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6年中国—东盟音乐周高峰论坛中的“东盟元素”x

2017-05-02 15:11刘明媛
艺术评鉴 2017年3期
关键词:高峰论坛中国

刘明媛

摘要:2012-2016年中国-东盟音乐周在广西艺术学院历经五届,其中“东盟元素”是其一大亮点,本文着重盘点历年高峰论坛中的“东盟元素”。

关键词:中国-东盟音乐周 高峰论坛 东盟元素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3-0028-03

由中国广西艺术学院主办的中国—东盟音乐周自2012-2016年已成功举办五届,现已与北京现代音乐节、上海当代音乐周在国内形成鼎足之势。2015年10月,中国—东盟音乐周在斯诺文尼亚举办的世界现代音乐节年会上,成功加入了国际现代音乐协会(ISCM),成为国际现代音乐协会的正式成员。①中国—东盟音乐周在短短的几年间,由萌芽向成熟迈进,举办规模、参与专家、参演团体、设立项目、作品水准逐年提升,并从各个层面提升广西音乐专业水准,成为广西与外界音乐世界交流的重要平台,成为异彩纷呈的音乐盛会。

毋庸置疑,中国—东盟音乐周是广西音乐的重要品牌,但在全国的范围内,中国—东盟音乐周该如何办出特色,与其他两个地处国内音乐最发达地区的音乐盛会有所区别,“东盟元素”不乏为一大“亮点”。田可文教授曾直言:中国与东盟国家都属于“儒家文化圈”,又同属于“佛教文化圈”。中国—东盟音乐周应该大力发展与东盟有关联的音乐创作与音乐理论研究,这样就能有别于北京现代音乐节与上海当代音乐周,找到自己的历史使命与历史定位。②

笔者深受田教授观点的启发,感受到“东盟元素”对于中国—东盟音乐周重要性,特先将2012年-2016年五届中国—东盟音乐周高峰论坛中“东盟元素”盘点梳理。

东盟十国,七国参与。东盟现有成员国10个,分别是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1个候选国:东帝汶。从2012-2016年共有: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柬埔寨7个东盟国家参与中国—东盟音乐周,而且除了印度尼西亚只参加过一届以外,其他6个国家基本都是参与三到四届,仍有文莱、老挝、缅甸三国从未参加。可以称得上参与国家众多,次数多。

东盟七国音乐界“翘楚”欢聚音乐周。参与中国—东盟音乐周的东盟音乐家都是东盟各国卓有成就的“音乐界精英”,这其中既有音乐学院的行政领导,如:黎文全(越南国家音乐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阮德郑(越南军队艺术大学校长、少将、教授)、SIRICHAI CHARN FACHAMROON(博士、泰国文化部——艺术发展学院院长)、何志光( 新加坡国立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Anothai Nitihbon(泰国高雅尼瓦哈娜公主音乐学院副院长)等;也有各国音乐节的艺术总监,如:那荣(泰国国际作曲家音乐节艺术总监)、Michael Asmara(印度尼西亚现代音乐节艺术总监)、Jonas Baes(菲律宾现代音乐家协会副会长、音乐节艺术总监)等;还有高学历的学者、大学任教的资深教师,如:郑朝吉(博士、新加披鼎艺团音乐总监)、阮氏华灯(博士、越南国立音乐学院民乐系教师)、Muyco Christine(菲律宾马尼拉大学作曲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邓友福(越南国家音乐学院作曲教授、博士生导师)等;还有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理论专家等,如:MichaelAsmara(印度尼西亚作曲家)、C.Mekara(泰国清迈交响乐团艺术总监、指挥、驻团作曲家)、CHONG KEE YONG(马来西亚著名作曲家)、郭勇德(新加坡华乐团常任指挥)、Pham T.Danh(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交响乐团指挥、越南胡志明市爱乐乐团常任指挥)、陈雯(马来西亚青山艺术学院总监、古琴演奏家)等;还有以团体形式参与,如:新加披鼎艺华乐团、泰国文化艺术发展学院音乐舞蹈团、马来西亚High Winds ensemble 室内乐团、柬埔寨Tray So 室内乐团、越南国家音乐学院“红河”钢琴五重奏、越南军队文化艺术大学爵士乐团等。精英同现,数量之众,质量之高让人不胜枚举。群英汇聚,必然会给中国—东盟音乐周带来属于“东盟风”的高端对话、高品质作品、高水准演奏。

