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构建中城市外观语言文化考察与研究

2017-04-27 12:38张松竹张晓磊王海英
时代金融 2016年35期

张松竹+张晓磊+王海英

【摘要】本文从语言文字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入手,以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旅游景区为例,分析了当前城市文化建设中的语言文字现状;提出了改良完善的措施,从而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语言文字工作提供决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文化建设 城市外观语言 语言和谐

城市的综合实力是由城市的硬件实力和软实力共同构成的,而作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语言和文化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人文基础,是城市个性与独特魅力的最终体现。

城市外观语言指的是出现和存在于城市户外环境中的语言,是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具有直接作用和影响的语言形式总和,城市外观语言也是城市人文景观的一部分,能够直观展现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作为中国著名的沿海旅游城区之一,其城市语言环境对城市和谐语言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本次针对山海关景区范围的城市外观语言状况的调查中,调查组重点走访了“天下第一关”、“老龙头”、“孟姜女庙”及“长城博物馆”四个景区,通过对景区用语用字实地考察,对相关业务部门人员进行专访或随机访谈,考察并分析了当前景区内的语言文字现状及其外观语言特征。

一、山海关旅游景区外观语言的文化性

山海关,地处中国北方长城文化带。它历史悠久,名胜荟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地。景区语言外观呈现出独特的文化性特征。

(一)反映了文化古迹悠久历史

古往今来,这座古城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慕名而来,赋诗留作,一首首名篇佳句记录下古长城下的优美风光和历史变迁。如:在天下第一关城楼内外,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山海关箭楼之上,民国九年(1920)由杨宝清摹刻的“天下第一关”巨匾,五个大字结构合理,精神贯通,与这座建筑浑然一体;迎恩楼上悬有一块匾额,上书四个大字:“祥蔼榑桑”,是清乾隆九年(1744),高宗皇帝去东北拜谒祖陵,途经山海关,来到西门迎恩楼,见此处霞光普照,瑞气东来,乃亲题赐额。

(二)彰显了景区的人文风貌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随处都可以感受得到独特的关城文化和质朴的关城民风,透过一个个承载着历史印痕的人文典故,游客能够充分感受景区的人文风貌。如:孟姜女庙前楹联“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浮云涨常常涨常涨常消”被称为“天下第一奇联”。此联上、下联共二十字,却仅用了“海水朝落、浮云长消”八个不同的字,特别是连用七个“朝”、七个“长”,确实是联中奇葩。此联十分巧妙地利用了汉字一字多音、一字多义和谐音的特点,进行重叠组合,意趣无穷。

二、山海关旅游景区外观语言的不和谐现象

和谐、规范的语言是游客获取精准的旅游景区文化信息和服务信息的主要工具,但是,也必须看到,由于种种原因,景区范围内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语言文字使用的混乱现象,在个别地区或行业还比较突出。具体情况如下:

(一)景区用语层面

本次在对景区周边从事餐饮及商业服务的人员进行调查时发现,从业人员用语存在一定不规范现象。调查对象多源于本市各县区(冀鲁官话方言区),也有对象来源于东北地区(东北方言区),个别商户存在一定的方言乡音,交谈时发现有舌尖前后音不分或“r”、“l”不分的;有声调调值不准,方言语调较明显的;有使用方言词的等等。

(二)景区用字层面

1.存在与法规相违背的繁体字、异体字现象。调查发现,滥用繁体字的现象在景区内部及周边店面等处均有出现,在不规范字中占有绝对比重。如:“天下第一关”景区“兵部分司署”内的“山海关兵部分司历任主事明细表”对曾经的90位主事进行包括姓名、籍贯、资历、官职、任职时间等要素在内的介绍性文字,使用了101个繁体(或异体)字;这种情况在调查的三大文物景区中属普遍现象,均违背国家语言文字法的相关规定,在此不一一列举。

2.景区个别景点说明性文字及街头牌匾、广告存在错别字的现象。在调查中发现,“长城博物馆”景区中的介绍性文字中出现了个错别字现象。例如:将“已成为”中的“已”写成“巳”;将“屹立于”中的“屹”写成“圪”;老龙头守备署正堂“蓟辽督师经略一览表”中的“览”、“被诬冤杀”的“冤”、“孙承宗、洪承畴”中的“承”、“翌年”的“翌”等4个字,或因少笔画或多笔画而误写成为错字。

三、构建和谐的城市外观语言

和谐、规范的语言是游客获取精准的旅游景区文化信息和服务信息的主要工具,它不仅对公众起着重要引导和帮助作用,更加有利于进一步搭建旅游城市与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各国人民沟通、理解的桥梁。针对山海关景区当前用字不规范的问题,调研组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景区范围内语言使用者的语言和谐意识

景区及周边单位或商家管理者要提高认识,认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切实贯彻《语言文字规划纲要》,应充分认识到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不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共识。

(二)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普法宣传,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在群众中的知晓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语言文字法律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当前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加大宣传力度,使全社会广泛知晓并自觉遵守贯彻。

(三)加强城市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工作

当前景区用字不规范的问题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充分发挥重点领域和人群的作用。

首先,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龍头作用。旅游行业主管部门在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过程中应起带动作用,管理者要主动加强学习,积极参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相关测试和培训;其次,充分发挥公共服务行业的窗口作用。要对旅游服务行业相关从业人员尤其是景区餐饮及商业服务人员进行语言文字方针政策、规范标准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训,科学地制订出完整评测要求,更有效地提高其语言文字应用水平。

四、结语

“语言不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构建和谐的城市外观语言不仅要保证城市外观语言在语言建构上的规范,还要体现城市外观语言在文化内涵上的丰富。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文字是城市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城市良好的文化环境需要和谐的语言的建构。以此为基础,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提升城市的人文风貌和精神文明水平,全面提高城市形象与知名度,推动现代新型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并实现城市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漫谈规范语言文字与提高城市形象[J].咸宁学院学报,2009,(05):77-78.

[2]张先亮,谢枝文.生态观视野中的汉语言和谐[J].语言文字应用,2010(02):37-38.

[3]程展.新型城市化建设中的城市外观语言考察[D].浙江师范大学,2013(05):82-83.

作者简介:张松竹(1980-),女,汉族,河北秦皇岛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