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机制研究

2017-05-03 20:17徐坚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广西高校发展性贫困生

徐坚

【摘 要】本文分析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高校应建立发展性资助机制,以学生的全面长远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五位一体的帮扶机制,加强高校贫困生的帮扶,真正实现帮扶与育人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广西高校 贫困生 发展性 资助机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C-0012-03

长期以来,以经济资助为主的贫困生帮扶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大学生最迫切、最基础的经济困难,为高校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物质保障。当前,我国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贫困人口也大大减少,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得到较大的满足。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表明:人的需求是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发展的。作为贫困大学生,当温饱问题解决好了,发展就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当前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因此,将高校贫困生培育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应成为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更高目标。

一、现行资助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现行资助体系和贫困生情况

1.贫困生基本情况和受助情况。当前,我国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力度越来越大,受助的贫困生范围也越来越广,仅2015年,全国资助普通高校学生4141.58万人次,资助总金额847.97亿元。我国的高校贫困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广西处于少数民族经济水平欠发达地区,贫困生占在校学生比例较高,获得各类奖助学金的贫困生达到40%左右。如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在校生11324人,贫困生建档为4658人。贫困生占在校学生比例为41.1%。贫困生获得奖助比例(包括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区政府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达33.8%,占高校建立贫困生档案学生总数的82.1%。

2.当前资助体系注重经济“资助”轻“育人”。当前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方式可以概括为奖、贷、助、补、减等。国家在各高校设立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目的在于奖励、帮助贫困学生解决经济问题,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同时强调奖助学金是为激励在校大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资助工作中,资助育人的功能得不到有效体现,存在部分大学生知恩不报现象,甚至出现贷款不按时偿还等不诚信事件,如“湖北5名贫困大学生受助不懂感恩被取消资格”事件。本文在对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驻邕高校500名本科贫困生抽样调查中问及“每年学校的帮扶除了奖助勤贷款补贴等经济帮扶之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的多项选择中,回答心理辅导占16%,就业培训占38%,贫困生能力训练占21%,感恩诚信教育占98%,其他帮扶占11%。由此可以了解到当前高校贫困生的帮扶除经济扶持外,还需要承担育人的工作,但该项工作目前相对比较薄弱,需要在资助工作过程中将经济帮扶和育人工作有机结合,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

(二)高校贫困生成长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部分贫困学生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关于“您最想获得国家和学校通过什么方式对你资助?(单项选择)”调查发现,有38%的学生选择“第一类:奖学金”,有32%的学生选择“第二类:助学金”,有21%的学生选择“第三类:勤工俭学”,有19%的学生选择“第四类:助学贷款”。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倾向不需要偿还的助学金、奖学金再到需要偿还的助学贷款。有小部分学生选择通过勤工助学优先的资助方式获得帮扶。调查结果显示,不少贫困生存在着“等、靠、要”思想,通过劳动获取收益的意识薄弱,存在“只要权利不要义务”等不良风气。由此可见,救济性资助虽然解决了贫困生的物质生活困难,却不利于培养高校贫困生自立意识和自强能力。

2.部分学生感恩意识薄弱,不守诚信。部分高校贫困生获得助学金后用于挥霍,如旅游,购买高档电脑、手机等高档消费。关于“你认为贫困生获得奖助学金主要用在哪些方面?”调查发现,45%的学生回答用于交纳各项费用,29%的學生认为是购学习用品和文具,38%的学生认为是吃喝玩乐,用于其他。这不仅违背了国家、社会设立助学金的初衷,也伤害了资助者的热情。“丛飞”事件、北大受资助学生拒绝感恩事件等现实例子,显示了部分受助者不知恩、不感恩。

此外,高校贫困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违约、不诚信的现象。如安徽合肥14名大学生不偿还助学贷款被起诉。由于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资助范围较大,资助金额比较高,部分学生出具不实的贫困生证明骗取国家奖助学金。

3.学习存在压力。在“你觉得现在的学习状态怎么样”的单项选择中,回答基础太差的学生占31%;有23%的学生表示有一点压力,但能够克服;没有压力占32%,自己学习很好;其他原因占14%。由此可见,部分贫困生高中基础较薄弱,再加上家庭经济贫困对日常学习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4.有提高能力的需求,但就业升学压力和信心不足。当问及“您最希望通过什么方式参与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服务提高自己的能力?”回答专业服务、策划或市场调研、家教服务等脑力劳动的比例总达64%,而希望从事兼职销售员、广告宣传、促销活动等体力劳动的比例仅27%,9%的学生选择其他项说明贫困生意识上能够多样化、高层次。

当问及“你会担心今后的就业吗?(单项选择)”时,有15%的学生回答没有压力,有43%的学生害怕找不到自己心仪的工作,22%的学生担心但自己有信心,20%的学生有点压力。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在就业中经济困难学生相对来说是弱势群体,他们对未来的就业显得更加担忧,当面对有深造机会时更愿意先工作,以减轻家庭负担。

5.心理自卑,害怕社会交往。调查发现,有32%的学生表示在接受了资助后“不敢主动与人交流,怕被看不起”,37%的贫困学生喜欢与人交往,28%的学生喜欢与同是贫生的学生交往,3%的学生回答没有特别感觉出差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多受家庭条件的影响,易形成封闭自卑的心理,通常表现为不乐观、自信心不足、碰到困难易退缩、有时感到前途迷茫,如若疏导不利,还可能会引发心理疾病。

