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去雕饰,回归真课堂

2017-04-27 21:08蒋春红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7期
关键词:纲要图表教材

蒋春红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技能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自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简称《纲要》)提出“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些要求之后,部分教师就开始片面地弱化“技术”追求“感性”,注重热闹的教学氛围,使信息技术课堂陷入“虚”“闹”“偏”的假繁华。难道这就是教师孜孜以求的信息技术课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是李白推崇的文章风格——纯美自然。信息技术课难道就不可以简简单单教技术,扎扎实实寻发展,务实求真,回归生态自然吗?只有让信息技术还原课程本色,返璞归真,信息技术课堂才能成为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真课堂。那么,信息技术“真”课堂该如何构建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觉得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 课堂设计要“真”

《纲要》中指出,“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应该成为学生充满快乐体验、充满探究挑战的人生经历”,虽然如此,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尊重信息技术学科特点,不能喧宾夺主、舍本求末,在活动设计上要凸显学科特色,信息技术课堂是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实践应该是教学过程的重头戏。有的教师为了让课堂“与众不同”,与其他学科深度整合,虽然课堂收获了别样的“精彩”,却很难在课堂上找到学科特色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花哨有余,严谨不足。例如,在进行Flash综合复习课时,有的教师选用绘本阅读作为贯穿课堂的主线,在故事中发现可以运用Flash来表达的小片段,整节课“秀”了动画补间、引导层动画制作这两个知识点,其余就是师生阅读感悟、品评绘本。学生的感悟发言很精彩,课堂新鲜热闹,但从信息技术教学角度看,本节课既没有学到新知,又没有达到复习总结的效果,只是纯粹的学生技术展示。既然可以用语言表达,又何必用复杂的Flash去表达呢?学生困惑,教师又何尝明白?《纲要》中强调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二是要求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无论是课堂的形式还是内容,信息技术都应该是主角。“真”的课堂设计,应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和思考的空间、时间,能够让学生将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熟练应用到学习生活中。

● 教材使用要“真”

根据《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13年修订)(以下简称《江苏纲要》),修订后的教材更侧重基础知识的讲解与基本技能的实践,每一节都配以“学习目标”,每一重要知识点后都配以“讨论学习”或“实践学习”,配套光盘的教学资源也与教材紧密结合,非常有利于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学习。例如,关于“图表创建”这一小节的内容,教材中是这样描述的:单击“插入”选项卡中的“图表”按钮,根据对话框引导一步步操作,可以制作图表。制作图表的一般过程分为选择图表类型、选择图表源数据、设置图表选项三个阶段。短短几行字,既交待了操作步骤,又明确了操作过程。文字下面就配以制作图表的实践学习,而需要的原始数据表格在光盘中就能找到。要“真”的使用教材,教师就要充分熟悉教材,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立体”地备好课。只有教师让“教材”完美地贯穿于课堂,让学生发现“教材”的美,被视如“天书”的教材才有可能走下神坛成为学生的朋友,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更饱”,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吃得更好”。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对教材存在偏见,仅把教材当作课堂的“摆设”,学生的学习完全局限于教师的教,但教师有何理由放弃优质的“教材”资源不用,自己费时费力另找资源呢?教师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教材的“二次开发”上不是更好吗?放下信息技术教师的“偏见”,让教材使用成真,帮助学生“爱”上教材,才会让信息技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 课堂活动要“真”

《江苏纲要》强调“信息技术活动面向学生发展,在信息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与其相适应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形式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甚至成为是否“优课”的标准。受此影响,小组合作成为教师教学设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例如,一位教师在《数据收集》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个“围绕中小学‘学生饮料消费主题制订调查计划表和調查问卷”的小组合作。课堂顿时热闹起来,有的小组聚集在一起,然后让组员中信息技术最好的那位学生操作,其余当观众;有的小组则象征性地交流了两句,然后就自顾自地看计算机了;而那位教师则选了“心仪”的几组重点指导去了。当然结果也是不错的,总有几组能够完成教师预设的“调查表”“计划表”,但这种流于表面的“小组合作”形式给学生们带来了什么?当然,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打破了过去课堂上仅限于师生交流的传统,建立了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维互动模式。小组要实现真正的合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何分组、组内如何分工、如何发挥组内每个成员的特长都需要教师用心思考。只有让课堂活动成“真”,在日常教学中抓住教育的“契机”,精心设计小组合作任务,选用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做组长,将“小组合作”的理念逐步落至实处,才能让学生在一次次真实、高效的合作过程中体验合作的乐趣,提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 课堂评价要“真”

《江苏纲要》的教学建议中提出,“信息技术的评价应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紧密围绕课程的基本目标展开。应当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应当充分利用课程评价本身的教育功能,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评价的意识和能力;应当充分体现课程评价对教师教学及其改革的调节功能”。但事实上,教师在课堂上评价学生的语言好像都千篇一律,如“你真棒”“你真聪明”“你说得真好”等,既夸张又显冷淡,学生对这样的评价往往无动于衷。还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仅作正面的评价,一味地赞同学生所说的每一句话,这使得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不仅发现不了自己的问题,还沾沾自喜。在这种随意的评价机制下,学生只会变得浮躁,是非辨别的标准也会有所混淆。

课堂评价要“真”,教师首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应有一定的标准,评价标准可以在活动前提出,也可以在活动过程中由师生共同确定,过程性评价让师生共同关注学习的过程体验,不以成败论英雄,让学生更容易体验学习的成功及乐趣。其次,教师也应注重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要求教师既要客观地正面赏识学生,也要正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不足,并委婉、中肯地提出来。总之,“真”的课堂评价一定要具有针对性,能实实在在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浓墨重彩求的是繁华,清水芙蓉要的是天然,什么样的信息技术课堂最美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让信息技术回归“真”课堂,可能更适合常态教学,倘若每一节信息技术教学常态课都务实求真,教师又何须担心信息技术课不够“精彩”呢?

猜你喜欢
纲要图表教材
教材精读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解读近日出版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一步一个脚印 迈向网络强国
双周图表
图表
刍议纲要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