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局:举全局之力推动流域片率先建立科学规范的河长制体系

2017-04-27 03:03邓淑珍马颖卓
中国水利 2017年7期
关键词:太湖流域河湖太湖

本刊记者 邓淑珍 马颖卓 陈 锐 尤 珍

特别关注

太湖局:举全局之力推动流域片率先建立科学规范的河长制体系

本刊记者 邓淑珍 马颖卓 陈 锐 尤 珍

太湖流域人口稠密、财富聚集,河湖纵横、水网密布,治水任务艰巨复杂。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按照水利部要求,太湖流域管理局(以下简称太湖局)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明确提出把河长制工作作为当前流域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局之力推动流域片在一年内率先建成科学规范的河长制体系。这样的决心和底气何来?如何发挥好流域管理机构的作用?目前流域片内河长制工作总体进展如何?带着这样的问题,近期本刊记者两赴太湖流域,采访流域片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

突出流域特色 坚持问题导向第一时间出台指导意见

《意见》出台后,太湖局迅速响应、积极行动,在前期对流域片河长制工作进行全面深入调研基础上,紧密结合太湖流域特点,商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安徽有关部门,于2016年12月21日第一时间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太湖流域片率先全面建立河长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在总体目标上,《指导意见》提出三个层层递进的“率先”目标,即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河长制、率先建成现代化水治理体系,率先实现水生态文明。在工作目标上,《指导意见》提出明确的时间节点:2017年6月底前,出台省级河长制工作方案;2017年年底前,流域片率先全面建成省、市、县、乡四级河长制,有条件的地方,特别是平原河网地区积极探索河长向村(社区)拓展,力争建成五级河长制。

这意味着太湖流域片将比中央的要求提前一年全面建成河长制。这一目标的提出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基于流域特点和扎实的工作基础。太湖局局长吴文庆介绍:“太湖流域所处的地区是我国经济腾飞的引擎之一,流域经济发展水平高,人民收入水平高,对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健康的水源要求更迫切。同时,太湖流域地处江南水乡,河网密布,依水而建,因水而兴,但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逐渐为水所困、受水所制。在流域片率先全面建立河长制,中央有要求,地方有实践,经济有基础,群众有期盼,因此当时在《指导意见》征求地方意见时,流域片内五省(直辖市)普遍呼应赞成。”

在河长设置上,《指导意见》明确了分级设置河长的要求,提出了建议由省级党政领导担任河长的主要河道(湖泊)名录。环太湖入湖河道、平原区省界河流等重要河道,结合河湖自然特点、治理目标等因素,积极探索分片打捆,设置省级河长(片长)。省(直辖市)内河湖应根据具体情况,将河湖管理保护划分到市、县、乡,明确各级河长设置要求,公布各级河湖名录。平原河网等地区积极探索设置村级河长(片长),实施区域河长制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

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因地制宜是确保河长制推行实效的关键,核心是从不同地区、不同河湖实际出发,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实行一河一策、一湖一策,解决好河湖管理保护的突出问题。以此为原则,《指导意见》在工作任务的确定上,奔着问题去,跟着问题走,在中央要求的全面加强水资源保护、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加强执法监管任务基础上,充实任务指标,提出加强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加强上游源水区和水源地保护、全面保护河湖生态空间、加快推进黑臭河道综合整治、大力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和清淤疏浚、全面强化依法管水治水、强化规划指导约束、积极创新河湖管护体制机制等八项任务。

“我们考虑必须突出流域特色,对指导地方实践发挥作用。比如,黑臭河道是太湖流域片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把加快黑臭河道综合整治列为八项任务之一。流域片各地结合实际,分别提出了治理目标和时间表,上海提出到今年年底前全市河道基本消除黑臭,浙江提出今年剿灭劣Ⅴ类水,江苏提出今年要整治100条黑臭河道并明确整治名单。”太湖局副局长黄卫良特别指出。

把握职责定位 主动靠前服务将推进河长制作为工作重中之重

河长制的本质是一场水治理体系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流域管理机构如何发挥好作用是新的课题。

水与大气等其他环境要素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其最基本的属性是以流域为单元,因此,治理水环境、保护水资源的基本路径,需从流域尺度着手。同时,治水涉及上下游、左右岸、不同行政区域和行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各方面资源。党政领导有整合资源的优势,河长制应运而生。依据水利部、环保部《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实施方案》,流域管理机构要充分发挥协调、指导、监督、监测等作用。太湖局对照中央精神和水利部要求,紧扣职责定位,在局内讨论时迅速达成共识:协调,即协调区域间特别是省际水利工作;指导,即在工作推动及技术上对地方进行指导;监督,即代表水利部对流域片推进河长制工作进行监督;监测,即提供权威、准确、经得起检验的省界断面水质监测结果。归结起来一句话——举全局之力,将推进河长制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主动靠前服务,为地方提供可操作、可借鉴的举措指南,搭建互相交流、互促互进平台,推动流域片内五省市率先全面建成河长制。

继《指导意见》出台之后,太湖局助推流域片河长制工作的一系列动作密集展开。

2017年2月,太湖局出台贯彻落实河长制实施方案,成立太湖局推进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全面加强对推进河长制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从相关部门抽调骨干力量,集中办公,2月中旬正式启动,实体运作;建立局领导分片联系、业务部门对口跟踪机制,指导各地开展河长制工作,帮助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黄卫良介绍:“为了抓好落实,我们把八大任务细分为14项工作、58个子项,明确牵头领导、主办和协办部门以及时限要求,确保责任落实到人、任务落实到处。”

