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金融的融合之路

2017-05-04 14:59姜延荣
经济 2017年7期
关键词:交易所文化产业金融

姜延荣

文化与金融要融合的初衷,是文化的产业化发展需要金融的助力,而金融的发展也需要文化产业的各种产品和内容。文化是核心,为魂,为本;金融是助力,为器,为用。二者一体两面,均不可缺。

如今文化产业与金融隔水相望,若想让二者融合,有三个前提条件:一是文化产品的资产化,资产化的前提是产权清晰;二是完善的业态环境,即大量的中介组织、经纪公司、行业的规章制度;三是流动性,只有高频次的流动,才能使文化产品的价值得以被发现、提升并得到实现。

文交所是文化金融发展的必然产物

如今文交所这个世界首创的模式在中国的发展也像坐过山车一样,一路高高低低的走过了近十年。

2009年6月15日,国家成立了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试点。2009年11月,深圳文化產权交易所成立。两个国家级文交所试点单位的成立拉开了国内文交所的大幕。截至2016年,中国已经有119家文交所。

第一个吃螃蟹的是深圳文交所,推出了杨培江资产包,但受制于体制因素,市场推广影响力有限。紧随其后的天津文交所推出了份额化的白庚延艺术资产包,市场响应度极高,万人追捧,一卡难求。各地纷纷效仿,份额化一度成为文交所的热词。但由于受直接面对散户的交易方式、盘子过小、没有现金流支撑及缺乏退出机制等因素制约,份额化演变为价格的疯炒与暴跌。之后,国务院出台了38号文,叫停份额化拆分,并对全国文交所全面清理整顿,文交所也因此沉寂了三四年之久。

随后文交所业务分化为两个方向,一是退回传统的招拍挂模式,有的开始与拍卖公司抢业务;二是围绕38号文重新创新交易模式,以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为代表,推出了天然物权份额化的版画限量品种,给行业带来了启发与希望。

随之,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2017年1月9日在京召开。

2016年12月16日,证监会清整办发出一份风险提示函,提示了主要存在的三个问题:一是交易涉嫌违法违规;二是不适宜于实体经济;三是风险隐患巨大。

文交所的发展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理论探索期、发展期和爆发期,的确应该回头整理近十年来的成败利弊,重拾初心,整顿旗鼓,再度出发。

“流动性过剩和市场内在需求催生了交易所的爆发。”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认为:“归根到底是流动性过剩,做实业不容易赚钱,故而寻找投资出路。”

胡俞越表示,交易所成立的背后有着地方政府强烈的利益诉求。地方政府都从交易所入手,推动当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交易所的设立可以形成聚集效应,不仅能吸引巨大的资金流,而且如果交易所做大,对相关的仓储、物流等行业都有益。

当然,除了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其他如企业的去库存压力,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资本需要,房地产、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互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带来商业模式的颠覆性,改变并引发的金融资本新流向,都是文交所迅速发展的原因。文交所是文化金融融合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有着极其广阔的成长空间。

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文交所业态市场化自由发展这只看不见的手一直在博弈,博弈的目的就是要让文交所的业态发展走上一条康庄大道,踏踏实实地创造财富。

如何促进文化与金融融合

2015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7万亿元,GDP占比为3.97%,2016年占比已经超过4.1%。随着文化产业的壮大并日益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和宏观经济环境及金融环境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促进文化与金融的融合,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尊重文化的特性。对于投资人士而言,感受艺术,体验文化带来的慢节奏、走心的生活方式,才是走近文化的通路,才是设计金融交易模式的起点。

第二,传统文化的传承,比如非遗中少数民族的刺绣,并不仅仅是把它们收藏到博物馆里,而应该提炼出传统文化里面的文化元素和精髓,通过设计的转化,将之与现代时尚生活结合起来,在使用中传承下去。

第三,文化的价值在于传播,使用和传播的人越多,它的价值越大。从这个角度来说,文交所是一个极具影响力与公信力的宣传平台,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优秀的文化项目,然后在文交所的会员投资机构中推广,对文化项目的增值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第四,文化的核心是版权,是创意在先,并靠传播形成品牌,是先有牌,后有品。比如,借鉴迪斯尼乐园的发展路径。文交所金融化的产品设计就要充分考虑文化产业的特性,其独特的价值链传递的规律,在保护以文化创意 版权为核心的基础上,设计出文化产品的金融交易模式。

第五,文化金融一定要服务于实体经济,服务于产业实践。在尊重文化创意经济特性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金融工具,探索创新模式,比如“非遗+金融+互联网电商+商城”、“区块链技术+文化+旅游消费+互联网金融”,都是未来文化金融融合并与产业对接的方向。

总之,文化产权交易所,不同于大宗商品交易所、贵金属交易所、红酒交易所,其重点是文化,应该以文化为本,文化创意在先,在尊重文化特性、保护文化版权 创意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金融工具,创造性地开发金融模式,让金融成为文化的助推器,而不是削足适履,将文化削得整齐划一,简单粗暴地把文化扔到标准化的金融跑道上。

猜你喜欢
交易所文化产业金融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2018年10月包头稀土交易所产品价格统计
2018年4月包头稀土交易所产品价格统计
2018年1月包头稀土交易所产品价格统计
2018年3月包头稀土交易所产品价格统计
P2P金融解读
文化产业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