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驱动废弃工业用地复兴
——阿姆斯特丹NDSM艺术区启示

2017-04-28 00:23孟璠磊MENGFanlei
世界建筑 2017年4期
关键词:阿姆斯特丹艺术家工业

孟璠磊/MENG Fanlei

艺术驱动废弃工业用地复兴
——阿姆斯特丹NDSM艺术区启示

孟璠磊/MENG Fanlei

IJ河两岸曾是阿姆斯特丹大型工厂的集中地带,1970年代后期,随着海运贸易迁移至鹿特丹,北岸造船厂(NDSM)被迫倒闭并荒废。此后,NDSM通过吸纳年轻艺术家聚集,实现了现有旧工业建筑的物质更新。本文回顾了NDSM艺术区的发展历程,对其中的经验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期对我国工业用地转型和城市复兴有所启示。

艺术家孵化器,工业用地,城市复兴,阿姆斯特丹,NDSM

工业废弃地的更新与再利用是一项重要城市议题,也是国内外大型城市在推进城市复兴过程中的最能体现创造力的试验田。荷兰不仅在当代建筑设计领域内走在世界前列,在工业废弃地的更新和旧工业建筑再利用上也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1970年代以来,首都阿姆斯特丹曾先后开展了一系列推进城市复兴的措施,工业废弃地的再利用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而被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度。IJ河北岸的荷兰造船厂(NDSM)倒闭后废弃多年,随着荷兰实施城市复兴计划而被选定为“艺术家孵化器”试验点,经过多年改造现已经具备广泛影响力,并开始产生溢出价值,成为阿姆斯特丹一处独具特色的艺术家聚集区(图1)。

1 NDSM艺术区实景(摄影:孟璠磊)

2 NDSM区位示意图(图片来源:Google地图改绘)

3 NDSM船厂历史照片(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1 NDSM历史回顾

1.1 阿姆斯特丹北区(Amsterdam-Noord)

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是西欧重要的港口,横穿阿姆斯特丹的 IJ河是连接北海与内陆城市乌特勒支的重要海运航道。1900年,为了更好地推动北海地区与荷兰的海运贸易,IJ河北岸开始进行修建大规模的重工业设施,主要包括造船和石油化工,这些工业设施为荷兰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物质支撑,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业区。由于其工业生产的突出地位,在二战期间曾遭到纳粹德国的占领,并引来盟军的轰炸。但轰炸并没有击中工业设施,因而使早期的工业建筑物和设施设备得以保留。战后,工业区得以快速发展壮大,北区(Amsterdam-Noord)成为阿姆斯特丹乃至荷兰最重要的工业基地。

1.2 NDSM区(Nederlandsche Dok-en Scheepvaart Maatschappij)

NDSM全称为荷兰码头及造船公司(Nederlandsche Dok-en Scheepbouw Maatschappij),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94年的荷兰造船厂(NSM)。造船厂最早在阿姆斯特丹东港(Oostenburg)成立,随着海运的兴盛而使规模不断扩大,但土地面积的制约使造船厂无法在东岸继续扩张, 船厂决定在1915年迁至IJ河北侧(图2)。1946年,造船公司与码头公司(NDM)合并,成了荷兰码头及造船公司(NDSM),是当时全欧洲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造船厂和物流中心之一[1](图3、4)。进入1970年代后,随着全球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铁路、航空运输的竞争对海运冲击很大,而鹿特丹又具备更加占优的河道运输条件, 使阿姆斯特丹的海运行业逐渐萎缩。1984年,NDSM关门停产,逐渐沦落为一片无人管理的废弃地,甚至一度成为阿姆斯特丹的毒品和卖淫的交易地,曾经的工业辉煌一落千丈,成为阿姆斯特丹城市空间的一处疾患。

2 NDSM的转型与组织架构

2.1 转型

1980年代末是阿姆斯特丹进行第二次城市更新的高潮时期[2],城市中那些被认为是落后区域的建筑被推倒重建,大批隐居于此的年轻艺术家被迫迁出。NDSM区大量的闲置工业厂房空间成为了艺术家们青睐的对象,因为这里属于无人管辖的区域,艺术家几乎可以不用付出场地成本就占据这里,随着艺术家们的不断聚集,他们开始自发性地组织一些与文化艺术相关的活动,以吸引大众的关注。1993年,首届名为“横跨IJ河”(Over het IJ)的戏剧节在NDSM举办,并且从此每年举办一次。1994年,国际知名戏剧团(Dogtroep)在这里进行了首场演出,戏剧团所使用的现代灯光技术和旧船厂厚重的工业厂房和设备相互映衬,给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虽然艺术活动开展得风生水起,但政府部门对北区规划另有打算。1999年,北区政府制定了“IJ河曼哈顿计划”(Manhattan aan het IJ),旨在振兴港口的工业废弃地,但这项计划要求拆除IJ河两岸的旧工业建筑和设施设备,以用来建造新的商务高层建筑。这一计划遭到了艺术家群体的联合抵制,为了有效地反映艺术家群体诉求,他们成立了“北区新动力联合会(Stichting Kinetisch Noord,后文简称SKN联合会),向政府提交了一个完善可行的方案。新方案在保留工业厂房和现有环境的前提下,对场地进行适应性改造,为年轻艺术家提供工作室空间,满足艺术家的创作需求。通过不断吸引艺术家们的聚集,最终将NDSM打造成阿姆斯特丹的艺术之城”[3]。这一想法得到了北区政府的认可,并在2002年开始执行(图5)。

