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激流回旋项目训练体系中的作用及意义

2017-05-05 17:56徐立波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作用

徐立波

摘要 功能性身体素质力量训练已经涉及到竞技体育项目的每个角落,其功能性身体素质的训练主要以运动链和运动三维平面中的加速、稳定和减速的动作训练为主。本文通过研究发现激流回旋项目环境导致身体不管在冠状面、矢状面还是水平面上都不是稳定,对在不稳定的状态下的稳定协调以及力量的运用都有极其高的要求。激流回旋项目技术的发展都是建立在技术适应外界环境的基础上,所以激流回旋的技术不是简单的周期化的动作,是复杂的随环境变化的。功能性素质训练可以赋予运动员基础的协调、稳定、反应以及正确动作模式的储备。功能性素质训练在激流回旋训练中是不可缺少的,但不是说他的重要性就超越了一般训练或专项训练。三者是相辅相成的,从一般训练到功能性素质训练到专项训练是互相衔接。

关键词 激流回旋 功能性身体素质 训练体系 作用

一、前言

顺应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体育竞赛以及项目本身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国际划联在激流项目中推行了比较大的改革,主要体现于各个大洲开展的国家进一步增多、项目影响加大;高水平国家逐渐增多,运动员竞技水平接近;世界杯系列赛制逐步完善、比赛轮次及选拔模式的改变加大了运动员之间的竞争;比赛距离的缩短和水门设置的相对减少对运动员的快速力量、速度、全面技术以及心理智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先进国家的训练思路和方法手段不断完善,高科技手段全面介入训练竞赛的各个环节因素。由此说明,在未来激流项目的发展过程中,科技的先导作用将进一步显现,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会更强、素质更加全面,比赛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女子运动员的技术男性化,项目的产业性和比赛的商业化运作将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功能训练已经从一个新词逐渐被人熟知。目前,它是一个运动康复与体能训练界都接受的一个概念。不过对于功能训练的概念,各专家学者的观点各有不同,美国国家运动医学学院(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ports Medicine)将其定义为:所有功能训练形式都包含有运动链和运动三维平面中的加速、稳定和减速的动作。稳定性可以指任何一个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程度。稳定性可以保障肢体之间进行动量及力的传递。稳定性差,肢体之间的动量和力在传递过程中被损耗,从而使技术的经济性受到影响。稳定性并非完全是力量的表现,而是通过提高力量、协调能力、平衡能力以及动作的有效性来提高身体的控制能力,可以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类。静态稳定性是对姿势和平衡的保持。动态稳定性是对维持动作的产生和控制,它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灵活性、柔韧性、力量、协调能力、局部肌肉耐力、心血管能力。注重人体动作模式及身体姿态练习,整合身体各项素质用于优化人体最基本的运动能力,对动作模式、脊柱力量、臀大肌激活以及运动弱链、主动恢复与再生环节进行系统优化,达到提高专项能力的一种训练理念和方法。激流回旋项目在2005年左右在刘爱杰博士的带动下,最先开始引进相关的训练体系,并在摸索中逐渐成长。

二、激流回旋项目项目特征

(一)激流回旋运动环境

激流回旋皮划艇项目是在复杂、多变的水流环境下具有技术多樣性的竞速类体能项目,激流回旋运动要求稳、快、灵,准确地通过复杂水流中裁判或特定人员根据水流特点及规则随机制定的特定线路。对水流的熟悉、技术的娴熟,灵敏的反应及协调、清晰的头脑是良好激流技术的保证;以手臂、肩部、腰背等部位肌肉为主的用力腹、腰部位肌肉关节为支撑和传导是激流回旋运动的主要肌肉用力特点;要求队员在具备强大的上肢、肩、背力量的同时注重腰肌、腹肌、臀髋部肌群,即核心区域的锻炼使桨叶在水中的动力能够流畅的传导至船上减少无效桨。对船的方向、重心能把握自如及时调整对不同的水流变化做出反应。运动员在比赛中既要利用水流产生更大的动力和速度又要克服自身体重和水流的巨大阻力快速完成“过门”全程比赛要完成18-22个水门所需要的是爆发力、速度耐力、力量耐力以及核心能力。即使是同等水上技术和同等的“陆上”力量和测功仪能力条件下,运动员在水上能力表现差别仍然很大,这说明了水上能力与陆上能力的差别,其中一个本质环节可能就是水陆力量的骨骼肌收缩基础的不同,换句话说,水上的等动力量与陆上力量由不同的肌纤维群参与,即使是有相同的肌纤维,其收缩性质的生理和能量化学过程也不相同。这就体现出功能性素质训练的价值,它有效的整合陆地训练与水上训练,功能性素质训练是激流回旋项目一般性基础训练与专项训练之间的纽带,是激流回旋项目训练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激流回旋项目专项技术与功能性素质训练

