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贸易现状分析及应对

2017-04-30 22:46申琦
商情 2017年10期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国际贸易现状分析

申琦

【摘要】近年来因国际需求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涌动,我国国际贸易状况不容乐观。我国外贸从连续三年增速不达标,到连续两年不设目标,2016年我国进出口总值36849.3亿美元,同比下降6.8%。贸易顺差5099.6亿美元,下降14.1%。深刻认识我国现阶段贸易环境与变迁,有助于我国迎接新挑战抓住机遇,迈向经济强国,为全球贸易乃至全球经济新一轮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国际贸易 现状分析 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和中日韩自贸区等方式,中国积极加强区域经济发展的融合,致力于寻求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带动国内经济发展。2016年12月11日,“非市场经济地位”条款到期,中国自动成为市场经济国家,同时特朗普签署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中国在变动的国际环境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现通过中国外部环境,国内产业状况及国际贸易协议三方面进行我国国际贸易环境分析,并从国内产业升级和构建金融改善外部环境两方面给出对策以应对当前贸易状况。

一、中国贸易现状分析

国际贸易增长点缺少,需求低迷,绿色贸易壁垒限制。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16年,世界货物贸易量伴随着世界经济连年放缓,世界经济增速从3.4%下降到了3.1%,世界货物贸易量也从2.8%下降到了1.7%。自1994年乌拉圭回合谈判落幕成立了WTO,并在协议之中对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和限制,使贸易在更透明的环境下进行之后,贸易保护主义的力量就被削弱;但是经济萎靡下,各个国家为保护本土产业和就业率,部分国家就利用人们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危机心理,夸大宣扬进口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和污染缺陷并大规模进行限制。国际经济局面已在英国退出欧盟之后,正式进入到区域化保护政策阶段,特朗普宣称为保护本土产业而退出TPP这一举措足以显现这一点。现阶段经济局面有点类似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末来30年之内,必然是各种贸易协定的解体高潮,反全球化势力逐渐兴起。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意识到过度依赖虚拟经济的危害以及实体经济的重要性,提出重振制造业,加速“再工业化”的口号,要回归实体经济。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挤压了我国国际贸易份额。

国内产业结构失调,部分国际贸易竞争优势丧失。中国依托劳动力,土地等初级要素比较优势,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加工贸易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同时工业处于低附加值环节的中国加工贸易产业,这种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的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在参与到国际分工中,面临着初级要素比较优势逐渐减弱,如高端人力资本和自主研发能力等高端要素比较优势又尚未形成的问题。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劳动人口结构变化,人口抚养比升高。田魏等通过引力方程论证得出人口抚养比是双边贸易增长的重要推动力[1],在面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接下来将面临人口红利消失,。依托于廉价劳动力的低价竞争优势将不在,低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不再足以收回高土地租用,高能源消耗,高劳动支出等成本。

借助于以WTO为基本框架的多边贸易规则,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促成了国际贸易格局的分化。自中国加入WTO以来,货物进口总额扩大约五倍之多,年增长近20%,带动了国内经济发展。但随着贸易成员国增加,贸易活动的加深,多边贸易暴露出一些弊端。由于低技术含量成品大量冲击国外市场,以绿色贸易壁垒为借口,中国成为最多的反倾销反垄断起诉的调查对象。从2016年12月11日开始自动成为“市场经济国家”,反倾销事件将大幅削减。亚太经合组织作为亚太地区级别最高的区域组织,采取议程推动的论坛而非结构完整的组织,这种类似外交磋商平台而非强制性的契约组织,不如WTO的执行能力强,导致了其逐渐沦落为缺少政治和公众支持的空壳结构。当面对意大利面碗一样的多边贸易规则引发的诉讼及摩擦越来越多时候,我国开始寻求双边与区域贸易的增长。

二、当前贸易环境应对建议

我国进入新常态后,以资本投入,高资源消耗的经济增长方式将难以持续。考虑到我国经济状况和国际贸环境,应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步伐,构建新型产业体系,以求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贸易竞争力。借助我国宏观经济调控调控优势,通过政府计划的产业规划和区域产业政策来鼓励来有效引导优质产业的发展,限制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产业,明确鼓励创新与技术进步,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重新配置产业要术,提高产业素质和资源配置效率,给商业强烈的政策信号,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为了加快技术进步,积极引进外资企业,通过技术溢出作用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寻求新的增长点方面可以积极进行文化产业发展与输出。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浓厚的文化积淀,借助这些无形资产,加大文化产业投资力度,积极发展影视动画等输出,努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知名文化品牌,充分利用国家建设上海自贸区的良好机会提高“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的地位,形成良好的带头风范,从而改变对外贸易结构中文化贸易占比下降的局面。

布局强国金融战略,提高国际竞争力,改善外部贸易环境。我国GDP虽然位居第二,但经济大国不等同于经济强国。经济强国不仅要求足够量的经济规模和较高的人均入水平,还要求具有开放且能够在全球有效配置资源且分散风险的金融体系。考虑到我国目前以银行融资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为此可以选择银行走出去的金融扩张路。走出去的金融机构定位支持货币全球化,金融业务全球化,金融交易全球化,增强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深度融合入驻市场与中国市场,提高国际话语权[2]。金融能力的增强,不仅仅可以提高我国国际贸易影响力,还可服务于国家得国际战略布局。特朗普退出TPP回归本土布局时刻,我国应积极进入海外市场,借助于自设、并购、代理行合作等多种途径布局全球化网络布局,为国际贸易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结语

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及国内产业缺陷,应加快产业升级进程,在文化產业出口方向寻求突破点,改变我国经济状况和政策走向;同时加强金融布局,以强大的金融为国际贸易增长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田巍,姚洋,余淼杰等.人口结构与国际贸易[J].经济研究,2013.

[2]黄志凌.强国金融的内涵及路径选择[J].金融论坛,2013.

猜你喜欢
国际竞争力国际贸易现状分析
商务书屋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年底前我国将实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国口岸全覆盖
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发展东北地区粮食贸易的对策
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探讨
浅析石油工程服务企业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
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分析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