散落珍珠,熠熠生辉。中国—东盟音乐周一般分为高峰论坛、开幕式交响乐音乐会、闭幕式民族管弦乐音乐会、诸多场室内乐音乐会、钢琴音乐会、声乐专场音乐会等几种形式,东盟音乐家们的星光散落在这诸多场论坛与音乐会中,观众需逐一去观赏、体味。本文着重盘点高峰论坛中的“东盟元素”,此后亦会对其他形式一一进行研究。

高峰论坛中的“东盟元素”。2013年音乐周曾将高峰论坛的主题写入节目册子:(一)中国—东盟民族音乐形态研究;(二)中国—东盟音乐创作的思考;(三)中国—东盟作曲家与作品;(四)中国—东盟音乐的现状与发展。但其后几年却再未在小册子上看到如此的定题,论坛的主题朝更放开,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只要胜邀东盟音乐家参与,自然而然就会带来浓郁的“东盟风”,即使不直接谈本土音乐,也摆脱不了本土音乐的“光环”。在就像泰国作曲家那荣先生在其作品《影子》的简介中所说:“虽然在我的身上并没有一个真正的泰式音乐背景,但是它就如影子一样一直伴随着我。”

高峰论坛“东盟元素”内容大致分为六类。第一类是现代音乐在东盟国家的发展状况:2013年马来西亚音乐总监、著名作曲家余家和宣讲《马来西亚现代音乐研究》。2016年马来西亚著名作曲家Chong Kee Yong先生从空间的听觉想象和力的使用两大方面讲述了多元文化环境和西方现代音乐技法对其音乐创作的启发。2016年菲律宾作曲家Pagayon Santos先生从时间元素的概念、表现形式、认知方面深入阐释了亚洲艺术表现中的时空概念。第二类是东盟国家特色乐器研究和传统音乐研究:2013年越南著名德朗琴、扬琴演奏家,越南国立音乐学院民乐系阮氏华灯老师宣讲《越南西原竹乐器的发展》。2013年泰国文化部艺术发展学院院长斯里猜阐.发赞伦作了《泰国传统音乐研究》的发言。2014年余家和讲述《关于在马来西亚及印尼地区皮影戏音乐中的特殊音乐结构和织体》。2016年越南军队艺术大学校长阮德政少将着重介绍了越南本土音乐创作及本土乐器。2016年印度尼西亚万隆艺术学院副院长莫·约瑟夫·维拉迪丽嘉教授大力推介了甘美兰音乐创作及特色乐器展示。第三类是中国华乐在东盟国家发展状况:2013年马来西亚古琴演奏家陈雯在《马来西亚华乐发展之研究——以巴生河谷地区为例》的主题。2013年新加披鼎艺团音乐总监郑朝吉博士以《略述新加披华乐室内乐发展》为题。2014年马来西亚电台主播张吉安主讲《马来西亚华人老城乡音采集》。2015年新加坡华乐团的著名指挥家郭勇德演讲以新加坡华乐团的现状和未来为主题。第四类是从自身的角度谈论创作经验、团队发展和音乐观点:2014年泰国作曲家那荣讲述自己的成就和个人创作经历。2014年马来西亚现代音乐家协会副会长、世纪大学高级讲师Kah Hoe Yii主要谈论“活乐”下的教育。2014年马来西亚High Winds Ensemble 乐团团长,国家爱乐交响乐团双簧管首席Joost Flach讲述了管乐历史和管乐团在马来西亚的发展。2015年清迈交响乐团、清迈爱乐乐团的指挥家、泰国西北大学音乐学院的音乐导师 Chaipruck Mekara ,通过创作灵感、音乐文本来源和创作方法等介绍了一部自己的作品Aucient Dance。2015年柬埔寨音乐艺术皇家大学和柬埔寨皇家学院的作曲家 Him Sophy 博士,介绍自己的两部作品。2016年新加坡南洋艺术大学作曲系主任吴多才教授讲述自身的创作经验。第五类是横跨多个主题的杂谈:2014年菲律宾马尼拉大学作曲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Moyco christine 主讲《音乐理论与作曲来源》,既以音乐纵横观的视野介绍北、中、南部菲律宾的音乐形式、创作等,又用交流实践的方式表述自己“音乐创作与生活环境的密切关系”的创作理念。2015年越南籍作曲家与钢琴演奏家邓友福首先讲述参加音乐周感想,然后讲述越南音乐对自我创作的影响及自己的交响乐团,最后演奏自创钢琴作品。2015年印尼作曲家 Michael Asmara,首先他介绍了甘美兰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差异,其次是自我作品展示。第六类是中国音乐家、理论家对东盟音乐的研究:2012年广艺民族艺术研究所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陈坤鹏教授对铜鼓在中国和东南亚的悠久历史进行了阐述。2013年台北教育大学教授赵琴作了《从出席UNESCO“国际作曲家演坛”到“世界合唱大会”看东盟民族歌谣的传承》的发言。2013年陈坤鹏的主题发言《广西少数民族擦弦乐概貌及其与东南亚相关乐器之比较》。2013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崔宪教授讲述《加强中国—东盟音乐文化地位研究的现实意义》。2014年台湾国立台北大学音乐学研究所教授,吴荣顺主讲《从乐器的形制与发声原理论台湾与东南亚地区竹制乐器》。2014年陈坤鹏主讲《探觅湄公河流域下的二弦胡琴乐器共生圈》。2015年台北艺术大学副教授李秀琴主讲《从乐器看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与东南亚的关系》。2015年武汉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周耘教授主讲《日本学校教育中的东南亚音乐的内容——兼谈东南亚音乐在新世纪的地位》。2015年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民康教授主讲《云南与周边跨界族群南传佛教音乐文化圈研究》。2016年陈坤鹏教授将中国传统乐器胡琴与东南亚二弦胡琴进行了对比展示。

