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点名!四大金融风险如何防控

2017-05-04 10:57苏红宇
经济 2017年7期
关键词:不良贷款债券影子

苏红宇

“当前系统性风险总体可控,但对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从全国人大十二届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不难看出,防风险将会成为今年金融体制改革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么,在以风险防范为首位的当下,上榜的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这四类金融风险会造成哪些严重后果,又该如何防范?

不良资产:银行、政府双管齐下

不良资产作为被点名的四大风险之首,既是宏观经济转型的试金石,更是银行风险偏好的指示灯。如果不良贷款率长期低于自然不良率,便意味着银行对风险的容忍度过于宽松,反之亦然。这也意味着,不良贷款有其存在的必然性。随着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的迅速上升,商业银行面临着严峻的现实困境。

“不良资产和债券违约与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经营出现问题有很大的关系,这是通常现象,目前来看,未来仍有继续发展的可能。其中,不良率保持平稳,主要是因为信贷增速仍然较快而被稀释,因此,该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经济》记者表示。

银监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512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4%。尽管相比2015年银行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但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依旧持谨慎态度。他对《经济》记者表示,这与经济重现好光景有关,但是据此并不能认为银行的坏账风险会一去不复返,不良资产未来的发展仍有待观察。

在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迅速上升的背景下,大股东们陷入“两难”选择,一方面看好商业银行股权及上市后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却受困于银行的资产质量及自身的现金流状况。记者了解到,一些大股东选择抛售股权。一家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对《经济》记者表示,“尽管市场行为无可厚非,但作为银行所有者,不能只享受增长红利,还应该走出不良困境,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我国目前化解不良资产的手段比较多,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经济》记者解释,一方面银行通过自身的财务资源去核销,另一方面,通过重组、债转股和不良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化解不良资产。

对银行而言,在盘活不良贷款存量的同时,应当尽量从源头上控制新增不良贷款。温斌表示,要进一步深化银行商业化改革,尤其是城商行、农商行等地区性金融机构,尽量规避行政干预的影响,在“轻资本、高效率”的导向下,银行还应着力从信用中介、资金中介转向信息中介、资本中介,从单纯参与信贷市场转向包括信贷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等在内的整个金融市场,业务结构从重资产、重资本转向轻资产、轻资本,从融资转向综合金融服务。

应对不良资产损失、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应当由国家主导,但与上一轮周期中的“兜底”行为不同,政府部门更应发挥在制度安排和政策保障方面的作用。

债券违约:法制化、市场化是出路

而债券违约,同样是今年金融工作开展中被重点关注的风险对象。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快速发展,但在经济下行压力的背景下,部分债券发行人经营出现困难,债市信用风险逐步显现,成为一只难以驱走的“黑天鹅”。

此前,债券市场实行刚性兑付,使得信用市场定价机制不尽合理。在2016年,债券市场的刚性兑付被打破,但债券违约的情况并没有消除太多,而2017年到期的存量信用债规模约4万亿元。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认为:“2017年信用债违约风险很可能会大于2016年,且在货币政策略有收紧的背景下,利率中枢上行,信用溢价也会相应上升。”如果债券违约过急、过快,以致爆发群体性事件,或者构成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造成信贷紧缩和流动性危机,将会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

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研究员吴志武向《经济》记者指出,从目前已完成兑付的违约债券发行人来看,其完成兑付主要依靠三种途径:一是依靠自身筹集资金完成兑付;二是依靠担保方或第三方代偿完成兑付;三是资产重组或债务重整后股东注资完成兑付。

而从已完成兑付的债券来看,第一种兑付情况居多,即公司通过出售资产或者追加抵质押担保等方式从银行贷款或其他融资渠道融资,完成债券本息的最终兑付。吴志武表示,这反映出大多数企业违约仅是现金流一时紧张,并非完全丧失了偿债能力。

虽然部分违约债券已完成兑付,但违约债券整体处置情况仍不容乐观。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法治化和市场化的违约处置机制尚未建立,评级独立性、信息透明度不高、受偿环境不佳等暴露出债券违约处置方面存在的诸多缺陷。中信建投证券首席分析师黄文涛对此表示,对比国内外事后处置措施的异同,在此环节,国内外均有自主协商如达成债券重组方案、司法诉讼如破产重整、破产清算及破产和解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國外有“过错追责”的债券违约处理措施。过错追责是指如果其他所有处置措施都还不能满足债券持有人利益的情况下。在法律策略上,债券持有人可以寻找各方参与人在债券发行上市、销售等环节中的过错,通过主张过错赔偿的方式减少损失。黄文涛表示,我国可以根据自身国情,完善“过错追责”制度,促使发行人及其关联人、保荐机构、承销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市场参与各方提高责任意识,各尽其责,保护债券持有人的利益。

