, 平均呼吸频率(31.5±1.2)次/min; 病程5~14年,平均病程(7.62±2.13)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心率、呼吸频率、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本院伦理委员审批同意,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根据患者病情予以抗菌药物、支气管舒张剂、抗生素、糖皮质激素、茶碱治疗,无创正压通气,加强痰液引流、扩张支气管、平喘,纠正患者的酸碱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加强营养支持等,采用控制性氧疗,监护心电和血氧饱和度。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生产厂家:成都苑东药业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 H20053316; 规格: 0.4 mg/支)进行治疗,盐酸纳洛酮注射液5 μg/kg溶于0.9%氯化钠溶液50 mL, 采用微量泵以4 mL/h持续静脉泵注,泵入速度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持续治疗1周。

1.3 观察指标

① 治疗前后2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等肺功能指标变化应用Sensor Medic Vmax20肺功能测试系统(美国)检测。② 2组接受治疗前后均抽取桡动脉血2 mL, 动脉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pH值等血气指标采用ABL80血气分析仪(丹麦)检测。③ 患者接受治疗后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4 mL置于生化管中,室温静置, 3 000 r/min离心10 min, 离心后取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3(IL-13)、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α(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实验所用试剂盒购自美国R&D公司。④ 比较2组患者治疗住院时间、再插管率、病死率、临床疗效发生情况。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相关检查指标正常,精神状态佳; 有效: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相关检查指标有改善,精神状态好转; 无效:不符合上面2条标准,或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IL-6、IL-8、IL-18和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IL-6、IL-8、IL-18和TNF-α的水平均显著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指标的比较 pg/mL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2组血气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p(O2)、p(CO2)和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p(O2)和pH高于对照组, p(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2组肺功能比较

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FVC、FEV1%和PEF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FVC、FEV1%和PE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4 2组患者住院时间、再插管率以及病死率比较

本研究无患者病死事件发生, 2组患者的再插管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见表4。

2.5 2组临床疗效比较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见表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3.3%, 高于对照组8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2组患者住院时间、再插管率以及病死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5 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疾病病情迁延难愈、呈进行性发展,且反复发作,当患者受到感染会进入急性加重期[7-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由于气道高反应、炎症反应等,会产生大量的IL-6、IL-8、IL-18、TNF-α等炎性因子,进一步导致患者肺功能受损,严重者出现呼吸衰竭[9]。

药物支持性治疗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的常规方式,但单纯药物支持性治疗不能改善患者的通气状况,需要给予患者辅助性呼吸支持[10]。有创机械通气虽然对改善患者的通气状况有较直接的效果,但在患者气管内置管,可能会损伤其气道,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疾病加重。无创正压通气因无需建立人工气道,接近患者的生理呼吸状态,且其具有简便高效的特点,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11]。目前,药物支持性治疗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的主要治疗方式。盐酸纳洛酮注射液能改善患者肺部功能、低氧及高碳酸血症,并降低肺动脉压、兴奋呼吸肌[12]。目前,盐酸纳洛酮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对患者肺功能和炎症因子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水平是最明显、直观的改变,其p(O2)、p(CO2)和pH会出现显著变化,为高p(CO2)及低p(O2)、pH值,并随病情的变化而改变。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 p(O2)和pH高于对照组, p(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炎症因子IL-6、IL-8、IL-18和TNF-α的水平均显著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加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后,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FVC、FEV1%和PE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 显著高于对照组83.3%(P<0.05), 与刘勇等[13]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中未出现患者病死事件发生, 2组患者的再插管率无显著差异。

[1] Trenkwalder C, BenešH, Grote L, et al. Prolonged release oxycodone-naloxone for treatment of severe restless legs syndrome after failure of previous treatment: a double-blind,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with an open-label extension[J]. Lancet Neurol, 2013, 12(12): 1141-1150.

[2] 钱桂生, 陈宝元. 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进展[J]. 中华内科杂志, 2013, 52(2): 112-113.

[3] 鲁西亮, 黄相增.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 实用医学杂志, 2015, 31(17): 2842-2844.

[4] 王晓红, 高颖.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4, 14(1): 81-83.

[5]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 电子版, 2014, 6(2): 8-17.

[6] 中华医学会. 临床诊疗指南. 呼吸病学分册[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1.

[7] 李新玲, 吴振国, 朱颀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清白介素-6表达变化与肺炎衣原体感染的相关性[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 25(2): 247-249.

[8] 夏杰, 谢俊刚, 徐永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国际呼吸杂志, 2014, 34(1): 53-57.

[9] LANDEFELD K, SALEH Q, SANDER G E. Stress Cardiomyopathy in the Setting of COPD Exacerbation[J]. J Investig Med High Impact Case Rep, 2015, 3(4): 2324709615612847.

[10] 黄柳秋, 李少军.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临床分析[J]. 华西医学, 2014, 29(10): 1810-1813.

[11] 王虹, 张少卿. 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测定的意义[J]. 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24): 2797-2799.

[12] Gifford A H, Mahler D A, Waterman L A, et al. Neuromodulatory effect of endogenous opioids on the intensity and unpleasantness of breathlessness during resistive load breathing in COPD[J]. COPD, 2011, 8(3): 160-166.

[13] 刘勇, 吕燕平.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AECOPD并肺性脑病的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7(12): 86-87.

Influence of naloxo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on levels of IL-6, IL-8,IL-18 and TNF-α in patients with COPD complicat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JI Xuefang1, FENG Qitao2, CHEN Jijing1

(1.DepartmentofInternalMedicine,DongfangMunicipalPeople′sHospital,Dongfang,Hainan, 572600; 2.DepartmentofCriticalCareMedicine,HainanProvincialLandReclamationGeneralHospital,Haikou,Hainan, 570311)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naloxo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on levels of IL-6, IL-8, IL-18 and TNF-α in patients with COPD complicat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Methods A total of 60 COPD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30) and experimental group (n=30).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medical treatment,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naloxon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inflammatory factors IL-6, IL-8, IL-18, TNF- and blood gas indicators p(CO2)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blood gas indicators p(O2) and p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es FVC, FEV1% and PEF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hospital sta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Naloxo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COPD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respiratory failure; naloxone; IL-6; IL-8; IL-18; TNF-α

2017-01-09

海南省东方市人民医院课题项目编号(DFKJXM201603)

冯奇桃

R 441.8

A

1672-2353(2017)07-028-03

10.7619/jcmp.201707008

猜你喜欢
纳洛酮呼吸衰竭阻塞性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分析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