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不只发生在书中
——从《福尔摩斯探案集》看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

2017-04-27 02:48
海外文摘·艺术 2017年19期
关键词:维多利亚福尔摩斯工业革命

(长春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

历史上一般认为,维多利亚时期是从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即位到1901年去世这一阶段。该时期被普遍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高潮,同时英国在经济文化的发展上也处于全盛状态: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迅速;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成功,城市和工业大规模扩展;在海外殖民扩张方面,英国也在海外获得了一系列殖民地。“英国小说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与社会、历史、政治、文化和经济紧密相关的。”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中,除凸显了福尔摩斯惊人的推理能力之外,亦从各方面映射了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社会形象。因此,本文将主要探究《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的故事和细节描写,并以此和史实进行对照,从而分析小说内容对应的现实社会。

1 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发展

1.1 经济发展和殖民扩张

“我的父亲,你们会猜想到,就是过去在印度驻军里的约翰·舒尔托少校。他大约是在十一年前退休后,才到上诺伍德的樱沼别墅来住的。他在印度很发了些财,带来一大笔钱和一批贵重的古玩,还有几个印度仆人。有了这些好条件,他就买了一所房子,过着非常优裕的生活。”

以上内容是柯南·道尔在其第二部侦探小说《四签名》中的人物之一,印度驻军军官约翰·舒尔托少校的经历描写。上贵族别墅,大笔现金,贵重珍稀的古玩,数名身价远高于奴隶的仆人……这些财产竟然都属于一名已经退休的军官,实在令人惊讶。其实,其背后隐含的背景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的经济发展导致的殖民扩张。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在与法国的战争胜利后大发横财。除此之外,在这一契机下,其工业生产力也呈现了成倍增长。鼎盛时期的维多利亚时代,英国钢铁产量占世界总额50%以上,煤矿产量超过世界生产总额60%,铁矿产量也占了世界生产总额50%以上,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经济水平位居世界第一。

这一经济成就,离不开英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积累,即通过国外获得资源和财富,在国内进行生产,再输出到国外的行为。而究其具体方式,其实是不断地派出军队进行领土扩张,通过在海外殖民地的掠夺压榨积累财富。

以舒尔托少校的“发财”经历为代表的话,可见英国在殖民统治中通过财富掠夺和资本输出等方式大发横财,军官们在参与殖民战争的过程中自然少不了“分一杯羹”。在这一切发生的过程中,流入本国国内的财富随着殖民扩张而增加。在国内资本疯狂积累的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在海外殖民地的人民,是如何受到压榨掠夺,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牺牲品的。

1.2 城市化进程

处于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经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在生产、经济、人口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变动,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各类工厂得以出现。因此首先发展工业的地区纷纷走上了城市化进程,使整个英国走向了城市化,最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城市化的国家。这些城市化地区典型代表便是伦敦。作为故事主要发展的舞台和背景,伦敦提供了丰富的案件素材,人物形象以及故事背景。因此,对于伦敦这一国际化大都市的描述在文章中不可或缺。

柯南·道尔细致精巧的刻画,填补了小说内容的细节,为小说构架了一个具有代入感且真实的伦敦。背景在伦敦闹市区的《红发会》中,柯南·道尔是这样描述伦敦街景的:“当我们从那偏僻的萨克斯·科伯格广场的拐角转过弯来的时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道路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景象,就象一幅画的正面和背面那样地截然不同。那是市区通向西北的一条交通大动脉。街道被一股熙熙攘攘做生意的人的洪流堵塞住了;在这洪流中,有向内流的,也有向外流的。人行道则被蜂拥而来的无数行人踩得发黑。”

不难看出,这一时期的伦敦聚着密集的人口和丰富的财富, 形成了完善的交通和便捷的通讯,已经成为了繁华的经济中心。商业区域与居住区域分化清晰,城市功能完整,各类活动频繁。这些都是伦敦作为一个因工业革命而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城市的缩影。

2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社会变化

2.1 社会矛盾与犯罪率增长

时间到了维多利亚时期的后期,英国的经济和社会开始走向风雨飘摇。尽管处于工业革命的高潮期,但是在当时动荡的社会中,社会问题日益加重。贫富不均导致经济危机频发,贫富差距加大,大量财富积聚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而普通工人等阶级被资本家榨取价值,生活困苦。华生在《血字的研究》一开场便向读者叙述了他对伦敦的印象:“大英帝国所有的游民懒汉也都是汇集到这里来的。…钱一到手就花光了,大大地超过了我所能负担的开支”。可见在维多利亚后期,人们的生活境况大不如前,与维多利亚早期相比,英国经济由盛转衰。

因此,在基本生活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为生活所困的部分人们成为了投机分子,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因此导致社会问题频发,犯罪率居高不下。尽管伦敦于1829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只现代化专业警察队伍,也就是苏格兰场的前身来打击犯罪,维护城市秩序。但是不同性质的案件仍然层出不穷。小说中以雷斯垂德督察为代表的苏格兰场焦头烂额无计可施,不得不求助于福尔摩斯。警察的无能为力,罪犯的残忍手段和极高的犯罪率剥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特别是城市中存着莫里亚蒂教授这样的罪犯, 使人们陷入恐慌和不安中。

夏洛克·福尔摩斯于《回忆录:最后一案》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在我办理的一千多件案子中,我相信,我的力量从未用错地方。”

