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籍与文书修复导则》案例试析两者修复之异同

2017-05-03 18:12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宗谱古籍文书

董 捷

(宁波天一阁博物馆,浙江 宁波 315000)

从《古籍与文书修复导则》案例试析两者修复之异同

董 捷

(宁波天一阁博物馆,浙江 宁波 31500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东亚五国专家联合编写完成的《纸质文物保护与修复操作指南》,中国部分《古籍与文书修复导则》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主持编写完成,文中选录了《台东涧溪鲍氏宗谱》和《清光绪三年张嘉禄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捷报》作为古籍与文书的修复案例。文章针对两者的修复过程做了比较和总结,分析了两者在修复前期工作、修复过程和修复后期上的异同及处理方法,以期为其他相关修复工作提供翔实、可操作的实施参考依据。

案例;古籍;文书;修复;异同

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的专题性博物馆,是亚洲地区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也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3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其纸质文物的收藏和保护在我国拥有独特的地位。作为首批12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唯一的文博单位,近年更是积极致力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纸张保护:东亚纸张保护方法和纸张制造传统2008—2015”项目,并被指定为由5国专家联合编写完成的《纸质文物保护与修复操作指南》中国部分《古籍与文书修复导则》的主持编写工作,成为东亚纸质文物修复第一个针对古籍和文书具有实施性的操作指南,为今后东亚地区开展古籍与文书修复及相关修复工作技术人员提供了科学、规范、可操作的参考依据和国际规范,可谓意义重大。本文分别选录了《台东涧溪鲍氏宗谱》《清光绪三年张嘉禄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捷报》作为古籍与文书的修复案例,并且详细解析了修复的工作过程,笔者作为天一阁藏品修复部一员,有幸全程参与了两个案例的修复工作,故此拥有详尽的第一手资料,对古籍与文书的修复异同做了粗浅梳理后,遂成此文。

1 两文物的修复背景资料

古籍主要指书写或印刷于1911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纸质书籍[1]。而家谱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献资料之一,与正史、地方志一起构成了古代史学传统的3大支柱,具有极其宝贵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天一阁藏品虽是以大量珍稀科举录和地方志著称于世[2],但近年,为更好地研究、利用、传承这一文化资源,天一阁博物馆向社会征集了大批既尊重传统又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旧家谱,极大地充实了藏品数量,使家谱成为继科举录和地方志以后,天一阁博物馆又一收藏特色。其中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追远堂修订,木活字本的《台东涧溪鲍氏宗谱》就是这批家谱中的佼佼者,此家谱由天台县下涧溪村鲍氏后人所捐赠。由于原书残破严重,全套上下册共308页书页均存在着虫蛀、霉蚀、絮化、污渍等多种病害,影响翻阅收藏和研究利用,因此亟待修复保护。

文书主要指书写或印刷于1911年以前的公文、书信、契约、账单等纸质文件。因其原始、真实地记录了中国数千年来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展的历史印痕,故而广受重视和保护。文书《清光绪三年张嘉禄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捷报》是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受宁波鄞州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委托,由我馆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面向社会承接纸质类文物修复业务的一次全新尝试。为此专门成立了由本中心科技团队和传统修复团队组成的专项小组,经过对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新张俞村《清光绪三年张嘉禄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捷报》的调研,根据其文物本体的基本信息与相关资料查找分析作为依据,该捷报是具有事实记载的清代重要文献资料,是记载了清光绪年间鄞县举人张嘉禄的钦点翰林院进士捷报。由于一直张贴在鄞州区姜山镇新张俞村祠堂的木柱上,受岁月及恶劣环境影响,其表面板结、脱落严重;纸质风化、絮化无拉力,存在着各种非常严重的纸质文物病害,如不及时从木柱上揭取保护,有继续恶化的趋势,直至完全消失。因此亟须进行抢救性修复。古籍《台东涧溪鲍氏宗谱》修复前如图1所示,文书《清光绪三年张嘉禄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捷报》修复前如图2所示。

