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取暖?欧盟的未来在哪里

2017-05-04 10:53寇佳丽
经济 2017年7期
关键词:成员国峰会欧洲

寇佳丽

欧洲理事会会议,通常称为欧盟首脑会议或欧盟峰会,是欧盟的最高决策机构,由各成员国政府首脑或国家元首组成。作为欧盟层面的代表,欧盟委员会主席也是欧洲理事会的一个事实成员。欧盟峰会每年至少召开4次,6月底和12月底举行的是正式首脑会议,而3月和10月通常举行特别首脑会议。除此之外,还可在其他时间举行额外的首脑会议,这个要视情况而定。梳理过往不难发现,欧洲历次重大事件均出现在峰会讨论议题当中,不管是希腊债务还是青年就业、银行联盟甚至英国脱欧,而今年3月份的峰会,尤其引人注目。

成果难掩分歧

2017年3月10日,为期两天的欧盟春季峰会在布鲁塞尔闭幕。很多观点认为此次峰会背景极为特殊,因此它必定受到比平时更多的关注。现在回头看,如果仅因为涉及英国脱欧谈判进程就认定此次峰会“与众不同”,未免有些偏颇,毕竟在诸事不顺的当前,欧盟的哪一次会议都很容易牵动世界的心弦。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上台让全世界多数政府纷纷强调自由贸易的重要性,此次峰会也不例外。除了公开表示欧盟对以公平为前提的自由贸易的支持,会议还针对就业、经济增长和提升竞争力达成一致协议。果真如此吗?

“近几年欧盟整体经济走势疲软,几乎每一次峰会都将经济增长还有就业这一系列问题作为重点,要说提升竞争力、增加就业和经济增长,成员国是没有分歧的,这种高度的一致认同比较容易达成,但涉及怎么去做的时候,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所长刘明礼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欧盟成员国已经全部意识到眼下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时刻,但这些国家大致分为两派。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核心国家认为,想要自我提升,就需要进行洗心革面的结构性改革,需要大刀阔斧,不遗余力,不管改革阻力多大,也要坚持。在德国等国家看来,这是长远之计,否则没有效果。但一些南欧国家难以赞同,这些国家在经济实力上比较落后,一旦改革,阻力巨大。他们认为,眼下要紧的是采用短期刺激政策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借以提升各方面的信心。因此,德国等成员国并不看好十分宽松的货币与财政措施,而南欧国家则相反。

此外,欧盟成员国和欧盟层面机构之间也有分歧。对于经济增长,欧洲央行也负有一定责任。但该机构的主要目标是盯紧通货膨胀,使其保持在理想范围,它认为刺激经济增长不是央行的任务,应该由成员国想办法落实。可是欧盟不少成员国却认为,欧洲央行理应尽到必要义务,不能做“甩手掌柜的”。

刘明礼指出,对欧盟机构和成员国的分歧很难辨别出对与错,毕竟机构也是按照章程办事。但对于不同成员国之间的分歧,他更赞成德国的做法。“德国经济表现在欧洲乃至全世界都可以说是一枝独秀,它做出的选择至少有成果来支撑,很有说服力,而今年以来该国的外贸、财政和就业等各项经济指标都出奇的好。”

上述分歧还不是全部。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告诉《经济》记者,德国、法国和意大利与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的分歧也很大,根源在于后四个国家的單位劳动成本与前三个国家存在明显差异。他表示:“希腊等国家劳动力不断向外流失,走向德法意,劳动力流失会带来资金流失,进而影响投资规模,削减政府税收和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少,政府投资就更少,对经济形成冲击,经济越坏人才越留不住,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希腊和葡萄牙等国家对德法意非常不满。

想要弥合分歧,除非落后四国向发达成员国看齐,可这也不是一时半刻能做到的,经济发展和竞争力并非想提升就提升,“既然解决不了,大概只会愈演愈烈。”

团结,说易行难

面对如此多的分歧,欧盟最需要什么?——团结。峰会的第二天,英国以外的27个欧盟成员国在讨论欧盟未来的时候,欧洲理事会主席图克斯强调,欧盟各个成员国一定要保持团结。实际上,“团结”一直是欧盟的口号和主张,但此时此刻提出,还别有其他深意。

上海社会科学院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徐明棋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指出,欧盟内外质疑声声,民粹主义在德国、法国和荷兰的势头都较为明显,正值《罗马条约》签订60周年,欧盟领导人需要给出向导性的态度。不过,他也强调:“只给出口号是没用的,面对困境如何调整进而解决民众最关心的挑战,才是关键。”但是,很多人都在质疑欧盟的运作机制,想要在这种情况下做出战略部署,也实属不易。

梁海明则认为,欧盟不得不明确提出“团结”,因为今年英国脱欧谈判进入正题,无形当中为一些主张脱欧的群体提供了机遇。强调加强团结,一方面有助于防止欧盟可能出现的分裂情况,因为“如果再有第二个‘英国,那欧盟离解体就不远了”。另一方面,欧元区目前也不稳定,因为缺乏政治联盟,欧元一直没有美元成功,“19个欧元区国家与其说是整体,不如说是马赛克一样的拼图。”呼吁团结的意义不言而喻。

在此次春季峰会之前,即3月1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白皮书,书中除了讨论欧洲最为关切的移民、安全、国防和经济问题外,还建议欧盟国家可以以不同的速度进行融合,同时提出了成员国重新从欧盟总部布鲁塞尔收回一些自主权的设想。

