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地区人才聚集环境优势分析与优化对策研究

2017-05-08 17:57康淑英
科技与创新 2017年6期
关键词:丝绸之路

康淑英

摘 要:要想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和保障。兰州地区的发展是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兰州地区现有人才聚集环境优势,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兰州地区吸引人才回流和优化人才聚集环境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综合性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丝绸之路

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06.006

人才环境作为人才成长和发展的空间,对人才素质的形成与提高具有独特的功能。纵观国内外,人才在流动时,会比较各个地区的人才环境状况,从而选择人才环境较好的区域,以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因此,哪里的人才环境好,哪里的人才聚集就多。

我国东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基础、区位优势等的不同,人才环境有很大的差距。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之后,给西部带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对缩小东西部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很大的机会。但是由于长期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引起的西部地区的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兰州地区能否抓住机遇,吸引人才回流并做好开发和利用,成为了兰州地区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通过分析兰州地区人才聚集环境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兰州地区人才建设的对策。

1 兰州地区人才聚集环境优势分析

1.1 明显的地理位置优势

兰州位于亚欧大陆桥中段,是西部工业重镇,是黄河上游经济中心,是国家向西开放的综合性交通枢纽、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城市,还是“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12个工业中心城市之一。2010年,国家设立的兰州新区是最靠西的国家级新区,位于秦王川盆地,是兰州、白银两市的接合部,地处兰州、西宁、银川3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形成甘肃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门户。

1.2 比较雄厚的科研条件和基础

兰州地区是西北重要的科研基地,特别是在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的兰白地区试验区,目前,具有2个国家高新区、1个国家经济区和3个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智慧城市试点、生物产业基地、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2014年,兰白试验区R&D经费投入占全省R&D总经费的54.5%,占全省GDP的1.6%.此外,拥有以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为主体的各类科研院所和开发机构。兰州分院是中国科学院派出机构,成立于1954年,所在地区院属单位有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各大高校科研实力也不容小觑,其中,创建于1909年的兰州大学是中国著名的综合性重点大学和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之一,其科研综合实力在国内高校中一直名列前茅。

1.3 科研人员引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兰州地区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25万人,拥有两院院士15位,研发人员占全省的57.3%,高级职称人员占全省的79.2%,有相当数量的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学科带头人。近年来,包括“西部之光”在内的多个人才引进和培养项目,为兰州地区经济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20年前,为了缓解西部科技人才匮乏之困,一项名为“西部之光”的区域性人才培养计划由中国科学院率先启动推出,一批批青年科技人才在“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的支持下,扎根西部,建功立业,构筑科研梦想,为服务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推進“一带一路”建设、加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1.4 生态环境建设效果明显

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把兰州大气污染治理列入全省21项重点工作,成立了兰州市大气污染治理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同时,环境保护部与甘肃省签订了省部合作协议,将兰州列为全国大气污染治理试点城市和区域联防联控重点防治城市。在治污方面,兰州各级上下一条心,从“污染名城”到“兰州奇迹”,兰州治污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好空气”为兰州聚集了人气、商气、财气。据统计,2013年,兰州中川机场旅客吞吐量增幅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位,兰州市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同比增长28%,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70.77%,生产总值增幅排全国省会城市第四位。

2 兰州地区人才聚集环境优化对策研究

“功以才成,业以才广”。兰州地区环境的变化依靠的当然是“人”这一能动性要素,可以看出,由于各种人才环境的优化,近年来表现出人才回流的现象。目前,主要研究如何将人才资源有效组合,将各种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最终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持续、协调发展。

2.1 依托兰州新区打造一流科研园区

应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优先保障科研用地刚性需求,提升科研基础设施及后勤保障水平。依托兰州新区,调整优化科研园区布局,建设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环境宜人的一流园区。加强科研协作支撑平台建设,推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围绕研究实验基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信息网络、科学数据、科学文献等领域的共建共享,整合在兰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等创新资源,确定关键岗位,完善人才引进、工作条件、鼓励措施、社会保障等一整套人才政策体系。

2.2 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环境

配合国家相关政策,深化科技评价制度改革,探索建立适

用于西部地区科研机构的新评价体系和方法,实施动态调整和择优支持政策。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形成较强的产业发展能力和市场配置能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良好环境,强化技术合作交流,实现“产学研”深度整合;制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配套政策和制度,明确科技人员成果转化的权利和义务,建立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从事成果转化工作的人事管理新机制;完善股权激励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收益分配比例,以未来事业发展留住人才。

2.3 创造便利条件,保持灵活性

按需引进人才,打破僵硬的人事制度,可以采用长短期、特聘兼职等灵活的形式为区外人才搭建平台,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社会氛围。努力创造科研骨干再学习和不断成长的机遇和条件,大多高素质人才比较看重发展机会,加强与各地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共建,提供国外研修学习和培训机会。完善科研人员后勤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通过建改购租等形式解决科研青年骨干安居问题,提供优厚的待遇,为子女入学提供保障,全方位为科研人员解除后顾之忧。

2.4 恰当的岗位配置,使人才发挥最大效用

引进的高素质人才,一定要恰当使用。实际中,常见因为没有处理好人才管理工作,而使其在个人发展中不顺。当个人的发展标准或目标与实际岗位有较大的差异时,必然造成人才的流失。因此,一个人才是否能用好留住,取决于单位对引进人才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人才长期未来发展的关注。用人单位人事部门要有识别人才的“伯乐”眼光,用好人,用对人,使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干劲十足,才尽其用,并对未来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程桢.人才聚集环境效应与中西部地区人才聚集环境的优化[J].宏观管理,2006(03).

[2]刘志红.我国中西部地区人才回流的可行性及对策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06.

[3]刘亦晴,于晶,许春冬.中西部地区人才环境评价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0(06).

猜你喜欢
丝绸之路
2016年《丝绸之路》文化版总目
新疆向西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灰色关联分析
古代丝绸之路行旅佛教徒的新闻传播活动
丝绸之路背景下西安旅游业国际化发展对策建议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文化交流
浅析“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新疆与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合作的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国际物流港建设的思考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
中国“丝绸之路”迎来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