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纸媒传播现状研究

2017-05-03 11:23时丹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纸媒传播

时丹

【摘 要】本文以《广西日报》《南国早报》为例,分析广西纸质媒体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报道的现状,发现在宣传报道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上,纸媒普遍出现重视不够、缺乏策划和轻视文化内涵等问题,提出广西本地纸媒在报道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时要重视记者素质的培养,民族文化的结合,市场的策划与运作。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纸媒 传播 现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C-0136-03

广西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具有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的民族体育文化,目前已挖掘出约217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形成了种类较为齐全、内涵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系统。随着大众媒介的广泛运用,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越来越需要与大众媒介结合。然而,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一方面,去地域化进程加速,各种文化间有了交流和碰撞的机会;另一方面,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强势,使其他体育文化不断被“边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播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文选取广西发行量最大的党政机关报《广西日报》和省级都市报《南国早报》,梳理分析两份报纸2014年、2015年及2016年1-6月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报道现状,分析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广西大众媒介的优势资源

根据广西体育局官网显示,2014年至今,除“三月三”大型民族活动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大事频频,具体见表1。

从表1中不难看出,无论是精彩赛事或趣味活动,还是传承评选或创新民族“广场舞”,在精心策划和挑选下,都能成为大众媒介吸引受众的资源。

二、广西纸质媒体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报道现状

(一)报社重视度不足。通过整理2014年以来《广西日报》和《南国早报》体育版内容,笔者将其大致分为竞技体育、大众体育、民族体育和体育人物4项后发现,虽然不乏民族体育内容,但从比例来看,十分少,具体如表2、表3所示。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西方“竞技体育”尤其是“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及部分职业体育赛事如斯诺克、网球、高尔夫等受到我国受众的极大关注,也因此成为大众媒介的“座上宾”。从统计上看出,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并没有得到广西本地纸媒的关注和重视。例如,2016年4月7日—10日在崇左市举办的广西壮族“三月三”民族体育欢乐节,4月9日举行的全国陀螺大展示暨“民间陀螺王”争霸赛、“民间板鞋王”大赛,在《广西日报》和《南国早报》体育版中均无体现。民族体育欢乐节仅在4月9日《南国早报》要闻版《花山文化节今日开幕》中稍有提及。而全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则在《南国早报》中不见相关报道。大众媒介关注缺失,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是不利的。

(二)缺乏前期策划。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虽然处在边缘地位,导致其受众基础欠缺,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新闻报道未引起相应反响,按笔者理解,很大原因是纸媒缺乏受众调研和报道策划,报道具有很强的记者个人随意性。以2014年广西第十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例,具体见表4。

從表4来看,2014年为期7天的第十三届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广西日报》共发文字稿件3篇,图片稿件4幅和评论1篇。内容在13个大项61个小项的比赛仅涉及4个项目:龙舟、高脚竞速、陀螺、武术,也没有报道任何一项表演项目。对于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最重要的一个赛事来说,这些报道不但篇数少,篇幅小,不成系列,而且在占到一半的图片新闻中,也仅仅是普通的赛事照片,未能充分挖掘赛事的精彩处。究其原因,媒体没有做好赛前策划,稿件尽是表面,无创新,也无深度。

(三)报道“厚此薄彼”。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理应是民族文化内涵在前,竞技比赛结果在后,而纵观这两份报纸,竞技性的新闻报道占据大比例。以2015年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例,具体见表5。

然而,民族文化却成了报道中鲜见的内容和薄弱的环节,运动项目的民族特色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现,仿佛民族元素与运动项目已然割裂。两报仅有的2篇带有民族文化内容的报道,《广西民族服装给人漂亮带劲感觉》写的是少数民族运动会期间民族大联欢的服饰,与体育关联不大;而《民运会“颜值”与文化》则讲述了贵州的独竹漂、内蒙古的摔跤和各民族歌舞,广西本土少数民族特色并没有提及。

