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生物理操作能力的培养途径

2017-05-06 14:49顾益芳
创新时代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课外物理家长

顾益芳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如何更好地发挥物理实验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甚至是物理学科成绩,是课题组成员在“初中学生操作能力与物理的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过程中一直关注的内容。

在实际研究中,我们发现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必须在注重课堂探究活动的同时,辅之以必要的课外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双管齐下的方式,多路径、多方法地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进行训练与提高。下面笔者结合课堂内外的教学实践,简述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几点做法,供同行商榷。

一、课内注重操作规范,在实践中培养正确的操作能力

俗话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要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首先要规范他们的操作技能。按照课题的要求,我们梳理了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的20个必做实验,并相应地设计了操作能力及技能目标,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流程,在实践中不断地规范对学生的操作技能的要求。

【案例】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如下表)

1.阅读—体验—评估—规范

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规范操作能力,自主形成概念及规律并使之内化于心,“阅读—体验—评估—规范”这种学习流程是较为理想的方式。

在实验探究“测量物体的质量”活动中,学习首先从集体阅读说明书(如图1)开始,接着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体讨论书本图片中的错误操作(如图2),然后由小组中的某个学生来指出错误的操作以及正确的方法。这样,不仅减少了教师的讲授时间,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规范了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后,再让学生进行测量活动就显得比较顺利了。

正是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了规范性的训练,所以在一些综合性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只是起引领作用,而无需像原先那样面面俱到地手把手地教学生操作。

2.设计—操作—演示—探究

对于某些能力要求较高的探究活动,可以通过架设桥梁、设计阶梯来逐步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

例如,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活动中,实验设计注重“控制变量法”的使用,所以我们在活动中运用的是整体宏观的设计,将整个实验探究活动拆分成三个相互关联且有层次的学习活动:①设计并制作调光灯;②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③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在设计制作调光灯的活动中,学生通过设计与进行实验熟悉相关电路的连接与调节(如图3)。

教师对学生略作指导后,学生就可以更顺畅地完成活动②、③,很快地进行电路的连接,电压表、电流表的连接及读数,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这样的教学比较流畅,也能够保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较高的学习效果。

通过课堂内对学生操作能力的规范性评价,我们发现学生的操作能力的规范性得到了很大地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物理学科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要求,同时学生也在自我评价中提升了学习积极性。

二、课外拓展思维,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

课堂内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规范性训练,可以加强学生提高对物理实验的准确性。当然,要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笔者以为还要增加各种各样的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因此,我们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外小实验、制作必要的课外小制作,从而不断提升学生自我操作技能,达到激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并提升学业成绩的目的。

根据教材的安排并结合实际,在初二阶段,我们选取了“自制温度计”“再现彩虹”“简易照相机制作”“自制天平”等活动;在初三阶段,我们选取了“自制杆秤”“电子门鈴的制作”等活动。

1.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辅助学生提高操作能力

在小制作活动中,笔者所在教研组的教师群策群力,大量寻找资料,对学生的课外小制作进行充分地指导,使学生能主动并顺利进行实验。

例如,在进行“再现彩虹”的活动中,组内的教师就选取了《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中的“伞套彩虹”“喷雾彩虹”两个实验,以及人教版物理教材中关于“利用平面镜和水进行光的色散”的活动介绍,将这三个小实验添加相应的实验方法,以课外活动指导的形式印制在纸上,并在学生完成实验的同时要求学生拍摄照片。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收到了很多学生的作品。课后,笔者所在的物理组将这次活动中的优秀作品制作成了一次实践活动海报(如图4),粘贴在展示橱窗中。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还相互讨论起实验的注意事项、不同实验的效果等问题。有个平时作业懒散的学生看到自己拍摄的模糊的彩虹照片也入选了,一个劲地央求说要重新拍一遍。学生们的这些表现,让我们感到很欣慰,这不正好说明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操作能力吗?

2.发挥家长的辅导作用,帮助学生提高操作能力

在小制作活动中,我们除了要利用好自身的优势,还要不断发挥家长的作用,让家长来辅导学生进行操作,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开展技术难度比较大的制作活动,而且可以提升家长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更好地让家长指导学生。

例如,在初三阶段的学习中,我们要求学生完成“自制杆秤”的小制作,这是苏科版《物理实验》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中的一个拓展活动,制作要求在实验书上有明确的指导,所以当时我们觉得学生们依葫芦画瓢地制作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当收到作品时,我们才发现,有家长指导的作品比没有家长指导的作品在完成的质量以及美观程度甚至实际使用上都有很大的优势。一般的学生会选择一根吃饭用的筷子,这样的作品是比较粗糙的,而有些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甚至于制作出了可以和实际使用的杆秤媲美的作品来。有一名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选择了钓鱼竿的最上一节作为杆秤的杆子,还从家中找了一个大铁块由家长加工在上面钻了个孔挂上绳子作为杆秤的秤砣。在教师对这名学生大加表扬时,这名学生却谦虚地说,要不是老爸的指导,我也做不出这么好的作品来。

三、结语

通过对课堂内和课堂外的两个主阵地的活动培养,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是充满乐趣的,他们的操作能力在不断地提升,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与日俱增。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初中学生操作能力与物理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编号D/2013/02/639)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课外物理家长
只因是物理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家长请吃药Ⅱ
我不是教物理的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