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文化对人们集体荣誉感和社会上进心的影响探析

2017-04-27 10:00李梦飞雷才洋左家瑞白红梅张丽娜
智富时代 2017年4期
关键词:社会认同特色文化

李梦飞+雷才洋+左家瑞+白红梅+张丽娜

【摘 要】特色文化是某一地区或某一民族所特有的物质或者精神以及两者的有机结合所衍生的一系列文化,通过某种当地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出来,对当地人们或民族产生重要影响。文章立足社会学视角,通过对西安市周至县“中国第一水街”进行相关调查,从相关概念界定、水街的特点、对人们的影响等方面探析出水街对当地人们的相关影响。从而折射出特色文化与人们之间的相关影响。为特色文化后续发展提供信息动力以及经验借鉴;同时帮助人们了解这种影响发挥作用的脉络,使得特色文化在当地居民的治理下更具发展前景。

【关键词】中国第一水街;特色文化;社会认同

在物质经济发展的主流下,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的发展和竞争,将文化与物质结合起来,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标志是人们所期望的美好发展前景。通过这种文化与经济相结合的产物,提高自身知名度,推动自身发展建设,最终作用于人民,提高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共同建设和谐社会。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支撑

(一)相关概念

特色文化是某一地区或某一民族所特有的物质或者精神以及两者的有机结合所衍生的一系列文化,通过某种当地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出来,对当地人们或民族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集体荣誉感是一种热爱集体、关心集体、自觉地为集体尽义务、做贡献、争荣誉的道德情感。社会上进心则是指人们对个人进步、完善、发展的追求的基础之上演变出的一种集体的情怀,表现出对集体的进步、发展以及完善的关心和追求,并且处于集体中的个人需要有共同的血缘或地缘或业缘基础。

(二)理论支撑

“权变”是指“随具体情境而变”或“依具体情况而定”,即在管理实践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水街的管理模式是综合了当地社会文化及自身内部条件的变化不断探索和发展。文化认同意指个体对所属文化以及文化群体内化并产生归属感,从而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的社会心理过程。水街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居民的认同感及归属感,从而影响了其社会心理的变化。

二、水街对当地居民的影响

(一)对当地居民集体荣誉感的影响

在集体生活中,个人将逐步体会到集体荣誉与自己的关系,体会到个人在集体中的地位。当集体受到赞扬、奖励的时候,就会产生欣慰、光荣、自豪的感情;当集体受到批评或惩罚的时候,就会产生不安、羞愧、自责的感情。基于这种共同的心理,当地居民会逐渐将水街当做集体荣誉感的载体。

本次调查,通过探析当地居民对水街发展的态度,利用李克特量表进行赋分调查(分值最低为1分,最高为5分)。通过SPSS软件,将量表中的维度重新赋值,变为一个集体荣誉感的变量。据调查可知,在集体荣誉感的赋值中,平均分为4.1585分,得分较高,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当地居民普遍对水街的集体荣誉感较强。而1—3分占据比例为2.2%,表明对水街集体荣誉感较差的人占据人数较少;3—3.5分占据比例为16.1%,有16.1%的人在对水街集体荣誉感方面保持中立态度。而3.5—4.5分的比例为60%,有五分之三的人对水街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4.5—5分的比例为22%,超过五分之一的人对水街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因此,对水街有集体荣誉感的居民占据比例为82%,水街对人们的集体荣誉感有较大影响。

(二)对当地居民社会上进心的影响

社会上进心是一个群体或个人发展的必需因素,表现出人们的心态和风貌。在对社会上进心的调查中,同样采用李克特量表,将多个维度综合作为社会上进心变量,利用SPSS软件进行科学分析。

由调查可得,在水街对人们的社会上进心影响方面,分值在1—3范围的人数比例为10.9%;分值在3—3.5的比例为10.1%,表明水街对超过五分之一的人社会上进心的影响较差。而分值在3.5—4.5范围的人数占比例為49.9%,接近50%,有近一半的人认为水街对自己或当地居民的社会上进心影响较大。在4.5—5的范围人数比例为29.2%,表明有近30%的人认为水街对自己或当地居民的社会上进心影响极大。因此,有79.1%的人认同水街对人们的社会上进心具有较强影响。但同时也有21.1%的人没有认同水街的这种影响,表明水街的相关建设尚需重视、完善其对人们社会上进心的影响。

综上所述,水街在对人们集体荣誉感和社会上进心方面都具有较强的影响,这种在精神层面并随着时间推移而日趋深入人们内心的影响会逐渐体现在当地居民的行动之中。它赋予当地居民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生成一种精神支持力量。在这种力量的引导下,结合社会追求发展的主流意愿,足以引发周至县各方面的长足发展,并且这种精神力量是源源不断的,为当地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三、水街文化对人们影响的特点

