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推想训练初探

2017-05-02 01:59邓芬芳
未来英才 2016年24期
关键词:记号词句井口

邓芬芳

一次,我在教《坐井观天》时说,青蛙讲天只有井口大是错误的。一学生课后就问我,为什么有些地方却叫:“一线天”呢?这一发问给我很大的启迪,深感到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思维的潜在发展能力。同时,我也注意到阅读能力培养的层次问题,于是,我也就尝试着在低年级寓言故事的教学中进行思维推想训练。思维推想训练就是培养初步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再推进到一定创造和评价的层次。义务教育第三、四册语文实验本中有多篇寓言故事,正适合搞推想训练,我的做法和体会是:

要搞好推想训练,首先要精心设计提问,促进学生自己动脑筋,边学边想。

提问的设计,就是确定教学的思路。这种思路的轨迹,就是以作者的思路为依据,以教师的思路为主导,启发学生的思路向前发展。所以,一定要设计好几个主要问题,然后一步步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启发学生动脑思考。

比如:我在教《坐井观天》一课时,紧接着课后问题,设计了这样提问:

①如果小鸟没有“飞了一百多里”,而是从小关在笼子里,看到的只是笼子顶上一块小天空(假想它看不到四周情况),它会认为天有多大?(学生大多能答:它認为天有笼口大。)

②如果不是井里的青蛙,而是天里的青蛙,它会认为天有多大?(许多学生回答说:它会讲天使很大的。)

③如果青蛙听了小鸟的话,跳到“井沿上”看天,它还会讲天只有井口大吗?(学生:不会的。)

这些提问,促使学生在课文基础上,进行了智力所及的合理推想,活跃了他们的思维活动。顺着他们思维轨迹,教师比较自然地做出这样结论:井里青蛙错在只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东西,而听不进别人正确意见。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井里的青蛙为什么错了。

又比如,我在《刻舟求剑》的教学中,设计了这样的提问。

①如果是停泊在岸边,掉剑人在船舷刻个记号,过了一会才从记号处下去找剑,找得到吗?

②如果那个人的剑是在走山路时,掉到山沟下的水潭里,他在掉剑地方插上树枝作记号,等他返回时再按着记号位置去找,能找到吗?

对这样推想提问,绝大部分学生能作出正确回答。于是我就再问:上面两种情况和书中所说的掉剑找剑情况有什么不同呀?经过引导,使他们得出船是不动的,山也是不动的,而书中的船却是在动的答案。用这种在推想基础上加以比较得出的结论,学生比单纯从刻舟求剑一事中得出的结论更易理解。

把推想训练与词句训练练习起来,互补互促,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

阅读教学应当重视思维训练与词句结合,使学生学的字、词和读写时间结合起来,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与思维。我的做法是:

提问应扣住课文的关键词句。我在设计《坐井观天》一课的提问时,抓住“飞”与|“不飞”情况下的设问。再抓住“井里”一词,设计出在“井外”情况下的亮点提问。在教《刻舟求剑》时,抓住“掉”与“求”两字,设计出掉剑不同环境,必然使求剑办法也不同的提问。

通过词句教学,设计出有利于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比较,进行推想训练的板书。我在《坐井观天》的字词教学中,把板书设计成:

飞(一百多里)——井沿—无边无际

坐(在井里)—井口——井口大

到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时,我根据板书讲解道:小鸟因为飞了一百多里,看到的是“无边无际的天,现在它落在井沿上,看到的天还是“无边无际”的,所以它对天的认识肯定是“无边无际”的,它的这些经历、见识,决定了它的看法是正确的。而青蛙坐在井里,看到的只是井口上一块小天空,而对井口外的情况一点都不知道,所以,它对天的感觉必然只有“井口大”,这些有限的生活经历、见识决定了它看法的错误。

在教《刻舟求剑》时,我的板书设计是:

宝剑(掉)—记号——不慌不忙——捞(求)

这样,在综合分析时,就能根据板书分析掉剑求剑全过程。并在“求”字继续做文章,把思维训练推到初步的创造或评价层次,提出:你能帮助他想出找到宝剑的办法吗?在教学中,通过启发,学生根据他们扩大了知识面,提出了许多办法,如:

“让船马上停下来,就跳下去打来。”

“穿上潜水衣服潜到水底去找。”......

答案,可能是幼稚的,但是,这样推想训练,确能启动他们创造性思维,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比起枯燥的解说,无疑有天壤之别。

猜你喜欢
记号词句井口
140MPa井口压裂四通管道冲蚀分析
墙上的记号
CO2驱油系统的井口预警系统设计
气田开发试采井口流程探讨
井底之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