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企业在印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2017-05-08 21:35李俊强
祖国 2017年7期
关键词:印度政府莫迪印度

李俊强

印度市场虽大,机会虽好,但想在印度生存下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中资企业在印度投资、生产、经营都面临诸多难题,既有基础设施薄弱等“硬件”方面的困难,也有法律、税收、准入政策及社会文化等“软件”方面的问题。

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是促进一国经济发展和吸引外来投资的驱动力之一。而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机场、公路、水电建设、市政管理等还很薄弱。首先,水电供应问题是中资企业不得不面对的大问题。其次,印度的交通运输网络对其投資环境是一个巨大的制约因素。印度的港口阻塞,铁路运力不足,公路状况糟糕,地铁也是在建设过程中。

在印度投资的隐性成本比较高,大约占企业生产成本的5%左右,这里面包含了各种繁琐的手续审批、评估、征地以及使整个项目运作起来的各种非显性开支。这种法律体系的复杂性主要是因为印度法系传承了英国法系,又加上本土特色及专业的法律用语,所以给中资企业及中方律师造成极大困扰。

印度是联邦制国家,除了中央税(CST)外,各邦还有形式各异的地方税(LST),一般很难搞懂。一些中资企业由于不了解印度税法,在运营中可能会被重复计税。

依据现行的印度《土地法》,企业征地需获得80%受牵涉家庭的同意。在莫迪政府积极推进下,2015年4月印度下院通过了《土地法》修改草案,规定印度工业走廊建设以及高速公路、铁路网建设等“公共用地”,政府可不经农户许可以市场价收购,同时补偿给农户每家一个工厂工作名额。但是同年9月,该修改草案被宣布失效,莫迪政府的“土改”以失败告终。“土改”困难的根本原因是印度是土地私有化国家,总理也不能强逼只有两亩地的农民。

印度的中资企业,在管理印度底层劳工时面对很大的挑战。印度底层工人由于受教育程度低,对自我要求不高,与中国工人相比,其工作态度和责任心都有很大差距。印度劳工的相关福利及权利保障非常好,相关的评价是,“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享受的却是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印度法律规定:企业拥有20人以上,必须有“五险一金”;90个员工以上,必须建立工会;雇工超过100人,解聘员工就不是老板的权利,而是地方政府的权利;签署劳工合同必须明确工作时间,加班须有几倍的补偿;等等。

印度政府关于中国工作签证申请和延签的相关法律规定,中国与巴基斯坦工作签材料必须提交中央政府内政部审批。印度政府对中国的工人签证发放得少,每个中国企业会有配额,但是对西方国家的企业无此限制。总之,对中国的签证加以诸多限制,包括学者签证、学生签证等,还有很多研究类型的签证。

工作签证的期限是五年,五年后必须续签,这意味着中企管理人员与本地员工的沟通等会有断续,增加了管理难度。其次,签证的办理期限较长。相比其它国家在印的工作签证,中国人申请工作签证需要提供更多的材料,办理期限一般在三个月以上,还经常不被批准,过程往往比较复杂。印度政府的官僚体系腐败现象严重,向企业寻租和“卡拿要”几乎是家常便饭,而且已经形成了一个政府“中介”产业。

印度是多党制国家,执政党每5年会进行更换,如2014年上台执政的莫迪政府任期到2019年。不同执政党的执政方针会有不同,即使中央层级与地方层级的政党保持了一致,中央与地方邦也会因为印度的联邦制度使得一些大政方针无法保持良好的延续性和完整性。比如国大党政府和现任人民党政府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有时截然相反。低效,是几乎所有中资企业对印度市场的共同评价。

猜你喜欢
印度政府莫迪印度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年华如斯:莫迪里安尼笔下的平民青年
莫迪 印度做上百App表达对总理的热爱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印度借15亿美元修建厕所
印度式拆迁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