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精密附着体义齿在游离端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2017-04-27 08:38谢金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7期
关键词:出血指数牙列义齿

谢金生

分析精密附着体义齿在游离端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谢金生

目的探讨精密附着体义齿在游离端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0例游离端牙列缺损修复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卡环固位型义齿修复, 观察组采用精密附着体义齿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牙周情况、修复后不同时间内牙龈出血指数。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为90%(18/2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12/2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 两组术后6个月牙周情况改善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牙周情况改善更佳,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修复后当下牙龈出血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24个月后牙龈出血指数(0.9±0.6)、(0.6±0.6)较对照组(1.3±0.3)、(1.0±0.6)明显更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密附着体义齿在游离端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固定效果良好, 能够稳定和保护基牙, 值得临床推广。

精密附着体义齿;游离端牙列缺损;牙修复

牙列缺损是临床常见的牙科疾病, 由于牙齿缺失导致恒牙牙列完整受损, 对患者的美容、咀嚼能力造成影响, 并不利于患者的发音和口颌系统健康[1-6]。精密附着体义齿属于可摘局部义齿, 体积小, 美观度高, 且取戴方便, 安全。本研究采用精密附着体义齿对游离端牙列缺损进行治疗, 效果显著, 具体研究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0例游离端牙列缺损修复患者, 其中男15例, 女25例;年龄最小40岁, 最大60岁, 平均年龄(50.0±5.5)岁;按照Kennedy分类方法, Ⅰ类15例, Ⅱ类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20例。观察组男8例, 女12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60岁, 平均年龄(50.0±5.0)岁;按照Kennedy分类方法,Ⅰ类8例, Ⅱ类12例;牙齿松动度Ⅰ级5例, Ⅱ~Ⅲ级15例。

对照组男7例, 女13例;年龄最小40岁, 最大60岁, 平均年龄(50.0±5.5)岁;按照Kennedy分类方法, Ⅰ类7例, Ⅱ类13例;牙齿松动度Ⅰ级4例, Ⅱ~Ⅲ级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卡环固位型义齿修复, 选择牙槽骨无吸收的活髓牙作为基牙, 和相邻牙、残根冠组成联冠, 也可以选择牙槽骨吸收在1/3内的残根残冠作为基牙。

观察组:采用精密附着体义齿进行治疗。使用硬石膏灌注形成模型, 并且制作印模, 进行义齿制作加工, 进行试戴, 固定试戴需关注边缘密合度、相邻关系、咬合程度, 活动试戴则需注意烤瓷边缘是否存在缝隙, 根据试戴的效果调整咬合度,确定效果满意后, 方可抛光和粘固。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牙周情况、修复后不同时间内牙龈出血指数。

1.3.1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经X线检查确诊疗效, 比较两组成功率。成功:患者自身没有感到任何不良症状, 咀嚼功能良好, 牙龈颜色无异常, 充填物没有发生异常变化, 和洞壁相接无缝隙, 没有染色情况的发生, 桩具有良好的完整性、稳固性, 叩诊没有感到任何不适,经X线片检查显示牙齿没有发生断折, 根尖周没有发生病变,牙周正常[7]。失败:患者自身感到一定的不良症状, 咀嚼功能欠佳, 牙龈可见发肿发红, 充填物脱落, 和洞壁相接效果较差, 存在缝隙、染色等异常情况, 桩缺乏完整性和稳固性,发生断折和松动、脱落的情况, 叩诊明显感到不适, 经X线检查可见牙齿断折, 根尖周明显病变或者病变严重化。出现上述其中一种情况则评为失败[8]。

1.3.2 牙周情况 观察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牙周情况, 包括牙周袋探诊深度、附着丧失、牙齿松动度。

1.3.3 牙龈出血指数 记录两组修复后当下、6个月后及24个月后的牙龈出血指数并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疗成功率为90%(18/2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12/2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牙周情况 与术前比较, 两组术后6个月牙周情况改善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牙周情况改善更佳,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牙龈出血指数 两组修复后当下牙龈出血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24个月后牙龈出血指数(0.9±0.6)、(0.6±0.6)较对照组(1.3±0.3)、(1.0±0.6)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牙周袋探诊深度、附着丧失、牙齿松动度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牙周袋探诊深度、附着丧失、牙齿松动度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