(一)潜移默化

潜移默化是文化对人们影响的特点之一,是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变化。周至县“中国第一水街”作为属于当地人们文化财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谈论聊天,休闲旅游,工作需要,生意交往等等都可能涉及水街,然后从集体荣誉感和社会上进心方面出发,对水街及其产生的文化产生一种认同。通过这种认同以及自身与水街的各方面联系,当地居民对自身的思想及行为进行相应改变发展。

(二)深远持久

人们对水街在社会和文化上的认同,以及水街在当地的发展使得其与当地居民紧密相连。它对当地居民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水街的发展带动当地的发展,并且这种发展形成相应的关系网络,当地居民就是这种关系网络中的主体。借用格兰诺维特的“嵌入型理论”而言:当地居民时刻生活在水街构建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并且逐渐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适应这种发展。同时,根据路径依赖理论,通过水街构成的关系网,对人们的发展构成较大影响,人们将会逐渐依赖这种关系网,并且“嵌入型”地生活在其中。水街对人们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三)“权变”的特点

“權变”通俗地讲就是因地制宜,灵活变通。水街的规划以及建设就充分体现“权变”的特色。同时,在对当地居民的影响中,水街通过各种方式对人们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上进行产生影响。经济方面,水街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对人们产生深刻影响;社会方面,水街极大提升当地知名度,对当地发展产生正面影响;文化方面,水街的建设使得其他相关方面的建设得到发展,逐渐形成“水街文化群”,对当地人们产生较大影响。水街通过各种符合当地居民追求的方式对当地居民产生着影响。

四、水街的保护发展对策

(一)政府层面

周至县“中国第一水街”是由当地政府全面管理的,从设计到修建,从管理到开发均是政府进行管理引导。依靠政府,借力政府,这是水街开发建设的一大优势因素,但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限制因素。水街的当地产业过多,容易产生严重同质化竞争,造成水街发展结构固化,不利于水街长远发展。政府应当从长远考虑,遵循科学发展观理念,打造多元水街文化,引进不同文化元素,博采各家之长,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形成具有特色的“水街文化”。

(二)居民层面

从根本上讲,当地居民是水街的主人,水街是属于周至县全体人民的财产。所以,当居民有责任和义务对水街的发展贡献自身力量。一方面,水街的发展对当地居民产生连带作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岗位,提高当地居民收入。另一方面,当地居民的意见建议及相关支持是水街发展的重中之重。两相结合,共同促进水街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三)开发商层面

水街是当地的新兴旅游景点,集自然景观和人文元素为一体,发展前景广阔。开发商在进行商业开发时,应当注重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开发的同时也要进行相应的保护,形成自身乃至水街的长远发展。并且,要明白自身与水街“一荣俱荣”的关系,保护水街即为保护自身发展,只有水街建设的更好,开发商才能更好地在水街进行发展。

(四)游客层面

水街由于自身的特殊性——依水而建,全程景点以水为主,所以对游客的素质要求较高。游客应当保持文明旅游,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同时也应践行作为游客的义务:及时反映水街服务缺点,进行意见反馈,提出游客需求,不仅满足自身需要,同时促进水街发展。

五、结语

总之,水街作为当地人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双重结合的文化产物,期中既有传统的当地特色文化元素,又融入多样发展的现代元素,打造出独属自身的“特色文化”。并且,水街的建设因地制宜,解决当地河道问题,发展水系文化。根据文化认同理论,水街将引导人们热爱和忠实于“地方特色文化”(鉴于周至县无少数民族聚居区,此地民族意识相对薄弱,民族文化是当地汉族特有的文化,因此将民族文化缩小引申为“地方特色文化”。),从而保存和光大这种文化,并最终将其纳入个人的价值观这一深层心里结构之中。

【参考文献】

[1]向杰,常广乐,陈沅灵. 大学生集体荣誉感探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14,(21):160-161.

[2]张家春,潘子春,孙鑫贤. 中国风——水街策划研究[J]. 华中建筑,2014,(08):175-179.

[3]韩双斌. 盐城水街旅游文化提升研究[J]. 旅游纵览(行业版),2012,(03):63-65+67.

[4]王继红,熊唱. 乐水新天府——以成都高新区铁像水街特色街区为例浅谈场所精神的时空再造[J]. 建筑与文化,2012,(01):54-57.

[5]姚红梅. 绍兴传统水街民居集落的保护与更新[D].清华大学,1996.

[6]徐启斌. 划清上进心与野心的界限[J]. 甘肃社会科学,1992,(02):107-111.

[7]王君凤. 培养学生的上进心[J]. 西藏教育,2010,(09):54.

[9]陈果,何远建. 用“心”培养集体荣誉感[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S1):33.

[10]邓磊. 如何培养集体荣誉感[N]. 中国教育报,2007-11-08(010).

[11]杨计明. 集体荣誉感培育初探[J]. 现代教育论丛,1997,(02):61-62.

猜你喜欢
社会认同特色文化
古希腊建筑风格所折射出的文化特色
文化引领,构建和谐,实现园所特色发展
浅谈农村小学特色文化建设
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社会认同的变化及其影响
财经类高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