4 1971年NDSM造船厂生产实景

5 2012年NDSM艺术区实景(4,5 图片来源:Amsterdam: hetzelfde maar anders: in 134 luchtfoto's)

6 NDSM东区艺术区总图示意(绘制:孟璠磊)

7 NDSM艺术大厅实景(摄影:孟璠磊)

8 NDSM区总体布局(图片来源:阿姆斯特丹档案馆公开资料/Gemeente Amsterdam: Investeringsbesluit NDSM-werf)

2.2 NDSM布局

NDSM占地面积约86,000m2,其中场地东段还较为完整地保留着造船厂厂房和设施设备,而其他区域则零星保留着码头和一些构筑物等。新的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是多功能混合下的集约化共同发展,以此促进地区复兴。规划方案依据场地的建筑特质和交通条件将NDSM分为3个区段:分为北翼、西翼和东翼。3个区域的规划指向不同的主题功能,其中东翼是艺术家聚集区,是NDSM艺术区核心,同时也是首先开发的区域,主要涵盖艺术创作、影剧制作、新媒体交互以及建筑设计等创意行业,场地主体建筑主要有占地规模最大的厂房建筑“艺术大厅(原船坞车间)”“展览大厅(焊接车间)”、象征着造船厂历史辉煌的“X坡台、Y坡台以及天车(造船下水轨道及坡台)”等,厂房内部空间主要是艺术家的工作区,室外场地则预留给大型活动的集会场所(图6、 7)。西翼和北翼则被列为远期发展区域,被规划为商住混合区以及小型企业创意办公区,意在通过艺术区发展起来后形成的影响力来提高西翼和北翼的土地价值,进而形成一个整体的活力区域。

2008年,荷兰Cie建筑师事务所对NDSM区进行总体规划,并特别对西翼和北翼地段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定位研究。地段根据场地现有交通条件规划为网格状肌理,主要以小型商业、居住建筑为主体,其中包括居住建筑305,000m2,商业建筑149,000m2,办公建筑108,000m2,停车用地6770m2(图8、9)。为了不断增加该地区人气,还计划将其中一部分居住建筑用于临时性的学生宿舍,为年轻人的聚集提供环境。最终未来将逐渐形成集艺术、创意办公、居住和文化休闲生活于一体的综合社区。

9 NDSM远期规划方案示意(图片来源:http://nl.cie.nl/)

10 展览大厅举办的跳蚤市场(图片来源:http://www.ndsm.nl)

11 展览大厅举办青年室内滑冰嘉年华(图片来源:http:// www.ndsm.nl)

12 艺术家大厅平面空间格局示意(图片来源:http://betaoffice.com/project)

13 艺术家大厅内部工作室组合模式示意(图片来源:Stichting Kinetisch Noord: NDSM werf.2013)

表1 Kinetisch Noord组织架构(来源:参考文献[4])

2.3 组织架构

NDSM区的规划和建设由SKN联合会来负责,SKN组织包括四大核心部门:建造部、运营部、室外场地管理部以及艺术项目部。运营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共有7个协调小组参与,包括艺术协调小组、商务管理小组、策划管理小组、建造协调小组、运营协调小组、办公室协调小组和建筑小组,每个小组由专人负责[4](表1)。

3 NDSM经验启示

3.1 “艺术家孵化器” (Breedingspot)创意理念

在阿姆斯特丹进行城市转型的过程中,曾先后试点了一系列的艺术区,这些艺术区大多利用废弃房屋改造而来,并以较低的租金提供给艺术家使用。掌握这些资源的是CAWA组织(Commissie Atelier en Woon Amsterdam)[5],因此,艺术家如果希望租借艺术区的用地,就需要通过CAWA的评估。CAWA在筛选申请者时主要考虑两点:一是申请者是否专注于艺术创作而非功利因素,二是优先挑选那些尚未成名、目前还没有过多影响力的年轻艺术家群体,因为他们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可能性。这一筛选机制为年轻艺术家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场所,并促进了相互之间的启发和影响,容易产生良性循环。