激流回旋是复杂的高级技术项目,但更是竞速类项目,前进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前划,这样的技术要求我们的运动员应该首先以前划技术中的主要肌肉为训练主线。同时激流回旋的规则规定了不同位置的回旋门,那么转向也是激流回旋的主要技术动作,除了与前划大体一致的肌肉力量需求以外,还需要有强大的提供转向动力的肌肉群。在提高控船能力方面除了自身身体素质的提高外更应熟悉水流情况激流中的主水流采用船划平稳不应使船上下起伏为原则进行划行避免船的起伏造成船头进入水中或其它不利于前进的阻力产生。回流区船身应压船至主流方向横渡船身应压向下流方向避免与水流发生对抗产生不必要的晃动。过落差大的水流时应努力使身体后仰首先使船头抬起越过浪谷进入浪峰然后控制船尾不至太下沉而使船相对平稳的通过落差继续前行。在激流中保持大于或等于水流速度的船速对控船会起到积极帮助。在这些过程中腰腹不仅要起到支撑作用使身体重心在船行中少改变或不改变使船平稳更要起到划桨力量产生的动作效果向船艇的转移。即使通过强调如何与水上动作保持一致,大部分收缩肌纤维相同,但工作状态不同,陆上多是等张收缩,水上全是照顾到全身平衡控制的等动收缩,内在的代谢机制、酶学反应、神经控制、能量转换过程等都都有质的不同,水陆不同的训练,带来不同肌纤维不同的适应,朝着水陆动物进化适应的运动方向,时间越长,面临的问题越可能不是转化,是肌纤维的短期“进化”。在划船高水平技能阶段,需要发展、巩固由水感、船感和自身本体感觉一起组成的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特有基础技术感觉,而发展皮划艇激流回旋这种特有的技术感觉,保护意识、加速度的连惯性等,即使在陆上力量训练、荡桨池训练教学中无论如何应强调保持与水上一致,通过都无法真正完全做到。比如,谁又能保证运动员在拉测功仪时更多注意拉桨轨迹和身体位置呢?因为我们只能量化评价她们的功率值,功率值产生的背景和到水上的价值无法澄清和评判,水陆功率输出有着生理本质不同内涵。功能性素质训练针对不同项目和不同运动水平制定合理的训练安排来改善运动能力。功能训练不同于传统的力量训练,它更加突出人体动作模式的精准及神经肌肉系统的控制;更加强调脊柱力量在运动中发挥稳定、协调、维持人体合理姿态的作用;更重视臀大肌主动发力、身体姿态的正确及动力链间的有机整合。水感、船感与技术动作合一,人、船、桨通过动力链以及躯干肌群稳定性整合在一起。激流回旋皮划艇不是一味的向前划,更不是一成不变的恒定节奏,而是需要根据布门、水流、时间、空间、力量和能量储备(如果是双人艇,可能还有两个人的用力配合),按照合理有序结构的变向速度和变向运动,所以节奏能力非常重要,每一个动作的用力强弱、时间间隔的长短,运动幅度的大小以及动作频率的快慢均取决于运动员的节奏能力。

(三)激流回旋项目的功能性素质训练原则

激流回旋运动员需要应对多变、复杂及诸多不可预测的环境。应变能力是运动员根据对水流的认识和对自身状态的感知,通过快速分析和决策,决定要做什么。要利用瞬间万变的水流,运动员就必须要有在瞬间准确快速的反应能力,如此方能采取合理的技术动作,完成快速过门的这个目的。应变能力除专项训练以外,在准备活动中,身体训练中都可以不失时机地安排一些应变力和反应力的练习,久而久之才能使运动员有一定的储备,最终表现在应变能力的提高上。流回旋皮划艇的技术动作有许多,所以协调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它不像静水皮划艇(周期性的运动),激流回旋在掌握基本技术动作的前提下,还必须有大量的技能储备。因为在比赛中还会碰到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使用更多非正规的技术动作,所以运动员的协调能力一定要好。协调性所获得的训练效益,在学习动作过程中能很快适应并运用。因为协调性好的运动员大脑的储备的信息比较多,运动技能也多,在比赛过程当中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需求,进行最大化的整合;而功能性素质训练在发展的过程中从基本的核心力量训练,逐渐出现了动作模式、支柱力量、动力链、恢复再生、纠正练习、功能动作筛查等一系列的概念。激流回旋项目虽然是简单的坐在艇上,但是依然需要把劃桨的力量以及借用水流的力量、重心移动形成的动能转化的水上。这一系列的训练方法在激流回旋项目中的应用是必不可少、自成体系化的。训练中不可偏颇,选择训练手段应该考虑专项特征。

三、结论

(一)激流回旋项目环境导致身体不管在冠状面、矢状面还是水平面上都不是稳定,对在不稳定的状态下的稳定协调以及力量的运用都有极其高的要求。

(二)激流回旋项目技术的发展都是建立在技术适应外界环境的基础上,所以激流回旋的技术不是简单的周期化的动作,是复杂的随环境变化的。功能性素质训练可以赋予运动员基础的协调、稳定、反应以及正确动作模式的储备。

(三)功能性素质训练在激流回旋训练中是不可缺少的,但不是说其重要性就超越了一般训练或专项训练。三者是相辅相成的,从一般训练到功能性素质训练到专项训练是互相衔接。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国家队体能训练中心编著.身体功能训练动作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2] 尹军,袁守龙.身体运动功能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 齐光涛.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竞技制胜因素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

[4] 许小冬,高敬萍.激流回旋部分专项心理特征和运动员参赛行为调控特征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09):1201-1203.

[5] 徐刚.中国激流回旋竞技运动的奥运发展战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0):1411-1413.

猜你喜欢
作用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