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五水共治”管理机制经验及启示分析

2017-05-08 21:04王国灿
祖国 2017年7期
关键词:五水共治管理机制启示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经济飞速发展,浙江省核心河流以及湖泊污染问题日渐严重,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随之,浙江省提出了“五水共治”这一关键性战略举措,有效解决水环境问题的同时,促进地区经济全面发展。因此,本文作者客观阐述了浙江省“五水共治”,探讨了浙江省“五水共治”管理机制经验及启示。

关键词:浙江省 “五水共治” 管理机制 经验 启示

一、浙江省“五水共治”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浪潮中,浙江省核心河流、湖泊等污染日渐加重,出现一系列水污染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比如,钱塘江水污染事件,其无污染情况日渐复杂化。随之,境内多条核心河流已成为“病河”,比如,钱塘江、苕溪,浙江地势又比较平坦,境内河流较多,水流速度并不快,存在较高的污染物交叉污染风险系数,导致浙江省水环境不断恶化,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经济发达的大省之一,浙江省水污染日渐加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全面发展,尤其是河流、湖泊方面的水污染,阻碍该省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如何改善并提高浙江省的河流水环境以及生态现状已成为浙江省重大任务之一。在这一背景下,浙江省政府部门根据各方面情况,提出了“五水共治”这一重要战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以“嘉兴”为例,在“五水共治”作用下,嘉兴市河流水环境状况发生了质的变化,河流水质明显提高,河流各方面已达到考核标准,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地区经济,在其他地区水环境治理方面有着较高的借鉴价值。

二、浙江省“五水共治”管理机制的经验及启示

(一)制定合理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

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说,浙江省的“五水共治”有着明确的水环境发展规划,但水污染治理、水环境改善并不是一件易事,长期性、艰巨性是其显著特征,也就是说,短期内其治理效果并不明显,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治理水污染过程中,地方政府部门必须根据地区水污染具体情况,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准确把握治理水污染的基本思路,动态控制水污染源头的基础上,科学治理水污染。在治理“点、面”污染的过程中,地方政府部门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多方面作用,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合理化处理,但河流湖泊属于复杂化生态系统,如果有污染物进入,污染物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其“迁移、转化”也复杂化,也就是说,即使外源污染物得以有效控制,沉积物中的污染物便会在较长时间内成为污染源,严重影响水态环境。针对这种情况,在治理污水过程中,浙江省应用“五水共治”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自身水污染具体情况,综合分析主客观因素,运用发展的眼光,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解决河流湖泊水污染问题的同时,有效改善地区水环境,促使地区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恢复河流湖泊的同时,构建“生态、健康”型河流,将“五水共治”管理机制变成一种长效管理机制,有效提高自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二)应用协定水污染排标准

在“五水共治”管理机制作用下,浙江省需要根據地区发展情况,应用协定水污染排放标准,合理定价地区水污染排放,明确地方政府部门、地区排污企业、污水处理单位在地区水污染治理、水环境改善方面各自扮演的角色以及权利、职责。在此基础上,浙江省政府部门要根据地区水污染情况,充分发挥自身多样化职能,制定相关的发展战略,促使排污企业、污水处理单位积极以及主动参与到污水治理中,发展经济的同时,有效提高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三)注重水环境质量的提高

在“五水共治”管理机制作用下,浙江省必须注重水环境质量的提高,要通过不同途径借助多方力量共同提高水环境整体质量,必须立足基本国情,以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现状为基点,构建合理化的社会各方参与机制,要借助多样化渠道,比如,手机、网络,加大宣传力度,促使社会各方全方位正确认识生态环境,意识到提高水环境整体质量的必要性,强化其主动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积极、参与到水环境保护中。同时,浙江省需要构建合理化的举报制度、处罚制度,包括专门的监督以及处罚机制,有效解决各类水环境污染是问题,比如,乱放垃圾、企业偷排,准确把握地区水环境具体情况,尤其是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借助多方面社会力量,优化利用科学技术,采用多样化手段提高水环境质量,比如,注重绿色能源的发展、生产工艺的优化,发展集约化养殖、构建绿色农村等。在此过程中,浙江省要从不同角度入手构建合理化的河流湿地,最大化地区河流湖泊的自净能力等,进一步提高地区水环境整体质量。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浙江省必须站在客观的角度,运用发展的眼光,客观看待“五水共治”管理机制作用下取得的成效,要总结水环境治理经验,根据得到的启示,制定合理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制定科学的水污染排放标准,提高水环境整体质量等。以此,有效改善地区水环境现状,促使发展地区经济的同时,生态环境也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具有姣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梁永红.治水倒逼促转型生态兴农美田园——浙江省“五水共治”和农业水环境治理的经验和启示[J].江苏农村经济,2015,(09).

[2]浙江省治水办课题组,陈光耀,王国翔,郑建忠.为有源头活水来——从开化实践看“五水共治”的多重效应[J].政策瞭望,2014,(12).

(作者简介:王国灿,浙江美丽乡村经济文化研究院,职位:执行院长,研究方向:法学,新闻与文学,美丽乡村文化,品牌文化,特色小镇文化。)

猜你喜欢
五水共治管理机制启示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五水共治”视阈下高校生态德育建设研究
发挥媒体作用 助力“五水共治”——《绍兴日报》推进河长制报道的实践探索
杭州“五水共治”公众参与调查与对策探究
顺势而为 勇担责任 发挥优势 学校召开“五水共治”专题工作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