虽然小说写作存在着夸张的成分,然而不得不说这一千多件案件正是当时伦敦混乱治安状况的缩影。这些案件一方面为福尔摩斯提供了任务,为小说故事提供了大量素材;然而在另一方面, 恶劣的治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安全,因犯罪而死亡,入狱已经成为了小说的常见情节。“小说反映了人们对犯罪和社会混乱的恐惧,以及对法律和社会治安的不信任”。 在这里得到了印证。

2.2 科技的发展

《福尔摩斯探案集》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创作,当时的英国虽处于维多利亚时期的末期,但仍然搭上了工业革命的末班车,经济仍有一定发展。同时,由于受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增益,当时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电报,电话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发明和广泛应用的。

对于小说中的福尔摩斯来说,电报尤为重要,它代表了委托人和警方的消息,使得他可以迅速得知案件的细节,并进行研究或付诸行动。一封电报,展开了《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的全部故事,甚至建立了贝克街221号这伦敦一隅和英国各地,甚至和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五颗橘核之谜》《跳舞的人》等故事中,多处情节体现了对电报的运用。福尔摩斯在电报的帮助下不仅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犯罪信息,也能通过电报发出指令指导警方的行动。

在当时,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甚至成为了双刃剑,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之外,在犯罪分子作案的方法中,也得到了应用。在福尔摩斯探案的过程中,各种医学、药理学甚至放射学等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也被应用于各作案现场。犯罪分子这一特殊群体对科技的应用,从一个特殊的角度也可以证明当时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认知。

另外,当时的伦敦已经广泛应用了以地铁和火车为代表的公共交通系统。在《红发会》中,福尔摩斯和华生乘坐地铁到达了奥尔徳斯门。《最后一案》中福尔摩斯也为了躲避罪犯的追踪乘坐火车进行长距离转移。在小说中的其余情节中依然出现了数次人物乘坐地铁或或火车的桥段。不可否认,这些桥段在文章中无甚意义,甚至只起到填补细节空白的作用。但是通过其平常无奇的描写也依然能够看出,科技发展带来的交通工具已经成为当时伦敦大众生活的一环。

3 维多利亚时期的人民思想

维多利亚时期的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崇尚科学与理性”。1859年,随着《物种起源》的问世,彻底颠覆了神创论和当时已持续数个世纪的宗教信仰。随着宗教理论不断遭到科学的冲击,颠覆,人们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思想,并趋于科学与理性。一个追求科学理性的维多利亚时代就此拉开了序幕,也为《福尔摩斯探案集》这一推崇科学理性分析事物的小说的流行奠定了基础。

福尔摩斯曾于《四签名》中表述:“侦探术是或者应当是一种精确的科学。”因此,福尔摩斯以科学理性的方式分析问题的性格和博学,以及贯穿于整部小说中的科学理性的思想得到了同时期广大读者的喜爱。无论是福尔摩斯本人还是《福尔摩斯探案全集》这本小说都受到了同时代人们的欢迎,甚至对其中科学理性的探案手法大加赞赏,可见人们对科学的认可与崇尚。

4 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阶层

英国的社会阶层在维多利亚时期发生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贵族阶层逐渐没落、中产阶层和工人阶级的登场上。而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工业革命导致的人口阶层和社会结构转换。

工业革命之前,英国人民处于以乡村生活为主的农业社会。农民和一般阶层的人民占了人口的极大比重。他们通过给地主和庄园主,即贵族阶层进行打工和服务的方式赚取钱财。当时的农民阶层主要以贵族阶层为经济来源,同时贵族阶层也控制着农民阶层并作为中心。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导致的“圈地运动”,越来越多的农民和贵族阶层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封建固执的贵族阶层失去了特殊的地位和经济来源,从此不再处于优越的位置,开始走向没落。而农民阶层则进入城市和工厂寻求发展和工作,一部分人进入工厂等单位通过劳动换取报酬,成为工人阶级;更有甚者通过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工作能力来跻身进入体面的中产阶级,即有正当收入且相对体面的工作者。在小说中,上至《绿玉皇冠案》中金融街的企业家亚历山大.霍尔德,下至《红字的研究》中伦敦街头巡逻的雷斯垂德督察都属于这一阶级。

5 结语

福尔摩斯系列小说作为侦探小说中的经典,不仅塑造了一位魅力十足的侦探形象,同时还开创了侦探小说这一独立的文学类型。最重要的是,它将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社会生动地展示给了读者。本文希望能使读者通过柯南·道尔的文字和对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社会的简要分析,来更好地理解夏洛克·福尔摩斯的探案故事。同时也希望能够为研究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读者,以及喜爱侦探小说的文学爱好者们提供有关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社会的不同角度信息,从另一个较为独特的方面介绍这一时期的社会细节,从而展示侦探文学的独特价值和丰富意蕴。

[1]郭家宏.工业革命与英国贫困观念的变化[J].史学月刊,2009,(7):52-56.

[2]阿瑟·柯南·道尔著.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上)》[M].丁钟华,等译.群众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维多利亚福尔摩斯工业革命
维多利亚圣母修道院
维多利亚风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大侦探福尔摩斯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历史教学初探——以《面向未来的工业革命》一课为例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历史教学初探——以《面向未来的工业革命》一课为例
“二货”拍照欢乐多
听妈妈打电话都听成福尔摩斯了
福尔摩斯?红发会(中)
福尔摩斯·蓝宝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