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为何会“传染”一家人

2017-05-05 14:29杨川
人人健康 2017年9期
关键词:遗传病易感性传染

杨川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平均期望寿命的延长,人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夫妻之间、子女之间甚至大家庭成员间,罹患同一种疾病或多种疾病。其中,以家庭为单位出现的“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肥胖、胃炎、大肠癌、肺癌的聚集现象尤为严峻。因此,在社会上慢慢流传出一种说法“慢性病会传染”!

慢性病危害远高于传染病 对于慢性病概念比较专业的描述是:“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在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中,把慢性病归纳为: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和口腔疾病,以及内分泌、肾脏、骨骼、神经等疾病。从这里看,慢性病应该是不传染的。

虽然慢性病不传染,但得病的人数更多,危害比传染病更剧烈。

相似的生活习惯成重要诱因 为什么慢性病也会具有像传染病一样的聚集现象呢?首先,这些疾病大多数都有“遗传易感性”,也就是在多基因遗传病中,若干微效致病基因的累加作用,使带有致病基因的个体具有患病的遗传基础。这种由多基因遗传基础决定的患某种多基因遗传病的风险称为易感性,所以易感性仅指个体的遗传基础。而易患性与发病阈值在多基因遗传病中,由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一个个体是否易于患病,称为易患性。当一个个体的易患性高达一定水平即达到一个限度时,这个个体将患病,这个易患性的限度称为阈值。这样,连续分布的易患性變异就被阈值划分为两部分:大部分为正常个体,小部分为患者。阈值代表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发病所必需的、最低的易感基因(即致病基因)的数量。

夫妻、子女或者大家庭成员,长期遵循相同的饮食、睡眠、居住环境等,极易导致家庭成员患上同一种疾病。例如,一家三口喜食油腻、动物内脏,非常容易造成家人患脂肪肝。同时,一些慢性病的微效致病基因也通过遗传方式可在家族成员中散布,这样就很容易“群体性”发生某种特定的“慢性病”,这种情况不是“传染”,而是“遗传”加“环境”共同导致的结果。

良好生活习惯是预防慢性病的最佳方法 针对这种情况,最好的方法是建立家族性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不吸烟,少喝酒,不要吃过于油腻或甜的食物,加强身体的锻炼等等,以降低得慢性病的可能性,减少遗传易感性的作用。

猜你喜欢
遗传病易感性传染
Our Mood Can Affect Others
NRG1-ErbB4基因多态性与局灶性癫痫易感性的关系
高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新技术可诊断罕见遗传病
一类具有非线性传染率的SVEIR模型的定性分析
CD14启动子-260C/T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
α1抗胰蛋白酶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研究
TLR9和VDR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