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法治教育问题研究

2017-04-27 02:04陈红梅
智富时代 2017年4期
关键词:完善途径法治教育必要性

陈红梅

【摘 要】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基数越来越大、犯罪年龄下降趋势也越发明显,特别是农村初中生由于过早脱离家长的监管,以及自身受教育的程度有限,犯罪率遠高于城市的初中生。因此,加强农村初中生法治教育迫在眉睫。但现实中教师在对学生法治教育的过程中往往重知识传授,轻理念培养;重形式教学,轻实践活动,这造成对农村初中生法治教育未落到实处。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重视边缘学生的辅导、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同时可以走进法院,参观看守所,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

【关键词】必要性;法治教育;完善途径

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充分表明了我国对法律的重视。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对他们进行法治教育,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针的基本要求。随着社会环境变化,农村初中生法治教育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加强对农村初中生法治教育问题的研究实属必要。

一、加强农村初中生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预防违法犯罪

农村初中生一般在12-16岁,绝大部分学生开始到学校住宿,逐步脱离家长的管教。他们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认识新的朋友,开始自己独立生活。由于他们所受的教育有限、自身心智发展程度的不完善,加之没有家长的时时监管,很难抵御外界的诱惑,容易受其他同学的不良影响,做出错误甚至违法犯罪的决定。比如他们在网上接触一些不良信息,沉迷于网络游戏,使得一些学生骗钱上网、逃课;为了“哥们义气”互相请吃,没钱就相约一起去小偷小摸、欺负同学劫取钱财,甚至发展到抢夺、抢劫。他们不知道这是违法行为,也不清楚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有的知道是违法行为,但因为法律意识不足,怀有侥幸心理,所以不计后果,在受到惩处时才后悔莫及。对农村初中生进行法治教育,让他们明辨是非,知道哪些行为是犯罪,提高他们的守法意识,对于预防犯罪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在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6课拒绝犯罪中举例了初中生易犯的一些犯罪行为、知识链接了我国刑法对犯罪的规定、剥夺政治权利、刑事责任年龄,在活动平台设计了辨别犯罪的活动,让学生对犯罪概念有个初步的理解,使学生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法律行为规范,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做到法律允许的才能去做,法律不允许的坚决不做,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对自己的行为作出相对理性的评价,丰富自身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使法律成为初中生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保护他们健康成长,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促使他们成为“四有”新人。

(二)有利于保障合法权益

未成年犯罪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校园暴力事件让人触目惊心。由于学生法律意识的淡薄,部分学生面临不法侵害时,没能够及时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尤其是面对老师带来的一些侵害时,更是采取忍气吞声的态度,助长了不法分子的气焰。比如对于在中小学出现的一些“恶少”,他们欺负同学、劫取钱财,但一些同学在被“恶少”侵袭后,受其威胁不敢告诉老师和家长,以为“听话”就可以避免在受侵害,殊不知他们的忍气吞声会引发更多的纠缠和欺负。在八年级下册第9课寻求法律帮助,依法解决纠纷中,设计了我来写诉状的活动,告诉学生遇到侵权行为怎么办,并在知识链接中提供了全国统一举报投诉电话以及一些专门法律服务机构,在扩展阅读中讲解了怎样申请法律援助。让初中生对维权方式有了一个初步认识,有利于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通过法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权利意识,对于他们避免违法侵害和抵御不良侵害都有深远意义。

二、农村初中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的调查问卷和教师访谈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农村初中生法治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重知识传授,轻理念培养