三、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纸媒传播策略

(一)提升记者素质能力。这里说的能力,不仅仅是指记者要具备新闻素养和体育背景,以及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知识。最重要的是记者要具有能动性,包括主动收集资料,主动与采访对象沟通,积极做好采访前准备和策划等。之所以会出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大型赛事或活动不出稿或出稿不精彩,很大程度与记者能力有关。因此,要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就要主动出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加深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源、历史、文化、特色、发展现状等情况的了解,同时还要了解项目的开展情况、普及情况、开展地区、运动员事迹、训练情况等,杜绝片面或浅层次的了解采访对象后就加以报道。

此外,记者还应该跨出固有思路,避免将民族体育类稿件直接照搬竞技体育类的形式和结构,只看到赛况、胜负和比分。而应该找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特色及其带来的深刻文化内涵,以专题报道为主,开创更多更新的文风,以期获得更好的效果。

(二)加强报道与民族文化的结合。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他们在漫长的历史和辛勤的劳动中创造出的传统体育活动。可以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除了强身健体、观赏娱乐、竞技比赛外,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因此,报道时一定要关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要与之充分结合。例如,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种类繁多,不同项目意义、时间、环境、风俗都有很大区别,在分类上就包括了怀念祖先和民族英雄的祭祀活动类、民族重大事件的纪念活动类、庆祝民族传统节日的庆贺活动类和各民族群众自娱自乐的社交娱乐活动类4种,每种都有鲜明的特点。因此,记者在报道的时候结合文化,铺垫风俗,才能更鲜明地使项目呈现在受众的面前。

此外,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期间,做好竞技项目报道的同时,加大对表演项目的报道十分重要。相较于“争金夺银”的竞技项目,表演项目更富文化内涵、更具传统性。广西代表团获得2015年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一等奖的《板鞋龙》,分为“起龙”“龙飞”“板鞋练兵”“师公布阵”“蛟龙出海”5个段落,本身就传达着文化。

(三)策划与实施市场运作。当前,传媒环境已发生了很大改变,智能手机的出现让受众越来越方便地在第一时间接收到信息,纸媒地位已大不如前。因此,为了吸引受众,纸媒要重视市场运作,实现市场化。准确受众定位,进行市场调查,挖掘商机,实现市场化也是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有效传播的最佳途径。

目前,国家正大力推行全民健身活动,国民运动意识也在不断提高,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属于全民健身范畴,其中绝大多数项目都对场地、设备要求很低,比竞技体育更容易普及,受众也更容易掌握,如目前深受大众喜爱的风筝、武术、陀螺、抛绣球等项目。因此,要获得关注最大化,纸媒应主动思考如何在进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报道时主动介入。比如,媒体可组织或承办受众参与的大型民族传统体育业余赛事、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活动或少数民族美食节等。同时,还可以充分(下转第150页)(上接第137页)利用广西民族体育的特色节庆,如宾阳炮龙节、融水苗族自治县芦笙斗马节、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乡侗族花炮节、东兴京族哈节和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乡苗族跳坡节等,借助这些平台,或记者亲身参与或深入挖掘,进行系列报道或深度报道,吸引受众的目光。只有充分策划和实施市场运作,避免单一的新闻报道模式,才能丰富和深刻报道内涵,也才能让受众加深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了解和认可,进而产生兴趣,推动其普及。

总之,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精神内涵,宣传和推广民族传统文化,是媒体的责任,也是媒体的机遇。媒体高度重视、主动介入,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报道,不但能占领民族体育这个大市场,拓展体育新闻报道空间,还有利于媒体特色品牌的建立。更重要的是,通过媒体,将能更有效地促进大众广泛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从而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容小宁.广西民族体育十大传统技艺[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

[2]宁良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新闻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8

[3]李晓东.如何把握民族体育新闻报道精髓[J].民族论坛,2012(6)

[4]王瑜,李鹏.传媒议程设置下的民俗体育传播特点与策略[J].新闻世界,2013(1)

【作者简介】时 丹(1982— ),女,湖北钟祥人,硕士,广西体育高等專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传播。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纸媒传播
云南省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多元推进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保持开放心态,探索新媒体营销新形式
我国报纸在数字时代的出版转型
我国纸媒转型突破方案
纸媒微信平台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当代传播视野下的昆曲现象
海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持续发展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