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探究

2017-05-05 05:20李艳治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8期
关键词:末梢动脉血血常规

李艳治

(辽宁省盘锦市传染病医院,辽宁 盘锦 124000)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探究

李艳治

(辽宁省盘锦市传染病医院,辽宁 盘锦 124000)

目的讨论并分析通过不同的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8月120受检人员的静脉血和末梢血,通过血液分析对检验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通过检验结果分析,患者在Hb、PLT、HCT、RBC、WBC检验结果比较末梢血均低于静脉血(P<0.05);CV值比较末梢血高于动脉血和静脉血(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的结果会随着采血方法的变化而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通过我院的研究结果发现,静脉采血的检验结果及临床适用性比较高,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建议血常规检验均采用静脉血。

血常规检验;末梢血;静脉血;临床价值

在医院整个化验体系中,血常规检验应是比较基础且使用率比较高的一种,结合临床资料来看,其具体涉及的项目主要包括: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及红细胞[1],医师通过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往往能发现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进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血常规检验的质量对患者诊治的重要性,目前使用比较多的血常规检验方法主要以针刺法采集动脉血、静脉血和末梢血三种为主,但是三种方法的具体使用并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科学的体系,基于此,我院将以实例研究的方法为切入点,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不同方法的临床价值,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收获,现将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8月120例受检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受检人员71例,女性受检人员49例;患者年龄为29~64岁,平均年龄为(43.5±3.5)岁;不同采血方法组受检人员在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血细胞分析专用真空采血管(EDTA-K2抗凝,批号E010272),一次性20 μL血红蛋白吸管,白细胞分类染液(STROMATOLUYSER FDI,A4002);血红蛋白溶血素(SULFOLYSER,A3009);白细胞分类溶血素(STROMATOLUYSER FDII A3007);溶血剂(STROMATOLYSER-POC,S01008);日本Sysmex pocH-1001全自动三分类血液分析仪与其相配套的稀释液;STACCLEANSR-SYS-F清洗剂溶血剂(FDI-200A)。

1.3 仪器定标:由于相关仪器均处于连续24 h高强度工作的状态,因此必须保证仪器能够按照其内装程序按时进行定标和自动清洗;其次,在对检测标本进行测定之前,要保证相关参数值都在质控物的参数范围内,满足该类条件即可进行标本测定工作;此外,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当标本被充分混合过后,应尽量在0.5~4 h之内上机测定完毕。

1.4 方法:在检验前患者必须为空腹状态,检验的时间选定在早晨8~9点期间[2],采用真空试管分别对受检人员进行桡动脉血、肘前静脉血和手指末梢血的采集,然后将试管轻轻摇晃以达到将血液调匀的目的,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所有检验的标本均必须保证在血液抽取2 h以内完成。

1.5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表示本实验的计量资料,并应用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2.1 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本组120例受检人员动脉血、静脉血和末梢血三种血常规检验八项参数比较,静脉血与动脉血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Hb、PLT、HCT、RBC和WBC检测结果比较上末梢血低于静脉(P<0.05),见表1。

2.2 三种方法CV值平均数比较:见表2。

3 讨 论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如果血液标本放置的时间过长的话,很有可能出现GLU降低,凝血因子丧失活性和血钾升高的情况。所以,在环境温度条件一定及相同的时间范围内,分析不同的采血方法的血液标本能够安全存放的时间更长具有非常大的临床意义,从研究结果来看由于桡动脉和静脉的血液循环要明显优于末梢部位,所以末梢血的温度也要明显低于前二者,这也就意味着在同等基本条件下末梢血发生具体反映及溶血的时间要快于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标本。其次,末梢血的采血难度也要明显大于静脉血和动脉血,在研究中我们也发现,由于末梢血的血量比较少,因此在采集过程中必须要对采血部位进行人为的挤压,这一过程就会让很多组织渗入血液标本,进而发生稀释。再者,由于静脉血的采集一般都是在受检人员的肘前静脉,血液成分能够更为全面、客观的反应受检人员的真实情况,所以通过研究我们得出,静脉采血的检验结果及临床适用性比较高,临床上值得运用。

[1] 山峰.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J].健康必读旬刊,2013,12(1):3068-3069.

[2] 包海晓.探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价值[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8):638-639.

表1 动脉血、静脉血及末梢血常规比较

表2 动脉血、静脉血和末梢血平均CV值比较

R446.11

B

1671-8194(2017)08-0044-01

猜你喜欢
末梢动脉血血常规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勘误声明
血常规解读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NIPPV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为什么要抽动脉血
向区域创新体系“末梢”发力
延伸从严治党的“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