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现行的教育体制一直面临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在法治教育中体现为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树立法治观念,帮助学生成为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公民。而目前在农村初中生法治教育学校教育,大家关注的目标还是成绩。学校教育在农村初中生的法治教育中起到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能否确立正确的法治观念,直接影响法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但目前我国对初中生的法治教育,绝大多数还是停留在对法律知识的灌输上。通过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材分析可以看出,教材上的内容多为禁止性的,虽然有些内容有涉及到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如在七年级上册《正确认识自己》一课中,通过一个小案例,来说明初中生已经成为法律人,开始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八年级上册《做守法的公民》一课中涉及认真履行义务、培养守法精神的内容,但毕竟是少数,绝大部分还是对一些知识点的讲授,如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和负有什么义务,知道什么是犯罪,如何保护自己等一些法律基本概念。“应试化的中学法律教育,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记住教材中现成的法律原则、概念和条文,在这种倾向指导下,法律知识显得比人重要,学生被淹没在法律知识中。应试化教育的实质适用法律知识的学习遮蔽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的养成,这必然会陷入“所学”与“所行”时常脱离的窘境,初中生法律素质的提高也就渐行渐远了。”i虽然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是掌握法律知识,但我们的法治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此,让每个学生能自觉地懂法守法才是我们法治教育的最终目的。由于目前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对于法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不足,没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导致没有认清思想品德课程中法治教育的本质。

(二)重形式教学,轻实践活动

我国目前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法律知识教育与法治实践教育相结合,是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但通过调查和访谈我们可以看出,学校开展的法治教育,大多采用课堂集中授课,强制灌输的方法,主要以“填鸭式”灌输为主,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探讨,重理论,轻实践,或每学期举行一次大型法治讲座,几百甚至几千人集中听课。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抹杀了法治课的针对性,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不能达到法治教育的目的。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指挥下,初中思想品德可被当作“副科”,而法治教育由于不是中学考查的重点,所以有些老师总是“一笔带过”。对于思品课中设计的一些活动,如我是小法官、辩论赛和模拟法庭等,也因为课时、教师自身法律知识有限而不能很好地去实践,更不用说带领学生去旁听庭审、去参观看守所等。导致让学生对于法治知识的学习,仅限于课堂听讲或听讲座等形式教学,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知识点,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法治理念,更别提运用到实践中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与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目前教育形式单一,学生自然提不起兴趣。这样不但激发不起初中生学法的兴趣,还使初中生产生厌学心理,实际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三、农村初中生法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实例教學,提升说服力

未成年犯罪,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失去自由,才能真正体会到自由的重要性。笔者在看守所和一些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交流过程中,他们都表示,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因为自己不懂法,才会导致今天的结果。以前听老师家长说失去自由多不好,都觉得是危言耸听,自己一进来,才真正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如果早让自己对限制自由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可能我会更加注重克制自己的行为。由此可见,对于初初中生来说,他们的理性思维还没有完全形成,对于问题的认知更多的是靠感性,百闻不如一见。让他们旁听未成年犯罪的庭审(经未成年被告人及法定代理人允许),让他们直观地感受法律的威严,任何人都不可触碰和逾越;参观看守所,在同一片蓝天下呼吸,却有完全不一样的心境,感受自由的可贵。让他们对冲动的惩罚、违法的代价有一个最直接的感受,这是任何理论学习都难以达到的效果。

(二)重视边缘学生的辅导

犯罪的未成年人当中,绝大多数都是一些边缘学生,他们成绩普遍偏差,自认为考不上高中,在学校得过且过,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老师,尤其是初三的老师,对他们的要求也是不打扰其他同学就好,导致他们更加的自暴自弃,放松了学习,开始和其他一些后进生一起去网吧、逃课、违反校园纪律,加上家长、老师的疏于管教,他们就很容易染上一些社会不良气息,严重的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目前农村留守学生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正处于成长发育关键时期的留守初中生,他们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加上自身自制力较差,很容易由于成绩的不理想而自我放弃,思想上出现偏差,从而导致行为出现问题,也更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更应该加以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第十九条规定:“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和青春期教育。”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成绩不是评价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健康成长,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一旦发现这些边缘学生有思想松动,应该及时加以教育引导。在思想上引导,在学习上辅导,让他们找到自信,遵纪守法。

(三)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中心,要想提高法治教育的质量,我们就必须向课堂的45分钟要质量。初中生的法治教育,主要以课堂教育为主,尤其是农村初中生的法治教育,受学校教学条件、外部环境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主要是集中在课堂学习。所以应当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学到法律知识,更要让他们喜欢在课堂上学习法律,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法律知识的乐趣、认识到法治教育的必要性,从而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

注释:

i 成平.应试化倾向:中学法治教育的误区[J].思想理论教育,新德育,2005(4).

猜你喜欢
完善途径法治教育必要性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浅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改革研究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