表2 两组患者修复后不同时间牙龈出血指数比较

表2 两组患者修复后不同时间牙龈出血指数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

3 讨论

目前, 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 人们对口腔健康和美观的要求越来越高, 并对口腔修复义齿的舒适度和效果提出更高的要求。游离端牙列缺损因为单侧基牙, 因此容易对口腔软组织和硬组织造成损伤[9]。传统的修复方法为采用可摘局部义齿进行修复, 容易对黏膜造成压迫, 让患者产生异物感, 效果欠佳[10]。随着先进牙列缺损修复方式的不断改善, 精密附着体义齿逐渐在改善牙列缺损的修复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附着体义齿通过近牙龈方和牙体长轴中心作为冠内附着体支点, 其牙合力方向和基牙长轴垂直传导一致, 因此可垂直活动[11]。当义齿受力时, 可放置垫圈缓冲压力。同时, 该工具在安装时不受到基牙的大小影响, 只要能够满足牙槽脊高度和宽度能够安放附着体的颊舌向宽度即可。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成功率为90%(18/2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12/2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 两组术后6个月牙周情况改善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牙周情况改善更佳,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修复后当下牙龈出血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24个月后牙龈出血指数(0.9±0.6)、(0.6±0.6)较对照组(1.3±0.3)、(1.0±0.6)明显更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 精密附着体抑制能够有效地固定和稳定基牙, 并且保护基牙不受到损伤;和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2-15]。相关研究还证明[16,17], 精密附着体的使用时间越长, 其咬合力降低, 因此必须想方设法克服精密附着体义齿的缺点, 以保持其咬合力中心平衡。

综上所述, 精密附着体义齿在游离端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固定效果良好, 能够稳定和保护基牙, 值得临床推广。

[1] 姚景余, 路辉, 苏秀然, 等.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137例临床效果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5(27):140-141.

[2] 罗新宇, 倪峰, 柏全民, 等.10例牙齿重度磨损伴牙列缺损种植修复与咬合重建.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15(1):41-44.

[3] 韩瑞金.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临床观察.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5(6):40-41.

[4] 焦峰.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临床效果观察.引文版(医药卫生), 2015(2):13.

[5] 李渠, 刘明颖.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疗效探讨.中外医学研究, 2015(28):19-21.

[6] 岳秀菊.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疗效观察.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5, 2(3):1-2.

[7] 李浪.精密附着体义齿在游离端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3(9):49-51.

[8] 金波涛, 李江涛, 吴卓, 等.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游离端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6):8-9.

[9] 翟晓琴, 杜慧, 邹慧娟, 等.精密附着体在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后期护理.医学信息, 2015, 28(6):304.

[10] 张静.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游离端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分析.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21):99-100.

[11] 杨雪, 荣起国, 杨亚东, 等.附着体类型对种植支持可摘局部义齿应力分布的影响.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47(1):72-77.

[12] 郭灏涌.两种不同附着体固位全口义齿:修复下颌牙列缺失的生物相容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 19(30):4790-4794.

[13] 刘威.快套式精密附着体在牙列单端游离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23):119-121.

[14] 高东.太极扣精密附着体在牙列游离端缺失修复中的应用效果.中国社区医师, 2015, 31(6):56-57.

[15] 王雪晶, 唐永刚.Mk-1精密附着体修复单侧磨牙游离缺失病例的疗效观察.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1):36.

[16] 黄鹤.T-ScanⅢ系统对不同义齿修复KennedyⅡ类牙列缺损的咬合力分析.辽宁医学院, 2012.

[17] 黄鹤, 法永红, 杨永进, 等.T-ScanⅢ系统对不同义齿修复KennedyⅡ类牙列缺损的咬合力分析.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1, 12(5):265-26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7.040

2017-02-28]

529000 江门市口腔医院

猜你喜欢
出血指数牙列义齿
牙列间隙患者正畸与修复治疗后复发的临床分析
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在牙列缺损合并牙颌畸形患者中的应用
不同金属材料义齿基托对口腔感染的影响
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应用效果分析
佩戴活动义齿,要注意5个细节
佩戴活动义齿,要注意5个细节
拔牙后多久能镶牙
口腔正畸治疗成人牙周病的临床效果
YAG激光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疗效分析
牙周序列治疗在牙周炎患者正畸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