“这无疑与60年前欧盟创立的初衷,即逐步将主权国家的政策制定权让渡给跨国组织相背离,这种论调说明欧盟领导者已经认识并接受一个事实,那就是欧盟国家远远无法真正融合。”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国家风险部资深分析师李昕这样告诉《经济》记者。

他认为,正是由于欧盟体制僵化,无法适应发生在欧洲社会、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导致离心力不断增加,而英国脱欧公投的通过和眼下欧洲极右翼民族主义势力的兴起,更成为可能导致欧盟解体的潜在风险。

此前,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领导人勒庞已经承诺,一旦在今年4月举行的大选中获胜,将效法英国进行脱欧公投;在德国、意大利和荷兰,欧洲怀疑论者也颇有市场。在英国即将启动脱欧程序的背景下,倘若欧盟第二大经济体、作为欧盟创始国的法国选择退出,欧盟的分崩离析将“指日可待”。

刘明礼强调,欧盟从最初到现在,一直在前进,或快或慢,但英国脱欧的出现显然属于“开倒车”行为,这令欧盟领导人非常担忧。白皮书中关于不同速度的融合也被称为“多速欧洲”,学界讨论已久,因不希望妨碍团结,欧盟领导人总是按下不表,免得招来麻烦,“如今被写进白皮书,中东欧国家想必会对此感到不舒服。”

中东欧国家的忧虑

欧洲各国一直强调一个观念:如果想要走得快,自己走;如果想要走得远,大家一起走。这也是欧盟存在的基础理念。可是“多速欧洲”的出现,就意味着原本说好的“一起走”不算数了,反而强调走得快的国家和走得慢的国家分开走。3月初发布的白皮书被认为是欧盟后脱欧时代的未来发展计划,其中“多速欧洲”被视为欧盟发展模式的优先选择之一。

令人惊讶的不仅如此。刘明礼对《经济》记者透露,在春季峰会之前,德国、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举行了小型峰会,重点议题也是“多速欧洲”,而在欧盟春季峰会上,这一话题再次被讨论。这一系列的反常举动引起了中东欧国家的警觉和反感,“他们担心欧盟核心国家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自己被边缘化,无法融入这个圈子。”

波兰总理贝娅塔·希德沃表示,波兰绝不会同意这一方案,因为这是在人为制造不平等,使得欧盟变得步调不一致,最终会导致欧洲分裂。罗马尼亚总统克劳斯·约翰尼斯也在早些时候指出,罗马尼亚反对“多速欧洲”,如果它成为一种趋势,欧盟将会“十分危险”。

梁海明认为中东欧国家的担心颇有道理。他说:“就像是龟兔赛跑,如果兔子不睡觉的话,乌龟基本上毫无希望。‘多速欧洲的意思就是兔子不会中途休息了,那乌龟只会被落得越来越远。当同步享受大市场的好处变得不太可能,中东欧国家也就没有加入这个大市场的必要了。”

徐明棋表达了另一种观点。在他看来,无论如何,“多速欧洲”已是既定事实,从银行联盟、欧元区、申根区的存在就可以看出,一些发展实力跟不上的欧盟成员国已经被不同程度地落下了。他说:“如果齐头并进不可能,那多样化的发展速度就可以让有些国家維持现状而不至于被迫退出欧盟,否则,整体情况只会更糟糕。”

不管哪一方的观点更有说服力,欧盟现在又多了一个分歧,那就是对于“多速欧洲”的争论。从这点上讲,欧洲一体化进程等于又多了一个障碍。

开拓第三方市场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欧盟成员国多,难题多一些也可以理解。实际上,从希腊债务危机开始,整个欧洲的问题就没有真正减少过,但不管怎样,发展经济与贸易几乎从来都不会错。此次春季峰会上,欧盟成员国和欧盟机构领导人也都表示,贸易是今后发展的核心方向,欧盟会继续推进自由贸易,特别是继续深化与中国的贸易关系。

巧合之处在于,峰会闭幕后5天的3月1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在中外记者会上明确表示,欧盟占据全球产业链的上游,欧洲企业在华大有发展,中国将进一步扩大欧盟企业在中国的市场准入,始终支持欧盟一体化,对中欧关系前景非常乐观。

从目前数据看,中国与欧盟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之间相互的表态值得关注。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与美国相比,中国与欧盟的互补性更高。在全球产业链上,欧盟主要占据中高端,而中国在中高端和低端均有位置,互补性很强,“加强同中国的合作实为明智之举。”

张建平还强调,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可以成为欧盟成员国开拓第三方市场的绝佳契机。“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都期待中国的资金和欧盟的技术可以同时到来,中国对这些国家的资金支持意愿在不同的国际场合都得到了表达,“如果欧盟企业愿意投资技术,与中国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贸易应该会得到长足发展。”

据悉,2016年6月,欧洲联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与欧洲委员会通过了一项标题为“欧盟对华新战略要素”的联合战略文件,表示未来5年内将致力于推动中欧签署双边自由投资协定,进而建立中欧自由贸易协定。而近期中国方面也已提出和欧盟加快谈判投资协定,希望得到欧方的积极回应。

猜你喜欢
成员国峰会欧洲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欧盟敦促成员国更多地采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外媒聚焦上合峰会:风劲帆满待启航
历届峰会回顾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6个
什么是意向创始成员国?(答读者问)
成为欧佩克成员国条件
复兴中的欧洲有轨电车
欧洲面临42年来罕见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