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技能竞赛引领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析

2017-05-03 20:33黄美益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比较零散、落后、不完整等问题,分析市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提出以技能竞赛的内容和标准引领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并提出相关的措施,缩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行业人才需求标准的差距。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 计算机专业 课程体系 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C-0029-02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目标”,课程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点、核心内容,高职院校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符合市场和岗位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以致用,具备上岗的条件。《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八章“重点工程 ”篇指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开发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促进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资格要求的对接;广泛开展师生技能比赛,建立一批自治区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基地。因此,在高职课程教学体系建设中,我们可以通过技能竞赛引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等,以面向职业院校的各种技能竞赛的内容和要求为主线构建高职课程体系。下面以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建设为例进行探讨。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目前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基本上是普通高等院校教育课程体系的“压缩饼干”,只是将原有的学科课程加以重组和简化,课程较零散、落后,不能充分地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为例,目前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从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来看,学科专业课程比较零散、落后,专业方向性不强,没有形成核心专业课程群,学生按照这些课程学完后感觉什么都学一点,但又什么都不精,比较茫然,到单位企业去应聘,常常感到力不从心,降低了社会竞争力。

二、职业技能竞赛的目的、内容及能力分析

职业技能大赛是指行业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或者教育培训机构,按照某些行业典型职业岗位要求组织的核心技能比赛。大部分的竞赛项目都是针对在校的学生,而竞赛项目通常以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来制定的,目的是考核参赛选手掌握的专业知识水平及综合素质能力。

以计算机专业涉及的竞赛项目为例,较有影响力的技能大赛赛项有以下几项。

(一)网络设备调试员。检验参赛选手根据网络拓扑对交换机、路由器的安装与配置,并能熟练利用Cisco、华为等市面上主流的网络设备进行设计、构建和维护大、中、小型的企业网络。涉及内容包括网络拓扑结构、交换机配置、虚拟局域网配置、端口安全、IP路由配置、广域网协议配置、访问控制列表配置、VLAN间通信配置、NAT配置及网络安全配置等相关知识。

(二)计算机网络应用。主要考核参赛选手三个大的问题,即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和分布处理等。考核选手能否根据网络拓扑把各节点的设备终端联系起来,进行统一的调配、控制和管理的能力、数据库处理能力、数据中心搭建与实施能力、计算机网络负载的分布处理能力、网络安全设备的配置能力、云资源的配置能力等。

(三)计算机操作员(网站设计)。以考核参赛选手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注重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考核,关注专业技能经验积累和创新。实践操作主要考核参赛选手设计与开发动态网站的技能,包括图形图像处理设计、动画设计与制作能力、计算机语言编程能力、网页美工、技术管理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

(四)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随着近几年移动智能手机、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移动终端接入互联网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移动互联网上的应用开发行业随之应运而生,这也是当前最受欢迎和比较前沿的技术之一。而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大赛的举办就是要重点突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反映当前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结合的行业技术,主要考核选手的移动终端APP软件开发编程能力和掌握前沿技术的能力。

(五)Web应用软件开发。通过Web应用软件开发竞赛,培养学生基于Web设计轻应用化软件的能力;掌握SSM(Spring、SpringMVC、MyBatis)等主流软件开发模式和开发技术;培养团队管理和协调能力;增强学生职业素质,提升教学环境与产业环境之间的契合度。

(六)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简称ACM-ICPC或ICPC)。这是由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主办的竞赛,虽然此赛项面向的是全球性的在校学生,相对省赛、国赛而言,比赛的内容及要求要高很多,但从其竞赛的特点及内容来看,主要考核的同样是参赛选手在团结协作的状态下分析定量的问题,通过编写程序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分析以上賽项的内容和竞赛中所需的能力,它们都有共同的特征—— 职业性,主要体现为赛事的行业职业标准、内容主要突出实际实践操作技能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作性,很多竞赛项目都采用团体竞赛的方式,体现出行业团队合作的精神;技术性,是比赛内容的核心,主要考核参赛选手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

三、课程体系建设

从对技能竞赛的目的、内容及能力的分析中不难看出,每一类竞赛都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基础,面向企业岗位技能需求,突出工程应用,体现新技术的应用及推广。因此,围绕行业的标准和专业技术前沿并以技能竞赛引领课程体系建设,注重学生的职业基础能力、基本素养、职业核心能力及综合操作技能的培养符合市场行业的需求,贴近以岗位所需的人才培养目标。

因此,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可以分三个模块进行:

(一)基本素质能力的培养。培养目标:具备良好的道德观,能守法自律;具备运用辩证唯物观及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对国内外形势和政策的认知度及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创业、就业、转岗、择业能力;具備一定的心理自我调节和心理干预能力;具备团结协作、合理分工、相互促进团队合作意识等。开设的对应课程可以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体育与健康、创业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企业文化体验、如何提升团队协作和培养团队精神等。

(二)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培养目标: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知识及安装、应用、维护知识;掌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方法,具备程序开发的基本能力;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网络结构体系结构及其协议;具备Internet多媒体制作与发布能力;具有网站设计、规划和管理的能力,具有利用一种以上开发工具编写WEB程序的能力;具备数据库应用和维护的能力;掌握计算机网络管理、安全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计算机网络与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护等能力;具有计算机网络工程设计、规划、实施、应用和维护的基本知识;具备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能力。对应的专业核心课程有:微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原理;C++/JAVA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基础、TCP/IP协议及应用;图形图像处理、Flash动画制作;网站规划与设计;数据库原理;交换机路由器设置、组网及网络管理、服务器配置与管理;综合布线系统;组网与网络运维技术;Android技术;Java web程序开发;Asp.net动态网站技术。

(三)综合实训专业技能的培养。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一模块中,把各级各类的竞赛项目作为实训内容,根据竞赛需求,建立专业竞赛实践创新仿真基地,引导企业参与,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到企业去参与一线工作,让学生感受到企业文化和企业工作环境的氛围,以工作过程强化专业技能。

总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出符合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而职业技能竞赛是围绕行业的标准和专业技术前沿来开展的,竞赛的内容突出岗位需求,因此以职业技能竞赛引领课程体系建设并在具体教学中有效实施,可以为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彬,关升,关秀霞.学科竞赛体系建设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验[J].教育科学,2016(3)

[2]刘卷.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专业课程建设的推动作用[J].职业教育,2015(6)

[3]张兰.构建以职业技能竞赛项目为驱动的课程体系[J].职业教育研究,2013(11)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职业技能竞赛在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研究”(GXGZJG2015B253)

【作者简介】黄美益,广西河池人,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信息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教学及人才培养研究。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竞赛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基于职业技能大赛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职业技能竞赛对焊接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
职业技能竞赛促专业教学考核体系的构建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