二、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机制的建立

发展是贫困生资助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有不同的发展需求,不能片面地发展体力,也不能片面地发展智力,包括生理的、心理的、思想的和文化的等方面。马克思主义人学是从哲学角度对人所作的最高层次的思考。

贫困生是大学生的重要群体,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是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实现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校应实施“扶困育人成才”的创新帮扶体系,将原有的“奖、贷、勤、助、减、补”等经济资助体系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到德育、精神帮困、技能解困、心理帮困等层面,并贯穿于资助工作的全过程, 同时发挥个人、学校、社会、政府的作用,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环境,不断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促使贫困生全面发展。

(一)创新资助机制

1.创新性开展助学贷款工作。在政府支持下,高校逐步减少学校承担助学贷款,建立起以生源地贷款为主、校园地助学贷款为辅的贷款模式。以广西某高校为例,2010级学生(2014届毕业生)总贷款有1434人,其中生源地贷款为1325人,在校国家贷款仅为111人,后者比例不到10%,到2014级学生,学校申请校园国家助学贷款仅为10人,占在校学生低于千分之一。这种生源地贷款为主的模式的优点是:(1)当地银行能准确掌握学生家庭贫困程度;(2)父母或亲属提供担保,有利于降低违约率;(3)可甄别真正贫困生,为今后学校的资助育人做好准备。从2007年以来广西高校实施生源地还款的情况来看,据广西资助中心数据显示,能够100%收回本金。实践证明这种模式从是可行的,其让真正困难的学生得到资助,逐步减少校园地助学贷款的人数和额度,降低学校偿还违约学生本息的风险。

2.建立多层次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第一,生源地为主和校园地为辅的助学贷款解决了贫困生的学费、住宿费问题。第二,大力开展勤工助学,可以使贫困生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去获取报酬,主要解决贫困生的生活费、学习花费问题。第三,临时伙食补贴和困难补助主要用来解决贫困学生的突发困难。第四,发展基金。包括国家奖、助学金、社会捐助设立的各类奖助金和专项奖助学金,用于奖励和资助成绩优异或在某方面发展进步的学生,这部分奖助学金可以增进学习动力,也可用于解决贫困生还贷的问题。第五,建立培训基金。用于对贫困学生各项能力的培训,考取技能证书的补贴等。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学校承担风险的问题,从根源上消除违约不诚信现象发生,还可以避免学生滋生“等、靠、要”的思想,从而真正使贫困生有书可读,促进贫困生全面的发展。

(二)完善个人、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四位一体”帮扶机制

做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考虑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么发展诸多问题,所以需要从个人、学校、社会和政府四个层面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方针策略。

1.从个人角度出发,要扶贫扶志两手同时抓。当代高校贫困生由于经济困难带来一系列学习、心理等方面的问题,他们对自身面临的经济困难出现认识上的偏差,进而导致自卑、狭隘、封闭、脆弱等心理,这对贫困生的成长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必要的心理辅导激发其内在的潜能,用信心和意志战胜困难,用自己的努力和行为改变贫困的处境,帮助贫困生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和斗志,将困难化为自己刻苦学习、奋发成才的强大动力。

2.发挥家庭经济支柱和情感功能。家庭是贫困学生的港湾,家庭要发挥自身的作用,父母在尽可能地给予经济支持的同时,满足孩子成长的情感需要,加强与子女的沟通,教育子女自立自强,要有阳光的心态,同时加强对孩子不良行为的教导。

3.实现学校资助管理和教育引导功能。广纳社会资助并完善分配制度,尽可能多方面向国家和社会筹集资金帮助贫困生,制定完善的能够促进贫困生发展的奖学金条例;完善弹性学分制,在一定的年限内,允许学生通过休学打工后返校上学。将资助工作和育人工作相结合,以贫困生的经济解困为工作的基础,从经济资助、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辅导、能力培训、社会实践、就业指导等方面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资助和教育工作,以贫困生的成才为工作的最终目标。

(下转第33页)

(上接第13页)

4.社会和政府层面。(1)加强宏观调控。当前我国经济存在着地区和城乡的差距,贫困现象也会长期存在。国家要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协调经济发展,完善社会公正机制,完善分配制度,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问题。(2)加强突发事件的干预。对因为洪水灾害等突发事件而致贫的学生给予帮扶,并健全城镇和农村医疗保障。(3)提供贷款保障和奖助学金,保证每一个贫困学生能够申请到贷款,保证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向贫困学生提供更多的奖助学金。(4)提供就业创业机会和政策扶持。为贫困生多提供社会实践、实习锻炼的岗位,为贫困毕业生提供创业环境和政策扶持,如创业贷款,减免税收等。

【参考文献】

[1]2015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EB/OL](2016-09-20)[2016-10-22].http://moe.edu.cn/s78/A05/moe_702/201609/t20160901_277355.html

[2]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EB/OL](2009-07-05)[2016-10-22].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2888/200907/50128.html

[3]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07〕90号[EB/OL](2007-7-03)[2016-10-22].http://www.gov.cn/zwgk/2007-07/03/content_670735.htm

[4]2013年廣西生源地助学贷款发放16亿元切实解决贫困学子上大学问题[EB/OL](2001-11-05)[2016-10-22].http://www.gxxszz.cn/xszz/gzdt/201311/577.html

【作者简介】徐 坚,女,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广西高校发展性贫困生
浅析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
基于中韩合作办学背景下的韩国语课程学业成就发展性评价
“学评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和实践
让高中物理“生命化教学”绽放绚丽之花
广西高校图书馆网上资源荐购服务调查与分析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