图1 《台东涧溪鲍氏宗谱》修复前

图2 《清光绪三年张嘉禄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捷报》修复前

2 两文物修复的理念和原则

古籍和古代文书作为古代文献的分支,它们的发展各自遵循着自己那个时代的变迁,发展到一定阶段,纸张成为了它们共同的载体。家谱《台东涧溪鲍氏宗谱》与文书《清光绪三年张嘉禄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捷报》同为纸质类文物,见证了各自年代、各自家族的荣辱兴衰,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科学、文化价值。对上述两件文物的修复,材料的选择和措施的运用严格遵循可逆性和可再处理性原则,即在保证古籍与文书绝对安全的前提下,修复过程中采取的任何一项修复措施可以反复使用,任何一种修复材料都可以重新揭取[3]。如浆糊的调制,可根据文物本体、修复材料、修复方法的不同适时调整,尽量减少修复材料的运用,避免过度修复行为。由于修复前根据文物本体对修复补纸进行了植物染料染色处理,修复后的《台东涧溪鲍氏宗谱》与《清光绪三年张嘉禄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捷报》基本达到“远观一致,近视可辨”的效果,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来的状态。

3 两文物修复存在的差异

(1)修复前期因装帧形式及存在方式的不同,对文物本体采取了不同的拆解方式和处理方法。古籍装帧形式多样,并有着其特有的年代特色和标准形式,但不管是何种装帧形式,古籍总是由多张单独的书页组合成册,并以其独立的形式存在着,一定程度上也给其保护修复带来了某种便利。修复前的《台东涧溪鲍氏宗谱》外观开本较大,书高49.6 cm,宽31.7 cm,共上下两册,书页共有308页,为六眼线装的装帧形式。整册书页残破严重,同时存在着虫蛀、霉蚀、污渍、絮化等病害类型,特别是书页的前后部分更是缺损严重,有几页甚至只留下书背部分的零星残页。按行业标准可定级为古籍特级破损标准[4]。针对上述病害,对其进行修复前首先要拆分书页,原有的装订线已经断裂,尚留有断线,仅靠纸捻固定着整册书页,卸下纸捻,对书页进行存档、编号后即可进行下一步的修复工作。

相较古籍,文书并没有其固定的装帧形式,可以单页纸张的形式存在,如契约、地契等;亦可以多页纸张的形式存在,如公文、信件等,对其装帧保护更是不一而足,全凭个人喜好和条件所限,无固定的模式以作参考。导则中的文书《清光绪三年张嘉禄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捷报》就是把捷报以裱件的形式张贴于家族祠堂的木柱之上,从其外观上看,由于受年代久远、环境恶劣影响已是破败不堪,整张榜文由于木柱的开裂、分化而随之被撕裂成几块,有的块面早已缺损、分化;有的块面表层脱落,仅剩的残页紧粘于木柱之上,经过百余年后已然成为了一个整体,对揭取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保证整个修复工程的顺利推进,科技保护手段适时跟进,在正式揭取之前,首先对文物本体进行了清尘和加固,霉斑处用层析纸浸湿无水乙醇粘附3~5分钟,可反复多次,直至霉斑淡化或消失;然后筛选出0.3%乙醇-聚乙烯醇缩丁醛溶液作为化学加固剂,此加固剂不仅能加固文物本体,使其纸张强度、韧性增加,而且对下一步的传统保护修复无任何影响;最后喷洒脱取剂,若干分钟后用竹启或镊子将纤维和纸张精细揭取,每片残片按顺序排放托盘并编号拍照,以作日后的修复比对。科技手段的参与为接下来的传统修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修复过程中根据文物本体现状采取了不同的修复方法。古籍《台东涧溪鲍氏宗谱》与文书《清光绪三年张嘉禄钦点翰院庶吉士捷报》在修复过程中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的修复重在“补”,而后者的修复在“补”的基础上,一定程度上还结合了书画装裱的技巧和方法。古籍《台东涧溪鲍氏宗谱》修复中见图3,文书《清光绪三年张嘉禄钦点翰院庶吉士捷报》修复中见图4。

