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需社会化保障战时策略研究

2017-04-29 14:47朱克勇王道远黄麒宇
商情 2017年9期
关键词:军需策略

朱克勇+王道远+黄麒宇

(军事经济学院学员旅)

【摘要】战时状态下的军需社会化保障相比日常状态下的军需保障具有及时性、快速性、严格性、不可缓和性等特性。本文从军需社会化保障的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旨在提高战时社会化保障策略。

【关键词】军需 社会化保障 策略

军需社会化保障在战时状态下,要及时启动战时策略。主要从展示机制的启动、物资储备基地的启动、经费的保障、企业性质的转换和预案的启动等几个方面。

一、建立平战转换组织机构

如果战争爆发,必须有一个指挥机构来协调社会为部队提供各种保障,否则就不可能为军队提供及时有效的保障服务。军地联合指挥机构的建设,要本着高效、简便、灵敏的原则,充分利用省军区、军分区后勤部门是经济动员办公室成员单位的优势,并以经济动员办公室成员单位为基础,组建军队社会化保障的指挥机构。其组成单位主要应有地方财政、计委、商业、物资、卫生、交通、粮食等部门。为了使这个机构成为高效指挥协调的整体,而不是一个拼凑的松散组织,还必须对其成员进行分工,明确内部职责,理顺指挥关系。确定指挥核心,一般来说,这个指挥核心,应有地方政府分管领导担任。

二、建立平战转换法规制度

1.建立健全社会化保障资源数据库。

根据未来战争需要和部队可能担负任务的后勤保障需求,结合社会化保障实际情况和地方保障资源力量的特点,进行全面的社会化保障潜力摸底。对为军队现在进行保障的地方服务实体和地方后勤保障供应网、企业进行全面、准确的后勤社会保障潜力调查。对搜集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分类,利用网络信息等技术,研制、形成社会化保障查询系统。系统具备查询、维护、分析保障与网络综合模拟训练等功能,可为部队及时了解掌握区域内的社会保障能力提供便捷有效的信息,为平战转换时制定后勤保障储备、筹措、调用预案提供确凿依据。

2.制定战时社会化保障计划预案。

制定预案时,应根据未来战争的规模、对象和地区等情况,结合《后勤社会保障潜力查询数据库》进行。要明确平战转换的原则、任务、方法和要求,既要有总体规划和设计,又要有专项计划和实施方案,确保在复杂情况下能有效实施平战转换。

3.积极开展军地联合演练。

结合预案,积极开展军地联合式后勤保障演练,加强军地协作配合,以形成整体保障能力;还可以结合平时的抢险救灾和突发事件组织实战演习,使社会化保障机构和人员熟悉军队的保障特点和程序,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切实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三、建立平战转换协调机制

1.建立军地一体的人员抽组机制。

在社会化保障机构进人军营时,要联合地方政府建立承包服务人员的档案资料,准确掌握每个人的情况,从中抽选政治坚定、技术精通的人员,纳人预备役建制之中,以备抽组所需。各部队可根据情况,预留部分技术骨干,平时融人社会保障实体中参与工作,战时抽组遂行保障任务。在后勤后备力量建设中,要编设与社会化改革内容相关的保障人员力量,紧急情况下对战时社会化保障进行人员补充。

2.建立军地结合的物资储备机制。

对战时或突发情况的后勤保障,必须有一定的物资储备。实行社会化改革后,要求我们必须突破自成一体的物资储备形式,建立部队与社会相结合的物资储备及筹措机制。要按照部队作战及应急情况要求和战备物资储备管理的规定,落实物资战备储备、保障经费储备及部分装备器材,掌握各种战备物资的存储、分布、生产能力以及可供部队使用情况。

3.建立科学的平战转换约束机制。

在社会化平战转换中,通过纯经济手段,难以在战时实现有力的后勤保障,必须建立一套以经济和法律手段相结合、对军地双方均能有效约束与激励的制衡机制,以确保平战转换的实现。按照有关法律,根据社会化保障平战转换特点和要求,制定相关规定,对军地在特殊情况下承担的责任义务等重大问题,应以强制性法律规定下来,对军地双方的关系地位权力等应以合同形式加以明确,以保证平时保障好、战时供得上、平战转换风险小。建立科学配套的利益补偿机制,对战时社会化保障的地方实体进行利益补偿,以激励其做好社会化保障平战转换工作和确保战时保障任务的完成。

四、物资储备基地的启动

我国的战略物资的储备模式采用的是政府储备与民间储备相结合的模式,随着战争进程的不断升级以及战争消耗的不断增长,当国家的战略物资缺口到达一定程度,就要动用国家的战略物资储备。

1.提高国储物流的运作效率。

一方面,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基地整合各类储备资源, 实施规模化管理,降低系统管理成本,特别是实施保管、包装、运输的标准化运作方式,实现储备物资集散中转的无缝衔接;另一方面,国储基地通过对各类储备资源的系统整合和优化配置,特别是发挥信息网络的控制与调节作用,合理规划铁、公、水、空的综合运输与多式联运等有效的转运方式和路径,有助于提高储备物资的运输效率和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体系的应急响应能力。

2.充分发挥基地的衔接功能。

一是通过集结和运输中转衔接供需双方。储备物资一般分散储存于不同的储备仓库中,当需要应急投放时,各储备仓库将物资集结到储备基地, 然后中转至目的地。战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应急物资的集散和运输中转成为决定物流效率的关键环节,而这也恰恰是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基地衔接功能的集中体现。二是通过转换运输方式衔接不同的运输手段。如物资通过铁路进入基地,再通过公路汽车运输转运到目的地。三是通过存储衔接不同时间的供应物流和需求物流。儲存保管是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基地的基本职能,相对于一般储备仓库,储备基地的储备能力更大,物资品种更多。

3.充分发挥基地的信息功能。

这也是实现国储物流系统化、网络化运作的重要保证。通过对各联结点物流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从而将整个国储物流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个储备仓库都是一个信息点,散布于我国的不同地区。战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事发地对应急物资的需求骤增,储备基地的信息平台可将各信息点结集起来,通过对各类信息的采集、整理、政策与建议分析,最终形成指挥、管理、调度整个国储物流系统的信息网络,发挥各储备单位的整体合力,从而保证应急工作的有序进行。

猜你喜欢
军需策略
我心中的英雄
论宋代军队的审计法律
我的手机在哪?
非战时条件下军需社会化保障模式探究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
军需物资油料数据仓库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