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越轨行为文献综述

2017-04-27 02:02杨敏
智富时代 2017年4期
关键词:青少年文献

杨敏

【摘 要】本文在前人研究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基础上对青少年的定义,越轨行为的定义,越轨行为的类别、特征,青少年越轨行为发生的现实原因以及社会控制等了六个方面进行了文献梳理。

【关键词】青少年;越轨行为;文献

中国社会目前正处于一个快速的社会变迁时期,除了经济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之外,社会领域中也伴随着重要趋势的显现。青少年是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昭示着未来的发展,肩负民族振兴的任务,但是当前青少年的越轨行为不断发生,不利于自身发展,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目前针对青少年越轨行为的研究不仅有社会学界的参与,还有心理学,遗传学,人类学等各个学科的参与,各学科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越轨行为的解释。本文将对有关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定义、越轨行为的特征,越轨行为的原因分析以及越轨行为的对策研究做一个文献梳理,以便对于青少年越轨行为的研究有一个更为系统的了解。

一、青少年的定义

在我国学术界因其对青年的概念的不同解释,对青少年的年龄也各有其不同的划分。心理学界根据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一般把青年界定为13—25岁之间,并将这一阶段称为青年期。人口学是以人在青春期生理发育的正态曲线分布为基础,把15~25岁确定为青年,并据此进行人口统计。法学是以完全承担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标准,把18岁作为划分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界限。i谭远宏在“犯罪学视野下的越轨行为研究”综合考虑青少年的生理发育成熟的年龄、青少年犯罪研究的主要年龄范围、受政府委托管理青少年(青年)事务的共青团的主要工作对象、人口统计方面的规定、社会习惯认为的人的社会成熟的年龄等因素将青少年的年龄界定为14-28岁。ii

二、越轨行为的定义

郑杭生认为社会越轨是指社会个体、社会群体、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郑杭生认为虽然社会规范具有制约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规定社会活动空间的只能,但是由于社会行为的复杂性、社会成员自身素质及阶级地位的差异性等特点,在实际生活中,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越轨行为在任何社会都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iii学者皮艺军则认为,越轨被看作是一种不适应行为,是个体对主导规范文化的不适应。适应,在这里被理解为对主导规范的服从和遵守。越轨是一种不适应,但同时也可以理解为在对主导规范抵触和违背的同时,寻找一种新的适应。这种新的适应也有可能是归顺于另一套与主导文化相分离的亚文化5规范体系,在那个体系中,个体获得了一种新的适应。iv也有学者从社会创构说、规范违反说以及开放越轨说对越轨行为的定义进行划分的v,但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对越轨行为进行定义始终没有离开过与主流价值文化下形成的社会规范的相对关系这个整体框架。

三、越軌行为的特征

学者谭远宏认为越轨行为具有一下几点特征。(1)主观性。越轨的主观性指的是人们对行为是否具有危害性的判断是主观的。由于主体主观上所持有的判断标准(如个性、心态)的差异,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对越轨的判断,即使面临同一情境,不同的人对行为的评价也会不一样。(2)相对性。人类世界从来都不是大同世界,广泛的区域内居住着具有不同的文化类型、不同的价值观念的种族和民族。而越轨行为又普遍存在于每一个种类的社会中。一种行为在此区域、文化内可能是越轨,而在其他的区域、文化内可能就是完全被赞同的行为。(3)危害性。遵从,被认为是健康的和有正向功能的,因为它能起到稳定社会系统的作用。与之相反的是越轨,那也就是说越轨会对社会系统所起的是破坏性的作用。(4)社会性。越轨作为一种人类行为和整个社会的规则发生冲突,不管是从越轨者的角度,还是从被违反的规则的角度,都渗透着浓厚的社会性。vi

四、越轨行为的分类

《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中根据行为所违反的规范的轻重将越轨划分为如下六种类型。vii这种分类方法是根据是越轨行为的危害程度,其意义在于强调对于不同程度的越轨行为,控制的手段和依据也是不同的。