作为艺术家的孵化器,NDSM起到了类似于“路由器”的作用,通过为不同类型的艺术家提供物质“接口”(即工作室式的工作生活空间和必要的基础设施),使艺术家们可以在此共享资源,并通过策划一系列大型的活动,如音乐节、电影节、艺术节、跳蚤市场等(图10、11),向外界传递“信号”(即艺术家的作品),进而产生更加广泛的影响。

3.2 低成本运营与完善的配套

较低的资金投入是促进废弃工业用地复兴的重要前提。NDSM艺术区采用了多种投资并行的方式,投资方除了政府和商业性机构外,还需要艺术家进行一定数量投资[6],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艺术家进行更加积极的创作。此外,由于NDSM区属于废弃工业用地,现有工业厂房的质量尚可,因此改造中对旧厂房的外部基本不作刻意整治,更多的投资集中在艺术家工作室的建造、基础设施(水、电、网络等)配套以及活动策划和宣传上,这使得建设成本大幅度降低,目前NDSM租金基本仅为阿姆斯特丹中心区的1/3左右。

14 艺术大厅门厅实景

15 艺术大厅多样化的 “房中房”

16 艺术大厅艺术家工作实景

17 Kraasspoor办公楼

18 希尔顿五星级酒店改造后实景(14-18摄影:孟璠磊)

19 希尔顿酒店改造理念(图片来源:Group A Architecten)

良好的交通可达性是促进废弃工业用地复兴的必要条件。虽然NDSM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兴衰,但往来于此的摆渡船从未停歇,它们是NDSM历史变化的重要见证,并一直持续至今。摆渡船平均每半小时一次,单程需15分钟。此外,还可驾车(阿姆斯特丹环城A10快速路)或搭乘公共汽车等其他方式抵达。艺术区同时还引入了一定数量的餐厅、咖啡厅和足够规模的停车场设施,它们为艺术区的顺利运转提供了重要支撑。

3.3 空间组织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NDSM艺术区中最大规模的单体厂房是原船坞车间,占地面积达到20,000m2,目前容纳了200余家艺术工作室,由Beta事务所改造成完成,是艺术家密集度最高的区域。改造后的车间基本保持了原有外观,仅对内部空间进行重新划分,原有工业设施设备如天车、轨道、起重机等大多给予保留,并利用他们成为装饰性构件,或与艺术展览相结合。艺术家的工作室集中在大厅中央,而车间的四边则预留了可供展览或表演的大跨度空间(图12、13)。在艺术大厅中,拥有90~350m2大小不等的工作室格局,艺术家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场地,对自己的工作室进行建造。

目前,艺术大厅集中了超过240名不同类型的艺术家和创业者,包括平面设计师、建筑师、漫画家、音乐创作者等,他们对空间的需求有很大差异,SKN联合会在协调改造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每个艺术家根据自身需求自主完成工作室的设计和建造,形成“房中房”的空间格局(图14-16)。这些看似无序的差异化个体拼凑在一起,彼此咬合、相互关联,既提高了空间的利用效率,也充分反映了不同艺术家的个性,成为艺术家的“个性标签”,总体上营造了“和而不同”的空间格局。

3.4 NDSM的影响与价值溢出

多次举办大型的艺术活动使NDSM区的艺术气氛不断升温,而影响力也开始拓展到全荷兰和周边国家,吸引了包括英国、德国、意大利在内等其他国家的年轻艺术工作者前来聚集。艺术活力激活了NDSM区的土地价值,开始不断溢出新的“产品”:2007年NDSM西区的一处混凝土货运平台被OTH建筑事务所改造成Kraanspoor办公楼,这是进驻NDSM区的第一家高端商务办公楼,办公楼采用双层玻璃幕墙作为维护结构,“悬浮”在长达200余米的混凝土框架上,产生了强烈的新旧对比(图17);2014年,由鹿特丹Group A建筑事务所设计完成的希尔顿五星级酒店投入使用,酒店利用NDSM艺术区的一组六联排仓库改造而来,方案将其中一组仓库竖向抬高到30m的高空,使其成为可以俯瞰阿姆斯特丹港口的海景房(图18、19);同年,IAA建筑师事务所也完成了艺术区废弃天车的改造,使之成为一座独一无二的体验式酒店,方案在天车顶端植入3个集装箱舱体,也是天车酒店仅有的3间客房,这座体验式酒店也为NDSM带来了数以万计的参观者和体验者(图20)。

20 Crane Hotel改造完成后实景(图片来源:http://www.ndsm.nl)

21 马德里屠宰场艺术区建筑遗产

22 马德里屠宰场艺术区入口空间(21,22摄影:孟璠磊)

