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作文教学中基础元素的把握

2017-05-04 23:36梁华宁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7年4期
关键词:观察训练阅读

梁华宁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效果的综合体现,它集字、词、句、篇为一体,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小学作文教学的关键点在于引导学生把握好基础元素,这是写作过程中最基础的环节。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使作文教学达到预期目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基础元素;观察;阅读;想象;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2001402

当前,语文教学中最令教师感到棘手的事应该就是作文教学了。特别是面对一些初写作文的中年级学生时,教师更是束手无策。学生每到写作文时便觉得没什么内容可写,要胡编乱造才能勉强写出文章来。出现这种情况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学生的阅读量不足、学生学习压力过大而无心关注生活现象、学生世界观的淡薄、教师过度强调写作技巧等都有可能导致上述情况的出现。那么,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好作文的基础元素呢?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些思考和体会。

一、教会学生细心观察

观察是认识人或事物,了解事物发展规律的方法,也是积累作文素材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不仅能为学生的寫作提供素材,更能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心人”。在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时,教师要力求全面、细致。无论是对人物的观察,还是对事情的观察;无论是对静景的观察,还是对动景的观察,都应注意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进行细致的观察,以形成较为深刻的印象。

例如,观察一个人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外貌、语言、行动等方面去观察,并将各方面综合起来进行分析思考,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观察人物的外表时,可从外貌、体形、肤色、服饰、表情等多方面、多角度去观察;观察人物的外貌时,可从眼睛、头发、眉毛等多方面去观察。如眼睛有大小扁圆之分,有的大而圆,有的细而长,有的是三角眼,有的是眯缝眼;眼珠也有清澈与混浊,有神与无神,灵动与呆滞之别……只有全面而细致地观察,并综合各方面的分析,才能准确把握人物的特点。同时,学生应通过语言、行动、表情等观察人物的内心变化,因为人物内心变化的过程往往最能反映出人物的本质特点。又如观察一件物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外观、内部结构上进行观察,不但要观察构件的形状、款式、颜色、光泽、材料、质地,还要观察各部件的内部结构和各部件之间的内在联系。观察一件事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它的起因、经过与结果。另外,教师要促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如《找骆驼》一文,课文就是从不同角度说明: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有重大的发现。这样一来,只要教师加以细心引导,学生就可以从课文的学习中体会到观察的重要性。

二、教会学生用心阅读

阅读是读者思想与作者思想交流的过程。阅读可以使学生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作文材料的多少乃至语文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阅读量的多少。要使学生拥有丰富的作文素材,主要靠他们博览群书,广泛涉猎。目前,由于课业负担过重,导致学生每天的阅读量少,阅读面十分狭窄。

为了让学生积累各方面的写作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多阅读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还要阅读一些渗透历史、哲学、法律、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书籍。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教师要分清主次,把握好浏览与精读的尺度。如名人轶事、惊险奇事、各种案例、明星传记等内容的书籍,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至于获奖作文或者是同龄人的作品,其语言更接近学生的实际,易于学生接受,这类文章也要读一些,以便了解别人的创新构思和语言特色,但不要过多读这些作品,因为这些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毕竟与经典之作有较大差距。如果老是阅读同龄人的习作,就有可能永远停留在习作的浅层次上。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文学名著、精品。文学名著是经过历史长河淘洗过的经典,是文化的精华、真理的载体。文学精品无论是文章构思上,还是表现技巧上;无论在思想表达上,还是语言运用上,都有其独特之处,都能使人茅塞顿开。另外,在时间安排上,学生平时要多读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及一些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都比较强的文学精品或科技短文,若有较长的假期,学生可以读名著等,以吸取精华,积累材料。

更重要的是,为了积累作文素材,教师要求学生阅读之后要写读书笔记。记新词语,可增加词汇量;记成语典故,可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记名言警句,可丰富表达的内容;记语言句式,如排比句、比喻句、通感句、变式句等,可充实自己的语言形式;记典型的事例,可丰富自己的写作材料;记精巧的思路,可丰富自己的写作构思。只有进行大量的阅读、大量的积累,才会文思泉涌。

三、激发学生想象创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力是小学生最基本的一种语文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呢?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加强训练。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几乎每篇课文都有训练学生想象力的内容。同时,课文中作者所描绘的环境、人物活动、事物形态等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构成了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让学生专注阅读、分析词语,而不引导学生去想象出一幅幅精美的图画,他们就很难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如,教学《黄河象》一课时,教师可以把想象的重点放在科学家假想的那一部分。因此,教师先让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后,随着课文的叙述在边读边思考的情况下展开合理的想象。这时,大部分学生“看”到了万里无云的晴空,“感受”到了热辣辣的阳光炙烤,“看”到了一条弯弯的小河,“看”到了一群大象在老年公象的带领下急急忙忙到小河里喝水,“看”到了这头大象慢慢陷入淤泥里的情景。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想象到的情景以及事物,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又如,《穷人》一课的结尾是“桑娜拉开了帐子”,这个结尾含蓄深刻、回味无穷,教师可以“拉开帐子之后”为题,引导学生抓住桑娜和渔夫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进行想象。这样让学生设想故事的发展和续写文章,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当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不能只局限于紧张而时间急迫的课堂,轻松而愉快的课间才是展示想象的美好天空。

四、加强表达能力训练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又可以促使学生从小就养成仔细听话、注意观察、大胆说话的良好习惯。更为重要的是,小学阶段的说话训练,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为学生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加强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低年级在识字教学中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例如,教学《观察人体识汉字》的生字时,教师创设两个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进行口语交际:一是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各自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之后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二是让学生充当小老师,即让学生在汇报所学生字后,自己当小老师,可邀请其他同学读并给予评价,看谁说得好,这样有利于训练学生表达的准确性、简练性和条理性。

2.中年级在口语交际课中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在口语交际课堂训练中,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亲身参与听、说、交往及待人处事的各种实践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让学生模拟到商店买东西、向同学借学习用具、打电话、接待客人等,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既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3.高年级在续编课文、复述教学上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是续编故事的天才,教师千万不要限制他们。由于小学课本中收录的童话故事较多,教师可在课后安排学生续编故事。长期进行续编故事的训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还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质的提高。复述课文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用语言连贯表达的一种有效训练方式。最初,教师可以提问的方式提示学生或给出关键词句,然后逐步过渡到独立,并根据课文内容复述。这样教学,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机会,营造了浓厚的语言氛围,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促进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总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进行长期的培养和训练。因此,教师必须坚持节节练、时时练、处处练。只要教师重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提供实践机会,采用多种途径,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永军. 论在作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4.

[2]何继承. 真情实感作文四步十环教学法[D]. 江西师范大学 ,2003.

[3]莫崇芬. 論作文教学的优化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 湖南师范大学 ,2003.

[4]唐忠义. 论作文教学中写作主体意识的开发[D]. 上海师范大学 ,2004.

[5]杜草甬. 叶圣陶论语文教育[M]. 河南教育出版社, 1986.

[6]戴汝潜,张芃. 素质教育教学简论[M].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3.

(责编蓝祝丹)

猜你喜欢
观察训练阅读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