迪尔凯姆根据生理差异、社会功能和社会化程度等标准对越轨者做出了分类viii:

默顿根据对社会文化所赋予的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所需手段的态度把越轨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五、青少年越轨行为的特征

目前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多数学者都认为青少年越轨行为有着显著的变化,并且在越轨类型,越轨方式,越轨时机的选择,越轨的形式以及越轨的手段等方面对青少年越轨行为进行研究。学者谭远宏在其文章《犯罪学视野下的越轨行为研究》认为青少年越轨行为表现为以下几点:(1)在越轨类型上,青少年越轨行为种类日趋多样化。青少年越轨类型以盗窃、抢劫、抢夺、故意伤害等侵犯财产的行为为主,且暴力性明显。(2)在越轨方式上,青少年越轨行为具有模仿性和多变性。(3)在越轨时机的选择上,青少年越轨行为具有较大的突发性和盲目性。(4)在越轨的形式上,青少年越轨行为多数具有一定的群体性。青少年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们逐渐产生越轨意识,交流越轨经验,特别容易形成某种以实施越轨行为为目的的团伙。(5)在越轨的手段上,青少年越轨行为日趋技术化。ix贺光辉在《新时期青少年越轨行为的特点、成因及对策研究》中研究除了得出谭远宏上述越轨行为特征的观点之外,还认为青少年越轨行为在成员构成上,青少年越轨主体年龄呈集中性和阶段分布, 低龄化趋势明显, 女性犯罪增加。x

六、青少年越轨行为的现实原因

贺光辉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对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原因提出了四点解释。第一,青少年在这一时期身心发展不平衡,尚未形成稳定的思想观念,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尚且不够成熟,但是个人内在的自我感膨胀,由于客观世界难以满足自身的要求,便易于导致越轨行为的产生。第二,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教育方式的失当,家庭稳定性的弱化导致青少年家庭归属感的难以建立,难以在家庭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第三,学校教育的不足,教学方法的失当,部分教师素质的低下,学校管理的失当导致学校这个第二课堂也失去了其应有的教化作用。第四,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包括价值多元化的发展,法制宣传的不到位,大众传媒的消极影响均导致了青少年受教育环境的恶化,越轨行为的发生。xi

韩玉蓉从家庭这个微观的视角切入分析了家庭结构小型化、分裂化对于独生子女青少年心理造成的恶劣影响,家庭关系简单化、功利化的缺陷,家庭教育观念片面化的悲哀三个角度分析了家庭这个微观的社会环境对于青少年心理的错误引导,导致青少年越轨行为发生。xii丁寰翔在对家庭与青少年越轨行为的研究中指出了家庭对青少年成长应承担的基本职责包括提供物质需要,情感需要,家庭教育等,并分别从家庭结构、家长的素质、家庭教育、家庭经济状况的角度论述了其与青少年越机行为的关系,若家长的素质文化程度低,教育质量较差,经济状况不好且家庭关系不和谐等影响家庭朝着正向发展的因素的增加,那么青少年发生越轨行为的可能性就会增加。xiii

邓蕾在对流动青少年这一群体进行越轨行为研究时,以赫希的社会控制理论为视角,提出流动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发生是由于家庭依附关系的减弱、学校依恋关系的减弱、参与正当活动的机会减少、对社会规范的信仰降低这四个具体的原因导致流动青少年越轨行为发生概率的增加。xiv

七、青少年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

董金权,李红星将“青少年是否实施越轨行为”看作一个“因变量”, 通过对越轨社会学的7大理论取向进行分析和评估,从中提取符合中国社会情境,以解释中国青少年越轨现象,并从中提取12个自变量,使得自变量“社会规范的完善程度”、“社会纽带的控制力”、“目标的合理程度”、“主流文化的吸引力”、“同伴群体的优化程度”、“虚拟世界的优化程度”、“青少年多元文化价值观的整合优化程度”、“大众媒体的优化程度”、“性别社会化的完善程度”均为答案“是”,自变量“是否采取社会性标定”答案为“否”则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发生。xv