2017年2月中旬至3月上旬,按照水利部督导检查制度要求,太湖局负责人带队先后赴福建、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督导河长制工作。在调研督导中,太湖局与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深入座谈,抓关键问题、抓实质内容、抓管用举措,共同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指导,将先进地区较为成熟、可以复制推广的实践经验提供给地方参考,帮助地方解决难点和重点问题。

2017年3月14—15日,太湖局在河长制发源地江苏省无锡市组织召开了太湖流域片河长制工作培训班暨现场交流会,邀请水利部河长办主要负责同志作辅导报告,流域片各省(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同志介绍本地区河长制工作进展情况和下阶段计划,市、县、乡、街道等不同层级河长代表交流做法经验,并实地考察了河长制工作现场。会议总结前阶段流域片河长制工作进展,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坚持问题导向,对进一步加快后续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此外,为了方便更广泛的经验交流,太湖局门户网站还开设了河长制工作专栏。

责任扛在肩上 使命放在心上在高起点上打造太湖流域片河长制“升级版”

记者从太湖局了解到,在中央文件下发后,流域片五省(直辖市)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河长制工作,迅速作出指示批示,亲自部署制定省级工作方案,推动河长制工作加快落实。3月中旬五省(直辖市)河长制工作方案已全部经党委、政府批复,正式印发。

太湖东山岛之春 吴浩云 摄

流域片各地结合实际,聚焦河湖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河湖治理和管护的目标任务,着力强化制度建设,落实各具特色的河长制工作措施。江苏省提出在2017年5月底前全面建立省、市、县(市)、乡镇、村五级河长体系,6月底前基本建立全省河长制配套制度体系;3月15日省政府举办全面推行河长制新闻发布会,3月28日就《江苏省河道管理条例(草案)》征求公众意见,为河长制立法。浙江省在已经形成五级联动、河流全覆盖的河长制体系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五级河长体系,并因地制宜延伸到沟、渠、塘等小微水体;将河长制落实情况纳入对各地“五水共治”和生态省建设工作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出台了《河长巡查工作细则》,正在起草关于河长制工作的省内法规。上海市于2月6日和3月22日先后向社会公布了两批河长名单,要求2017年年底前实现全市河湖河长制全覆盖,目前全市16个区的河长制实施方案都已形成,15个区正式印发;建立了市河长制联席会议制度,由副市长、市副总河长任总召集人,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任副总召集人。福建省着力强化河长制机构能力建设,省级河长办设在水利厅,主任由厅长兼任,水利厅、环保厅各选派一名专职副主任,住建厅、农业厅各明确一名兼职副主任,相关部门派员到河长办挂职、定期轮换,新设立河务管理中心为河长制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按照省级实施方案明确的时间表加快推进,各机构均于3月开始实体运作;目前10个地市已印发实施方案,83个县(市、区)出台了实施方案。安徽省明确6月底前,市、县级出台本级工作方案、相关工作制度和考核办法,力争10月底前,制定市、县主要河湖“一河一湖一策”实施方案,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长制体系。

太湖“拾金者” 吴浩云 摄

2017年3月23—27日,陈雷部长率工作组深入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检查太湖流域防汛抗旱防台风准备工作、调研河长制工作时,对太湖流域片河长制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太湖流域推行河长制工作起步早、行动快、措施实,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

作为河长制先行区域,下一步太湖流域片怎么走、怎么做备受瞩目。吴文庆说,尽管太湖流域片河长制探索起步早,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和先发优势,但对照中央要求,一些地区还存在河长制任务落实不全面、进展不平衡、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为实现流域片提前一年率先全面建成河长制的目标,太湖局将按照中央要求,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使命放在心上,进一步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紧盯目标、持续发力,积极与各地协调配合,在高起点上打造太湖流域片河长制“升级版”,率先全面建成河长制体系,努力开创河湖管理保护工作新局面,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做好基础支撑。

一是继续加强对流域片河长制工作的调研指导,指导各地抓紧编制完成市、县、乡级工作方案,细化实化任务措施,科学制定“一河(湖)一策”,大力推广河长制APP、微信公众号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因地制宜建设河长制管理信息平台,提高河长制监督考核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二是充分利用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水利工作协调小组、环太湖城市水利工作联席会议等已建协商平台,探索建立入太湖河道、重要跨省河湖河(湖)长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三是不断总结推广各地河长制成功经验,通过组织现场交流、编发典型案例、网站集中展示等形式,促进各地相互学习借鉴,统筹提升流域片河长制工作整体水平。

四是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报道,举办河长制知识竞赛、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者公益服务等活动,引导公众参与,营造良好氛围。

五是适时开展河长制督导检查,按照一省一单的方式,向流域片省(直辖市)通报督导检查结果及建议,督促整改落实。

六是强化监督监测,组织做好省际边界水体和主要入太湖河道控制断面的水质监测,为河长制监督考核提供基础依据。 ■

猜你喜欢
太湖流域河湖太湖
2022年“引江济太”水量调度达6.08亿立方米
《太湖冬景》
太湖茭白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酸沉降背景下太湖流域碱基离子流失特征模拟研究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河湖长制
太湖三白
太湖流域典型桃园氮素投入特征及其对桃果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