4 结语

NDSM艺术区是荷兰通过艺术手段来激活废弃工业用地的典型案例,是城市复兴实践中的一次有益尝试。NDSM区提供了一个为年轻艺术家们“抱团取暖”的环境和场地,它既为艺术家提供了工作和居住的基本空间,也通过艺术家的影响力而带动了场地和周边地区的复兴,实现了双赢。在对待旧工业建筑的态度上,NDSM艺术区主张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最基本最必要的配套设施上,而不是去翻新和修饰那些陈旧的建筑外观,这样就最大程度地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便利,也正因为如此,艺术区才得以维持较高的艺术家进驻密度。而需要指出的是,废弃工业用地再利用的方式是多样化的,转型目标的确定,除了与工业遗产的实体条件有关外,还与宏观政策、发展机遇、地方经济和文化传统等有关。本案中,NDSM的复兴适逢阿姆斯特丹全面推进城市更新运动,提出并推广了“艺术家孵化器”的理念,这为盘活该区域提供了重要的契机,而同时,CAWA组织和SKN联合会在整合废旧空间资源、聚集艺术家群体等方面也有一定的话语权,多方的结合共同促进了NDSM的复兴。

而同为艺术区驱动的工业废弃地的复兴,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如世界知名的马德里的屠宰场艺术区(Matedero)在2003年进行了整体规划。在1996年厂房被废弃后,鉴于其独特的建筑风貌而被列为马德里市建筑遗产,从而获得了“免死牌”(图21、22),从建筑单体到场地环境都得到了较为妥善的保存,并获得了政府的资助[7],因此得以实现自上而下的规划和改造,改造后的艺术区成为马德里的一处重要场所,不仅实现了场地复兴,而且成为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的景点,成为马德里的一张艺术名片;而NDSM艺术区的发展虽然得到政府在政策层面上的同意,但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财政支持,包括工业遗存本身是否具备遗产价值也没有得到官方认可。这种尴尬的局面使NDSM艺术区的命运面临着不确定的风险,同时也刺激了NDSM艺术区呈现多样性发展。NDSM充分利用了阿姆斯特丹整体城市更新发展所带来的机遇,组成了专门的组织与政府进行协调和沟通。由政府和规划部门制定总体目标,而场地更新的具体执行则交由SKN组织灵活处理。这一模式为使用者预留了足够高的自由度和可操作性,一方面保障了对该地区未来发展的总体把控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场地的使用效率。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旧工业区也被相继打造成艺术家聚集区,北京798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曾在2003年被美国《时代》周刊列为全球最具标志性的22个文化艺术区之一。但后期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和约束,园区近年来出现过度商业化的现象,公共空间品质不断下降,798不再是一个热闹的艺术家聚集地,而是一个喧嚣的艺术品集市。而迫于不断上涨的租金,798内的艺术家群体流动性较大,年轻艺术家已经很难在其中获得一个稳定的工作和成长环境,长此以往将无助于园区的可持续发展。2015年1月,国务院在常务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盘活闲置厂房等资源提供成本较低的场所,支持创意产业发展”,这为我国大量闲置和废弃的旧工业建筑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机遇,希望本案中NDSM艺术区的一些经验能够为我们所借鉴,在实践废弃工业用地转型和实现城市复兴的过程中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1] C.P.P. van Romburgh, E.K. Spits. Nederlandsche Dok en Scheepsbouw Maatschappij[M]. Rotterdam: ILCO, 1996.

[2] 程晓曦. 荷兰城市改造与复兴的三个阶段与多种策略[J]. 国际城市规划,2011 (04): 74-78.

[3] Joel Weickgenant. The Noord District's Hip Rebirth[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11-6: 8-10.

[4] Rob Vooren, Con Vleugel, Ted Zwietering. Urban catalyst at Amsterdam Noord[R]. Amsterdam Noord, 2004.

[5] Bureau Broedplaatsen. Programme Amsterdam Metropolitan Area2012-2016[R]. Gemeente Amsterdam, 2012.

[6] http://www.ndsmloods.nl/sknnieuwsbrief/

[7] Martina Baum, Kees Christiaanse. City as loft[M]. Zürich: ETH Zurich, GTA Verlag, 2012.

Reviving the Abandoned Industrial Site by Art: Learning from the NDSM of Amsterdam

The banks of IJ River used to be the industrial site in Amsterdam. During the end of 1970s, with the shipping trade moving to Rotterdam, the NDSM was abandoned. After that, by absorbing the young artists, the NDSM realized the reusing of the existing industrial buildings and revived the wasteland. The paper abstrac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DSM, and analyze the experience of the transformation, with the aim of inspir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ial sites in China.

breedingspot, industrial site, urban reviving, Amsterdam, NDSM

猜你喜欢
阿姆斯特丹艺术家工业
去阿姆斯特丹看风景
阿姆斯特丹Casa酒店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第六届阿姆斯特丹灯光节
工业人
阿姆斯特丹最潮餐厅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