除此之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学教授张锐对《经济》记者分析称,还需要建立起对发行主体行为起到约束效力的完整法律框架,最重要的是要强化对债券发行方的信息和风险披露的要求和对发行主体欺诈骗行为做出严厉的惩戒。“必须建立包括债券展期兑付、债务重组、债转股以及破产清算等一系列透明的违约处理机制,以此协调好债权人和股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最大程度地减轻对实体经济的破坏性影响,同时推动市场信用机制的充分实现。”

影子银行:放开缰绳,区别管理

伴随着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扩张,影子银行近来也越发受到市场关注。从2010年之后,原来仍较为稚嫩的影子银行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对《经济》记者表示,影子银行不仅存在于银行机构,还通过通道业务、业务嵌套等形式,存在于信托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多种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信托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都开展了资管业务,但由于监管主体不一样,规定也不一样,确实出现了一些混乱。

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子银行也是我国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对于影子银行,不能简单强化监管或取缔了事,应以监管体系自身的优化为前提,逐步取消一些不符合市场竞争与发展要求的管制措施,逐步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透明度。

影子银行的风险也不容忽视。除了原有商业银行纷纷扩展表外业务之外,影子银行机构开始将大量资金投入到政府融资平台。银行理财资金呈几何级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3月末,银行理财资金余额达到25万亿元,银行理财资金与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之比也突破25%。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银行和一些金融机构的自利动机与市场机会的结合,另一方面,也是监管层有意让市场发育,原来一潭死水的中国金融体系急需新的颠覆性力量。可是,资本逐利的本性,如果缺少了相应的监管,就可能吞噬一切。

要真正治理和监督好影子银行,就需要对整个金融体系进行彻底的梳理和改革。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严弘对《经济》记者表示,让“银行做银行应该做的事”,比如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加快发展资本市场,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金融工具和投资工具,而不是单纯地提供理财产品。

2016年年底,央行宣布将于2017年一季度评估时开始正式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银监会也对银行大幅提高同业资产风险权重,增加风险加权资产,对于一些互联网平台所赖以生存的第三方支付,也开始将其剥离到其他银行。另外,限制通道类的发展,也让原来做通道业务的基金子公司和券商的定向资管将面临生存压力。赵锡军表示,这一系列举措在应对影子银行风险方面都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互联网金融: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2016年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支付、智能投顾等热词频现。同样,行业监管政策密集落地,金融科技创新方兴未艾,经历了行业洗牌到渐入佳境。由此,2017年将成为互联网金融走向成熟发展的新起点。

但互联网金融本质仍是金融,风控是其生命线,互联网技术所具有的多维开放性和多向互动性,使得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波及面扩散速度远超传统金融。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上,风控和技术创新成为核心要素。

截至2017年2月底,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的平台数量为2335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973家,在2016年也陆续有40多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受到了行政处罚,还有部分第三方支付公司被勒令整改,暂停相关支付业务。但很多平台和第三方甚至还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风险周期,有业内人士预料未来还会有平台陆续出现经营危机。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对《经济》记者表示,从行业角度看,合规仍然是现阶段各家互联网金融企业最应着力实现的核心问题,敬畏风险、合规经营的弦松不得。

针对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盈灿咨询高级研究员张叶霞对《经济》记者解释,其主要表现在不法分子利用互聯网金融的噱头进行诈骗,在短时间内非法募集大量资金,并肆意挥霍或者携款潜逃。另外,还有些互联网金融平台涉及将募集的资金用于关联企业的生产发展,平台本身形成了资金池,涉嫌非法集资。

张叶霞还表示,互联网理财乱象频生,有的平台未取得相关的代销金融牌照或资质就非法开展金融活动,有的平台向并不具备风险识别能力的投资人推荐高风险的金融产品,有的平台通过跨界嵌套的方式规避监管要求,这些行为都会给投资人带来损失。

事实上,监管层多次表态,清理整顿并非要将互联网金融行业一棒子打死,而是希望遏制互联网金融领域发展的一些乱象,让行业合规稳健发展,为实体经济服务。

总体而言,2017年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依旧面临大考,将是用合规对行业进行洗牌的一年。进入后监管时代,互联网金融行业步入规范发展期,对于实体经济发展、合规平台运营以及投资人理财环境来讲,都是利好的。

猜你喜欢
不良贷款债券影子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和影子玩耍
用活“三字经”密织不良贷款防控网
不可思议的影子
谁不在谁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