班保申等人根据“文化堕距”理论,对青少年越轨文化的调控提出几点策略。第一,汲取我国传统文化精粹,防止文化断层。第二,统筹城乡发展,使农村青少年获得公平教育。第三,发挥社会工作提升农村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作用。通过个案辅导,协助青少年增强个人权能;发挥群体社会工作优势,强化农村青少年社会支持网络;整合、利用社区资源,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xvi

从目前的相关文献可以看出,当前有关青少年越轨行为的研究多是基于社会学的理论视角,从一个较为宏观的角度对青少年越轨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可以看到学者们对青少年的越轨行为提出的建议是从家庭、学校、朋辈群体、社会四个方面出发,从构建合理的社会价值观体系,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到改变学校教育理念,加强去标签化教育,再到充分发挥家庭教和育的功能,建立家长学校,加强对“破损家庭”的支援,以及建立良好的青少年群体亚文化,以帮助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越轨行为。但是我们不要忘了,青少年越轨行为中,青少年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因此我们不能忽略了青少年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然而针对青少年自身所能做的有关越轨行为控制的文献却相当少。而青少年越轨行为控制不仅仅是社会、家庭学校的责任、更是关乎青少年自身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做青少年越轨行为研究时,应注重结合青少年自身及其所处的环境等各方面內外因素的结合,从而使得研究更为透彻,建议更为贴切实际。

注释:

i 陆士桢,王玥著,青少年社会工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06月第1版,第3页

ii谭远宏. 犯罪学视野下的越轨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0.

iii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版北京:学出版社,2003.412-416

iv皮艺军.越轨社会学概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2.

v谭远宏. 犯罪学视野下的越轨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0.

vi谭远宏. 犯罪学视野下的越轨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0.

vii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467.

viii吴宗宪.西方犯罪学史[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 :162.

ix谭远宏. 犯罪学视野下的越轨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0.

x贺光辉. 新时期青少年越轨行为的特点、成因及对策研究[J]. 理论月刊,2007,02:116-118.

xi贺光辉. 新时期青少年越轨行为的特点、成因及对策研究[J]. 理论月刊,2007,02:116-118.

xii韩玉蓉. 从家庭环境看独生子女的心理偏差及越轨行为[J]. 中国青年研究,2006,10:8-10.

xiii丁寰翔. 浅述家庭与青少年越轨行为[J]. 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3:21-24.

xiv邓蕾. 流动青少年越轨行为探析——以社会控制理论为视角[J].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3:54-57

xv董金权,李红星. 社会学视野中的青少年越轨行为研究——一个整合性理论模型的建立与分析[J].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03:3-8.

xvi班保申,颜宪源,王冠. 农村青少年越轨行为的成因与调控——基于“文化堕距”的视角[J]. 学术交流,2011,02:132-135.

【参考文献】

[1]陆士桢,王玥著,青少年社会工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06月第1版,第3页

[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第3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412-416.

[3]皮艺军.越轨社会学概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2.

[4]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467.

[5]吴宗宪.西方犯罪学史[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162.

[6]谭远宏.犯罪学视野下的越轨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0.

[7]韩玉蓉.从家庭环境看独生子女的心理偏差及越轨行为[J].中国青年研究,2006,10:8-10.

[8]邓蕾.流动青少年越轨行为探析——以社会控制理论为视角[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3:54-57

[9]贺光辉.新时期青少年越轨行为的特点、成因及对策研究[J].理论月刊,2007,02:116-118.

[10]董金权,李红星.社会学视野中的青少年越轨行为研究——一个整合性理论模型的建立与分析[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03:3-8.

[11]丁寰翔.浅述家庭与青少年越轨行为[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3:21-24.

[12]班保申,颜宪源,王冠.农村青少年越轨行为的成因与调控——基于“文化堕距”的视角[J].学术交流,2011,02:132-135.

猜你喜欢
青少年文献
青少年发明家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与30 名失足青少年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