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2017-05-05 05:21石永光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8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心血管

石永光

(辽宁省凌源市中心医院,辽宁 凌源 122500)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石永光

(辽宁省凌源市中心医院,辽宁 凌源 122500)

目的观察分析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血栓素B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临床疗效;血小板;不良事件

冠心病属于临床常见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对人们的学习、工作及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临床对于冠心病往往采用心血管介入术进行治疗,特别是针对冠状动脉闭塞性病变,心血管介入术能充分体现优越性[2]。但介入术后易发生不良事件,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必须采取预防措施。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6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排除呼吸道感染、精神病史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1例,其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56.3 ±6.7)岁;病程2~16年,平均病程(7.3±2.6)年。观察组31例,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8.2±6.4)岁;病程3~15年,平均病程(7.7±2.9)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冠心病介入治疗。对照组:介入治疗术后采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0.4毫克/次,12小时/次,进行抗凝治疗7 d。观察组:术前6 h给予阿司匹林300 mg和氯吡格雷600 mg进行治疗,术后减半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1次/天,治疗1个月后继续减半服用。治疗期间,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

1.3 疗效评价标准[3]:统计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血栓素B2水平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缺血、出血、形成血栓、再次梗死等,总发生率=(缺血+出血+形成血栓+再次梗死)/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我院采用SPSS16.0软件来进行统计学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用率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血小板聚集率比较:治疗前,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为(57.6± 7.2)%,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为(57.2±6.9)%,两组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为(27.5±4.7)%,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为(38.6±4.3)%,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血栓素B2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血栓素B2水平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治疗后,观察组血栓素B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血栓素B2水平比较(

表2 两组血栓素B2水平比较(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6 h 治疗后24 h观察组 31 163.75±17.63 81.37±15.72 45.86±11.52对照组 31 162.69±16.84 93.58±19.61 71.32±13.54t - 0.2421 2.7049 7.9738P - 0.8095 0.0089 0

3 讨 论

冠心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腔堵塞的现象[4]。冠心病能引起心肌缺氧、缺血等,严重时引起休克或猝死,及时的预防并治疗冠心病是临床面临的重要课题。

心血管介入治疗属于临床常见的心血管治疗手段之一,具有创伤性,主要通过将支架开通闭塞的血管置入进行治疗,但术后若形成血栓则会再度闭塞已开通的病变血管,并形成新的血管病变,不仅对治疗效果产生严重影响,还对预后不利[5]。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6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效果,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血栓素B2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进一步表明氯吡格雷在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1] 王鸣燕,魏琳萍.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疗效[J].安徽医学,2014,2(4):504-506.

[2] 钱晓蓉,杨素云,贺清明,等.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疗效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5,13(2):30.

[3] 尹恒冲.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J].临床医学,2015,8(12):58-59.

[4] 冷建洪,邓小军.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6):77-78.

[5] 李立志.氯吡格雷在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7(2):189-190.

R541.4

B

1671-8194(2017)08-0178-01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