从以上盘点分类来看,高峰论坛中的“东盟元素”涉及面广,深浅兼顾,既有现代音乐的探索,又有传统音乐的研究;既有中国华乐的发展,又有自我创作经验、多主题的杂谈;既有东盟音乐家的言谈,也有中国音乐家的妙语;既有轻松愉悦的聊天语录,也有严肃认真的课题研究。

注释:

①蔡央:《中国—东盟音乐周:在发展中的“坚守”——以民族音乐为特色的创作》,《艺术探索》,2015年第6期,第113页。

②田可文:《当传统遭遇现代——作为“局外人”与“局内人”对2014年中国——东盟音乐周之感触》,《艺术探索》,2014年第4期,第42页。

参考文献:

[1]蔡央.中国—东盟音乐周:在发展中的“坚守”——以民族音乐为特色的创作[J].艺术探索,2015,(06):113-115.

[2]田可文.新时期音乐展示的重要平台——第三届“中国—东盟音乐周”述评[J].人民音乐,2014,(08):9-13.

[3]钟峻程.刘睿.2012中国—东盟(南宁)音乐周综述[J].艺术探索,2013,(02):66-68.

[4]刘睿.“2013中国—東盟(南宁)音乐周”圆满结束[J].人民音乐,2013,(07):75.

[5]张小梅.2014中国—东盟音乐周综述[J].艺术探索,2014,(04):44-47.

[6]潘林紫.跨域对话 多样传播——第四届“中国—东盟音乐周”述评[J].人民音乐,2015,(11):25-28.

猜你喜欢
高峰论坛中国
破界·融合|“金貔貅奖”颁奖盛典获奖名单
活动预告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闭幕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