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肝颗粒异病同治机理探析

2017-05-05 08:02姚济白李建梅杨希2王寅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4期

姚济白+李建梅+杨希2+王寅

摘要:昆明中药厂生产的舒肝颗粒临床应用多年,在治疗妇科疾病、皮肤科疾病、神经精神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方面临床效果显著,本文从舒肝颗粒的来源、组方理论、组方特点等方面探析其异病同治的机理。

关键词:舒肝颗粒;异病同治;郁火

中图分类号:R289.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4-0027-03

舒肝颗粒是依托云南四大名医、姚氏医学流派第5代传人姚贞白先生的组方思路、用药习惯,由昆明中药厂研发出的在滇中地区乃至全国家喻户晓的中成药。

1舒肝颗粒来源

舒肝颗粒主要由当归、白芍、白术、醋香附、柴胡、茯苓、薄荷、栀子、牡丹皮、甘草组成,来自经方丹栀逍遥散。逍遥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集疏、养、柔于一方,有调肝治郁之效[1],原方主治驳杂诸疾:“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悸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减食嗜卧及血热相搏,月水不调,脐腹胀痛,寒热如疟,又治室女血弱阴虚,荣卫不和,痰嗽潮热,肌体羸瘦,渐成骨蒸”。逍遥散衍化出了许多有效良方,代表方如丹栀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形成了逍遥散类方[2]。丹梔逍遥散出自明·薛己《内科摘要》,“加味逍遥散治肝脾血虚发热……或月经不调,肚腹作痛,或小腹重坠,水道涩痛,或肿痛出脓,内热作渴等症”。舒肝颗粒(昆明中药厂生产)是在丹栀逍遥散的基础上去掉煨生姜加香附而成。方中加入醋香附增强了疏肝理气止痛的作用,重点治疗肝气不舒、肝郁气滞的症状,对于心烦意乱、胸腹胀闷、口苦咽干、略有郁热以及黄褐斑等症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既能缓解工作对女性的压力,也在潜移默化中,调整身体阴阳平衡,散热清凉,令女性心情舒畅、舒爽无限。

2昆明姚氏中医学术观点

由清乾隆末年传承8代,历时250余年的昆明姚氏中医学,本着“以阴阳气血为整体,以气化原理为辨证线索,因人、因地、因时为治疗特点”的独特的学术观点。以“辨证机要,首重肝脾冲任;因证立法,旨在运转机枢;详审病因,强调郁火为患;熟谙标本,治分层次缓急;善用逍遥,循古而有创新”为诊治特色。姚氏医学流派尤擅妇人病诊治,历代均有造诣颇高妇科传人,享誉云滇;是第1批国家中管局中医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全国十大妇科流派之一,纳入第4批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1“郁火”之理论全国名老中医、云南姚氏妇科流派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姚克敏,在总结先辈们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郁火”为患的病机理论,认为郁火是导致多种妇科疾病的常见病机。《傅青主女科》“妇人有怀抱甚郁,口干舌渴,呕吐吞酸,而血下崩者。”“妇人有经前腹疼数日,而后经水行者……而肝中之郁火焚烧,内逼经出……。”均提及郁火是妇人疾病常见病机。

2.2“郁火”之成因

2.2.1女子“气有余,而血不足”女子“以血为本”,月经为血所化,妊娠需精血养胎,分娩最易失血伤血,且乳汁由血转化而成。若动血耗血则气血失衡,气有余则阳气偏盛,血不足则阴血亏虚,而成“郁火”。

2.2.2女子“多郁”女子若七情过激、情志失调,则气机郁结不畅,导致损伤脏腑精气、阴阳平衡失调、气血运行失常。气有余、血不足则成“郁火”。

2.3“郁火”之表现上焦:头昏头晕,或头目胀痛,双目干涩,唇干口苦,咽燥咽痛;中焦:胸闷气短,乏力懒言,乳房胀痛,胁肋胀满,脘痞嗳气,嘈杂吞酸,纳少不饥;下焦:阴中灼热,带下色黄,尿道不适,尿频短黄,大便干结或不爽。

2.4“郁火”之治法

2.4.1清润疏达法“清”者禀辛凉清透之性,达清热保津,截断传变,毋绝化源之目的;“润”者择濡养培津之能,与清者相和,润泽肝木,养阴生水,热潜火灭;“疏”者具疏浚疏导之功,可疏利调气,解郁行滞,和顺气血,藏泄有序;“达”者选通达通透之意,使气机调畅,血行循轨,运化如常,郁热自平。

2.4.2移情悦志法让患者宽怀释疑、乐观自信。详细解释病因病理,分析各种可能影响疾病的因素,引导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4.3“郁火”之方药姚氏丹栀逍遥散在原逍遥散基础上去掉性温动火的煨生姜,加凉血灵动的丹皮、栀子,余随症加减。姚氏丹栀逍遥散清肝柔肝疏肝、和胃健脾、养血润燥、调益冲任。