图3 《台东涧溪鲍氏宗谱》拼接修复中

图4 《清光绪三年张嘉禄钦点翰院庶吉士捷报》拼接修复中

由于两件文物残破严重,修补时都需拼接残片定位,古籍残页定位前事先画了一个与原书页尺寸相同的模板,并画好板框、书口的位置,然后用塑料纸铺在模板上,书页反面拼接定位后直接修补。捷报文书则是正面拼接定位,拼接前先在案板上铺上一层吸水纸,文书残页在吸水纸上正面拼接定位,经过与档案资料对比确认无误后,再在上面覆上已托过纸的白绢,绢面与文书正面接触,反过来,在案板上刷平固定后,掀掉吸水纸,接下来,揭取命纸—托纸—垫补—覆背—翻转裱件—揭掉绢纸……其工艺和工序与旧画的修复基本一致。需要注意的是,修复过程中两者用浆在黏稠度上也有很大差异,修书用浆相对稀薄,修文书用浆则需视情况而灵活运用,以古籍《台东涧溪鲍氏宗谱》与文书《清光绪三年张嘉禄钦点翰院庶吉士捷报》为例,后者的用浆浓度比前者高出一倍之多。

(3)修复完成后古籍与文书的后期处理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古籍与文书在修复完成后,遵循“整旧如旧”的原则[5],修复后要达到“远观一致,近视可辨”的程度;古籍《台东涧溪鲍氏宗谱》与文书《清光绪三年张嘉禄钦点翰院庶吉士捷报》配纸按颜色“宁浅勿深”、纸质“宁薄勿厚”原则,在修复前已有选择处理,但裱件类文书如《清光绪三年张嘉禄钦点翰院庶吉士捷报》的托纸,事前虽已经过染色处理,但由于年代久远,文物本体纸张因风化和残缺各片块状颜色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修补后尚未达到“远观一致,近视可辨”的要求,为了达到延长文物本体寿命和收藏陈列研究的要求。修复完成后对其进行了全色处理,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清光绪三年张嘉禄钦点翰院庶吉士捷报》的本真原态。古籍《台东涧溪鲍氏宗谱》修复后见图5,文书《清光绪三年张嘉禄钦点翰院庶吉士捷报》修复后见图6。

图5 《台东涧溪鲍氏宗谱》修复后

图6 《清光绪三年张嘉禄钦点翰院庶吉士捷报》修复后

4 结束语

古籍、文书的装帧、修复形式方法多样,但其过程始终要遵循“修旧如旧”的修复理念,修复方法的选择也要根据文物本体的实际情况而定,外观上尽量保持其原貌,保证古籍、文书的资料价值、版本价值、文物价值不因修复而受损。从而让这些遗留下来的历史信息都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1]苏品红.文化行业考试专业教材:图书资料业务人员 .文献修复师[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13-15.

[2]骆兆平.天一阁丛谈[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2:7-8.

[3]杜伟生.中国古籍修复与装裱技术图解[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9-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WH/T 22—2006[S].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

[5]张平,吴澍时.古籍修复案例述评[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7-10.

Investigat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from theAncient Books and Documents Guidelinesfor the Repair Case

DONG Jie
(Ningbo Tianyige Pavilion,Ningbo Zhejiang 315000,China)

The Paper and Restor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Operation Guide specified in th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written with the five countries of east Asia specialists,Ningbo Tianyi Pavilion Museum hosted written part of China's Ancient Books and Documents Repair. The Taitung Countless Streams Bowman's Genealogy and the Three Years of Qing Emperor Guangxu Zhang Jialu Anointed the Academician Courtyard to Society Good News is the extracts as ancient books and documents of repair case. By comparing and summarizing the repair process,both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repair work is analyzed,the repair process and repair later 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nd processing method,so as to provide rich and for other related repair work can be refere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peration.

case; ancient books; documents; repa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J524.5

:A

董捷(1972-),女,文博馆员,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纸质类文物修复保护。E-mail:742491937@qq.com.

猜你喜欢
宗谱古籍文书
太行山文书精品选(17)
试论《高隆诸葛氏宗谱》的价值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监狱执法文书规范探讨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民国《姜山陈氏新祠宗谱》述介
黑水城出土《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中“砲”类文书再讨论
黑水城出土的一件元代书信文书考释
我是古籍修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