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民族教育发展水平

2017-04-27 08:47谢新松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7年4期
关键词:博州教育厅民族团结

谢新松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省教育厅突出主线,抓住重点,打造亮点,着力提升我省民族教育发展水平,取得了良好成绩。

突出主线,丰富形式,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培育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是大力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中小学生免费配备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在高校普遍开设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二是丰富活动形式,增强教育实效。中小学校以班队会、国旗下的讲话、“民族团结一家亲”演讲比赛等形式广泛开展教育活动;各高校积极举办专题讲座、文化节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创新工作方法,将民族团结教育落到实处。按照差别化支持政策,各级各类学校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就学、资助、家访等工作。在内地班,创新“代理家长”制度,开展学生、家庭结对子活动,让民族团结教育温暖人心、润物无声。2016年,武汉一中、东湖中学、汉铁高中等学校,发动教师利用暑期深入到南疆地区开展家访,把民族团结教育从学校延伸到社会,辐射到边疆,落脚到家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抓住重点,凝聚共识,强化支持力度,大力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领导重视,部门参与,凝聚共识和合力。2016年4月,教育厅主动参与省政协召开的月度协商会,共商破解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难题。10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出台一系列支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文件起草过程中,郭生练副省长亲自主持会议,协调部门意见,省教育厅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凝聚起发展民族地区教育的共识与合力。

创新教师培养模式,破解发展瓶颈。影响和制约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一个突出障碍就是教师问题。去年8月,我省开展了“专科定位、师范定向、全科定性、小学定点”的民族地区教师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为恩施地区边远学校定向培养297人,积极探索实现民族地区教师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的途径和办法。

建立智库,强化理论研究与工作指导。去年12月,在中南民族大学挂牌成立了湖北省民族教育研究中心,汇集民族教育专家,开展课题研究,为推进民族教育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政策适度倾斜,加大支持力度。在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财政大力支持,设立了每年2000万元的民族教育专项资金,支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2016年,我省在民族地区共投入教育资金15.45亿元。一系列举措,有力地改善和提高了民族地区的教育环境和发展水平。

打造亮点,精准施策,切实提高教育援疆援藏的水平和效果。

着力办好内地班。一是继续推进混班教学、混合住宿,部分内高班混班教学已达到50%以上。随着混班教学的推进,内高班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2016年,高考升学率普遍都在98%以上,90%以上的学生考上重点大学。二是争取教育部在我省中南民族大学设立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考试(MHK)考点。三是做好新疆内派教师管理服务。2016年新疆在我省设立工作站,内派教师86人。省教育厅积极对接,妥善解决他们的生活工作等问题,充分发挥内派教师对新疆籍学生的管理、指导、沟通和服务工作。四是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召开专场招聘会,建立少数民族毕业生信息台账和动态数据库,实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

开展教育组团式援藏。选拔50名政治、业务、身体都过硬的教师赴西藏山南一中支教,着力提升山南一中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力爭三年援藏期满时,山南一中高考上线率突破82%,重点本科上线人数达100人以上。组团援藏模式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肯定。

加大教育援疆力度。一是做好职教对口帮扶。去年,省教育厅召开了对口支持博州中职学校第三次联席会议,完成博州中职学校第六、第七批共34名援疆教师的选派和轮换工作。二是开展教师培训帮扶。去年暑期,选派名师、特级教师、“国培计划”专家22人,赴博州和第五师培训中小学教师960人次。三是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协调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19所高校安排定向招生计划200人。组织有关高职院校与博州中职学校合作开展“3+2”分段五年制高职教育,招收学生345名。组织4所高职院校在博州单独招收中职毕业生,共录取博州中职学校学生46人。

(作者系湖北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督学)

猜你喜欢
博州教育厅民族团结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民族团结之歌
博州城乡供水工程规划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2014中国省级教育门户网站年度排行榜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博州滴灌甜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国省级教育门户网站排行榜
2011中国省级教育门户网站年度排行榜
创民族团结和谐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