牡丹皮《滇南本草》:“丹皮,味酸、辛,性寒,破血,行血,消癥瘕,破血块,除血分之热,坠胎”。栀子《本草汇言》:卮子(即栀子),味苦,气寒,气薄味厚,轻浮上行。气浮而味降,阳中阴也……清气凉血,朱丹溪云:散三焦火郁之药也。方氏云:盖栀之为性,可升可降,气味虽居苦寒,而气本轻清……所以三焦浮游之火,六郁气结之火,皆可清也。”

随症加减,清火散热加竹茹、白薇、荷叶顶、绿豆,其味薄透邪;理气解郁加苏梗、佛手、川楝子、荔枝核,其疏而不燥;养阴生津加玉竹、百合、芦根、麦冬,其滋而不腻;补益气血加黄芪、太子参,其补而不滞;健脾除湿加薏苡仁、白豆蔻、扁豆,其和胃悦脾;化瘀行滞加苏木、藕节、桃仁,其行而不破。

3舒肝颗粒

3.1舒肝颗粒方解方中柴胡入肝经,疏肝解郁,调气清热,通达表里;香附疏肝解郁,调经止痛,与柴胡共为君,增强理气疏肝功效;当归、白芍养血和营敛阴,滋养濡润肝木;茯苓、白术健脾益气,培育中土,使营血生化有源,土旺木达,木气得升,气机通畅,升降有节,当归、白芍、茯苓、白术共为臣药;佐以丹皮、栀子清热凉血,泻火除烦;佐以薄荷疏散气郁,透达郁热;甘草调和诸药,生用亦可清热为使药。全方共奏疏肝理气,散郁调经之功效。舒肝颗粒首重肝脾冲任旨在运转机枢,方中诸药多入肝脾两脏,以治肝为中心,养肝、调肝、疏肝、健脾,兼清郁火,使气机通畅,升降有节,木达土旺,气血和顺,脏腑功能藏泻有序。舒肝颗粒是在姚氏丹栀逍遥散的基础上加用香附,香附首载于《名医别录》“味甘,微寒,无毒,主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气,长须眉”。《滇南本草》:“香附……调血中之气也,开郁气而调诸气,忧郁开而疾病不生,开郁调气要药,女人之至宝也”。

3.2舒肝颗粒组方特点

3.2.1整体辨证观在全面了解病情的基础上,强调对疾病本质的指向性,其目的在于治病求本。

3.2.2因地、因时制宜云南省“冬无苦寒,夏无炎热,温燥凉爽,四季如春”,全年气温变化不大,多为干燥气候,春季易感受燥邪为病[3]。肝脏体阴而用阳,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旺之时燥邪夺耗津液,敛涩气机的特点挫伤肝气之性,则表现为肝经的证候,肝气不舒可致情志抑郁、胸胁胀痛、月经不调、闭经等,可予疏肝、养肝、柔肝、清肝等治法,宜用柴胡、薄荷、当归、芍药。《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治肝当先实脾,中土健运则风木不乘,可予健脾益气、健脾和胃、运脾化湿等治法,宜用茯苓、白术、甘草。

3.2.3运转机枢,以“和”为治姚氏医学认为,女子以血为本,以气为动,机体功能正常,贵在气血调和。注重气化在体内的演变过程,姚氏医学流派治疗大法“运转机枢”为妇科诸疾治疗宗旨。因三焦是诸气上下运行的通道,主持一身之气,通行原气以达周身,是人体气机活动的始终,故须重视三焦气化对全身的调节作用。“运转机枢”为姚氏医学流派治疗妇科诸疾之大法。治上焦,清轻疏达,宣扬卫气,鼓舞正气,布散气血精微以濡润五脏六腑四肢官窍;斡旋中焦,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升清降浊以开通气道,上可透达上焦,助肺气伸展,心气运动,肝气升发,肾气上济,下可培补下焦,充实先天,化生精气,助肾气摄纳;治下焦,清润疏调,通利水道,调畅肝气,盈盛冲任,精血满溢,渎道传导开合有度三焦合治则气血调和,阴阳平衡,经孕产乳,顺理而成。

舒肝颗粒全方药物性味平缓,以“和”为治,寓四君、四物气血双补之义,而无党参、熟地滋腻难化之弊;具四逆散疏肝理气之功,而无枳实燥烈破气之性;有丹栀之清泻郁火,而无石膏、大黄之苦寒伤阴;加入香附,理血中之气,利三焦,解六郁,能和能降,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肝脾并治,气血兼顾,有补有疏,有清有养,补而不滞,行而不破,寓补于调之中,是一个运转机枢的有效方剂。

