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lackboard平台下的高职教学探索

2017-04-27 11:23谭晓蓓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年29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探索高职

谭晓蓓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Blackboard平台在其中的运用对教学效果而言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文着重介绍了Blackboard平台和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并从目前该课程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索了Blackboard平台的实践方式,并思考了其价值,仅供参考。

关键词:Blackboard;高职;教学;探索;计算机应用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9-0163-02

Blackboard是一个软件平台,教师可以利用该平台创建、发布以及管理课程的网络内容,可以用来开发传统教学课程的在线模式,也可以用来开发完全的网络在线课程,这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物之一。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高职院校承担为我国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重担。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学生需要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多年的改革高职教育已经步入网络多媒体教学时代,但在实际教学当中仅仅表现为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内容的展示,学生就业时计算机技能尚不纯熟。在电化教育背景下,利用Blackboard平台展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1Blackboard平台与计算机应用基础

目前blackboard教学软件平台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网络教学平台,其核心是课程,充当课堂教学的辅助。其将网络中的教与学活动环境集于一身,操作简单,将课程发布、课程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实验教学、交流讨论以及辅导答疑融为一体,为师生提供了可靠方便的且强大的教学与学习的虚拟环境。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结合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从教学大纲的角度来看,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重点就在于培養学生的基本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使其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将计算机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并将计算机应用于其他课程的学习中。本课程大纲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整个教学过程均需要在多媒体机房开展。总体上看,《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总学时一般有120个,其中教师理论讲授30个学时,学生上机实践操作80个学时,考证模拟集训10个学时,教学模块包括计算机基础、网络与应用、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演示文稿以及模拟训练。

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已经实现网络多媒体教学,但实质上网络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并没有体现出来,更多地表现为满堂电的模式。

2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五年制高职学校的学生来源于不同学校的初中毕业生,这类学生应该可以说是中考的失败者,又由于初中阶段的主要学习任务是为了应付中考,所以计算机课程的受重视程度不够,同时普遍缺乏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而最终高职校的毕业学生普遍要求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要拿到相应的计算机考级证书,以适应今后社会的需要,满足毕业后的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为此,努力学好计算机应用这门课就显得特别的重要。

从目前课堂教学的手段来看,多数学校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由于讲授课时的存在,普遍采用PPT进行演示操作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相比传统模式有所进步,但进步有限,本质上从满堂灌变成了满堂电。许多先进有效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利用起来,这种情况下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为赶教学进度,教师会不自禁地拉快进度,导致学生跟不上节奏,要么就是学生感觉以前学过,价值不大,久而久之便出现厌烦情绪,很显然这样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技术在进步,学生需要掌握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也需要更新,要求变高了,教学的内容也增多了,知识的深度广度也在加强。而实践操作时间有限,如何调配学生的实践时间成为教师头疼的问题,如何有效利用学时,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环节成为关键,稍有不慎,教学效果就会差强人意。

3基于Blackboard平台下的高职教学实践

Blackboard是基于网络的教学软件平台,利用Blackboard平台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首先,改进课堂教学,因材施教。Blackboard软件平台能够创建多元化的虚拟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带着任务进入学习状态,通过探索实际问题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反思、发展,培养学生能力。多元化的虚拟教学环境,能够尽可能地缩减学生个体的差异,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能够按照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制定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这能够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学习知识的愉悦感,进而获得全面的提高。比如Excel软件教学当中,可以在课堂讲授之外,建立Excel软件的高级应用内容提供给学生进行学习,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按照实际项目进行应用。这可以说是另一种形式的分层教学。

其次,强化实验教学,培养能力。计算机重视实践,实验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计算机应用基础必须重视实验教学,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阶段虽然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实验教学,但更多局限与演示,学生验证操作,学生参与度其实不高,课堂教学低效甚至可能无效,很难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Black-board软件平台具有实验教学功能,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利用演示录像、实验课件等教学资源充实课程库,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随时随地就可完成教学。同时根据学生学情,建立实验任务,划分实践教学类型如验证性实验、创新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等,强调操作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或研究性,逐步养成学生计算机技能,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比如网络模块的教学当中,就可以利用PacketTracer软件进行仿真实验教学,可以先向学生提供演示实验的录像,比如网络故障检修、VLAN划分等,学生先根据演示录像进行验证操作,然后利用PacketTracer软件结合项目学习法,进行实际的实验操作。

再次,丰富教学资源,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信息大爆炸时代,学生获取信息途径多样,但网络上的资源有好有坏学生并不一定能够分辨清楚。所以可以利用Blackboard平台整合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在线重显,同时还可以在闲暇时自主设计各类新课程添加到Blackboard平台的课程库,还可以多校联合建立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比如Power Point软件教学当中,可以将课程库当中的教学资源在线重现出来,让学生去资源管理模块筛选学习资源,并精选与整合筛选的素材,獲取制作PPT的材料,使学生既能够掌握PPT的制作技能,也能培养学生的信息需求确定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最后,关注课程准备,落实反馈评价。可以在教学开始前,利用Blackboard软件平台的投票功能,针对即将开设的课程内容设置问题,比如对网络安全有多少了解等,教师通过分析学生投票结果,了解学生学情,以便更好地掌握教学进度。同时反馈评价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便于让教师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Blackboard软件平台支持学习记录,教师可以通过查看学生学习记录、学习活动报告,包括访问次数、时间等,跟踪学生学习过程,从侧面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关注度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根据学习记录,整理学生学习情况,并反馈给学生,使其明晰自身所处的位置,以便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同时还可以利用社交软件建立交流群,及时获得反馈评价。Blackboard软件平台支持在线检测,互动评价以及问卷调查等,学生学完一项教学内容可及时在线检测,获得客观的评价,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方便学生及时调整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用Blackboard平台的思考

Blackboard软件平台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运用,作用是显著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有助于改进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并能够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以老师讲授为主。Blackboard平台改变了这种模式,Blackboard平台通过虚拟的教学环境以及课题,辅助学习,并支持在线讨论等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参与,在探究中自主学习。同时教师恰当地运用项目学习法、任务教学法等方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加强反馈评价,有助于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教学与实际应用进一步结合,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向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践机会。教学内容尽量向学生专业知识与岗位靠拢,运用Blackboard平台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整合实验教学内容,构建出通识教育与专业课程共享的资源库,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这十分有助于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结合先进的教学方式,还能使学生掌握专业的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推动专业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最后,Blackboard平台的运用使教师角色转变,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将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学对象、资源、管理呈现开放性,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这引发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灌输者,而是引导者、组织者、管理者,要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执教水平,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5结束语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技能。Black-board平台在该课程当中的运用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可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改进教学模式,方便先进教学方法的使用,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与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探索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