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的开发与主导产业的选择

2017-04-30 20:30李志豪
商情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主导产业区域经济发展

李志豪

【摘要】区域经济开发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具体化,包括区域开发模式构建、主导产业选择和产业部门间转移三部份内容,其中主导产业选择是不同区域经济开发模式的核心内容。因此,从区域经济开发模式的视角解读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依据及其产业结构特性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有现实意义。主导产业的选择必须充分考察备择产业现有的产业优势及其发展趋势,并进一步判断其是否具有竞争优势。

【关键词】区域经济 主导产业 发展 依據

一、区域经济开发的模式

(一)梯度推移模式

梯度推移模式是基于缪尔达尔等人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提出的。认为,由于区域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不平衡而导致经济梯度;创新来源于高梯度地区,在市场驱动下通过扩散效应向低梯度地区转移,转移方向依照“梯度最小律”原理向具有较高接受创新能力的地区转移。

(二)增长极模式

增长极模式是在法国经济学家佛朗索瓦·佩鲁提出的增长极理论基础上形成的。该模式有别于其它模式的核心概念是“经济空间”。认为经济增长是在非均匀空间情况下,以不同强度的创新水平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空间产生不同的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自创新,而创新源总是倾向于经济中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具有高创新能力、高关联度和高增长性特征并与区域经济增长极相关联;增长极可以由大至小,通过支配效应、连锁效应和乘数效应逐级传递,最终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状态取决于主导产业的发展状态,主导产业以创新能力强主要特征。

(三)产业集群模式

以产业集群理论为基础的产业集群与产业集聚不同,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该模式认为,大量相关的企业、社会组织和机构通过专业化的社会网络在空间上集中,以创新、合作、竞争为基础形成互动机制与路径依赖,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共同产业文化背景下,以人与人之间信任为基础的经济网络关系,大大降低了交易费用,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市场秩序得到有效维护;良好的合作竞争机制使得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和扩散有了基础,不断实现产品创新;主导产业是由市场依据产业市场竞争力进行判断、筛选,而产业竞争力源自生产成本、基于质量基础的产品差异化、区域营销以及市场竞争优势等;由主导产业集合的核心竞争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

二、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依据

(一)竞争优势明显

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主导产业不仅应该具有更强的获取资源的能力,从而在资源配置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应该具有更强的价值创造能力,从而不断将资源转化为产业竞争力,将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产业竞争中得以发展、壮大。因此,主导产业的选择必须充分考察备择产业现有的产业优势及其发展趋势,并进一步判断其是否具有竞争优势。

(二)内生增长能力强

主导产业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只是其外在表现,而产业的内生增长能力才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以必须选择内生能力强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迈克尔·波特(2003)从生产要素的角度阐述了内生能力对产业竞争优势重要性的机理。他将生产要素分为基本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两类。当产业发展面临选择性的劣势时(如土地昂贵、天然资源缺乏等),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就必须通过高级生产要素的作用将基本生产要素带来的劣势消化,并创造出产业的竞争优势。

(三)弹性需求大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形成了对各种产品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市场需求是主导产业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必要条件之一。作为区域主导产业,必须拥有长期而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容量。主导产业的产品应在国内甚至是国际市场具有较大的、长期的需求。如果没有足够的市场需求拉动,主导产业很快就会衰落。所以,主导产业选择必须把“需求的收入弹性最大化”作为一个基本原则,也就是说,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至少要大于1。

(四)技术先进

主导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它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获得了新的生产函数。所以,主导产业的选择必须特别重视技术进步的作用,所选择的主导产业应当能够集中地体现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向和发展趋势。作为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应能够较快地吸纳先进技术,从而提高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五)关联强度高

主导产业所具有的带动性是主导产业的一个重要性质,而主导产业正是通过与相关产业的关联来带动其发展的。所谓产业的关联,在本质上是社会生产中不同部门之间和不同产业之间的技术结构及产品的需求结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结构状态。而产业的关联度则是产业之间这种技术结构和产品的需求结构的扩散程度及其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的强度。

三、对主导产业选择的理性思考

通过上述,可以根据指导主导产业选择的依据不同将区域经济开发模式归纳为两类:比较优势型模式和竞争优势型模式。这两类模式的共同之处就在于都是以产业集聚方式实现规模经济,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不同之处则在于实现产业集聚的路径。比较优势型模式采取从现实生产要素的供给分析入手,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弱项”和“瓶颈”的消化与加强形成内生比较优势的路径;竞争优势型模式则是采取从市场的需求分析入手,特别注重对文化、企业家精神等非经济要素作用的分析,以非线性跳跃方式通过特有的创新氛围和与市场分工相关联的生产网络立足于市场,进而实现产业集聚和规模经济的路径。

四、总结

主导产业选择,说到底是个社会资源的配置问题,它不同与产业结构的市场化转换(自然转换),是政府对产业结构的主动转换,是政府的自觉行为。按照经济学关于资源配置效率的基本原理,自觉的政府行为对市场化行为的“纠偏”应以客观的市场化行为为基础,并服从而不是扭曲市场选择。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所根植于社会发展的环境。当把产业发展看成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看待时,初始变量及其变量间的变化率具有一定的确定性。即“初始时刻任何变量的一点变化会使得在以后的时间内这个变量或其它变量也同样产生一点变化”;同时,事物运动规律性也存在非线性的一面,更强调对“初始条件的内在变化”的认知以及不同发展要素之间的“耦合效应”。

猜你喜欢
主导产业区域经济发展
村级主导产业对增强村级经济及农民增收的探讨
区域发展篇
可持续发展战略导向下区域工业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基于主导产业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以及实证研究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