3.3舒肝颗粒异病同治舒肝颗粒可以调益肝脾冲任,稳恒升降之枢,和畅气血阴阳。据姚氏医学流派用药特色及历代用方经验,调肝“疏泄调达之功”;助脾“温煦散精之力”;益冲脉“渗灌之能”;实任脉“当养之权”。运转枢机法则,中焦气化正常,升降之枢有序。上可“散精于肺”,“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流于四藏,气归于权衡”。下可荣养肝体肝用,渗灌肾精肾气,使下焦气血充盛,益后天以实先天,使机体“动力充足”舒肝颗粒既是疏肝健脾、调达冲任的首选方剂,也是运转机枢的有效方剂,对不同疾病在一定病变阶段所表现出的肝郁脾虚、郁火内蕴等病理改变,均可运用异病同治之原理用舒肝颗粒进行治疗。因而能广治妇科经带胎产乳诸疾,经临证加减化裁,还可用于内科、消化科、皮肤科及神经精神内分泌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3.3.1妇科诸疾月经不调:各种月经不调,如月经先期,月经过多,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伴明显心烦易怒、经前乳房胀痛、两胁胀满等肝经郁热症状的月经疾病,均可使用舒肝颗粒进行治疗。

3.3.1.1乳腺增生症(乳癖)育龄妇女发病率15%左右,占全部乳房疾病75%以上[4],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临床见乳房肿块,经前肿痛加重,经后减轻,生气或精神压力过大疼痛加重。近几年乳腺增生症的发病呈增高并有年轻化趋势,有人采用消结安胶囊联合舒肝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显著[5]。

3.3.1.2经行头痛每逢经期、或经前经后头痛,伴随情志抑郁,心烦易怒,头晕目眩,口干口苦,胸胁苦满,舌红苔薄黄,脉弦。舒肝颗粒诸药合用有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镇痛镇静,提高痛阈及缓解精神紧张之效,达到了治疗头痛之目的[6]。

3.3.1.3更年期综合症月经变化、面色潮红、心悸、失眠、乏力、情绪不稳定,心烦易怒等症状,舌红苔黄或少,脉弦细。舒肝颗粒对更年期潮热症状、不稳定情绪及由此引起的失眠症状有其独特效果,其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中效果肯定,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的特点,值得临床关注[7]。

3.3.2皮肤科疾病痤疮(郁火内蕴型)、黄褐斑(肝经郁热型)、银屑病(肝郁血热型)均可使用舒肝颗粒进行治疗。

3.3.3神经精神性疾病舒肝颗粒对轻中度焦虑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在心理干预治疗基础上应用舒肝颗粒治疗抑郁症,症状改善明显。

3.3.4消化系统疾病舒肝颗粒对肝郁气滞型腹痛、胃肠道功能紊乱、功能性胃肠疾病症状的改善有明显作用。

3.3.5内分泌疾病舒肝颗粒配合小剂量甲巯咪唑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可改善甲状腺功能,调整机体自身免疫功能,明显减少甲状腺药物的不良反应,降低甲亢复发率。

3.4舒肝颗粒与他药对比红花逍遥与舒肝颗粒均可治疗胸胁胀痛、月经不调、黄褐斑,但其药物包含红花、皂角刺、生姜,主要偏于治疗瘀、寒。坤泰胶囊多用于围绝经期,具有滋阴清热功效。舒肝颗粒偏于疏调清热可适用于任何年龄段。解郁丸与舒肝颗粒均可治疗胸胁胀满、心烦失眠,但解郁丸偏于养心安神。九味镇心颗粒用于失眠、贫血、神经衰弱,病位在心脾,舒肝颗粒病位在肝脾。

益母草颗粒是单方药,仅具有益母草一味药,其可用于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绝、产后子宫修复不全、产后出血时间延长、月经量少,但其药味少,量少力弱。莉芙敏为黑升麻提取物,主要用于围绝经期综合征。乌灵胶囊是乌灵参粉,其与舒肝颗粒均可治疗心烦。主要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心烦、失眠健忘、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少气懒言。舒肝解郁胶囊主要成分贯叶金丝桃、刺五加,可用于肝郁脾虚,引起的轻中度单相抑郁症。其与舒肝颗粒均可治疗肝郁脾虚。

以上8个药物与舒肝颗粒主治症状基本都有共同之处,其中,益母草颗粒、莉芙敏、乌灵胶囊、舒肝解郁胶囊均以单味药或者两位药组成,在主治上所治疗的病证单一,且单味药与复方相比较,在功用以及疗效方面都稍有欠缺。

4总结

舒肝颗粒组方精当,配伍有明确的君臣佐使、四气五味等传统中医药理论做支撑,加之有上千年渊源的逍遥散以及姚氏医学流派2百多年的临床使用心得。全方所蕴含的调理肝脾冲任、运转升降之樞,和畅气血阴阳的奇妙功效,使舒肝颗粒的运用视野得到了拓展和延伸,因而在临证中,无论是从诊治病种的范围,还是疗效的确切性和持久性等方面,都更为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阎兆君,彭伟.难病奇方系列丛书—逍遥散[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241.

[2]何伦,顿宝生.逍遥散类方鉴别运用[J].陕西中医,1985,6(2):80.

[3]郑进.云南春燥概念的提出及其临床辨治[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5):923-925

[4]李瑞.舒肝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77.

[5]王雪琴.消结安胶囊联合舒肝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指南,2013,7:679.

[6]王伟.舒肝颗粒治疗肝郁化热型经行头痛[J].医药论坛杂志,2008,1:73.

[7]赵爱民.舒肝颗粒在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