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职业倦怠问题的探讨

2017-05-08 19:24王昊
祖国 2017年7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高校问题

王昊

摘要:近些年来,伴随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使得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所面临的工作压力日益增大,职业倦怠问题日益增多。由于高校思政工作水平会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必须要对高校思政辅导员的职业倦怠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并且找到有效的应对措施。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职业倦怠问题,并且提出应对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 思政辅导员 职业倦怠 问题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巨大进步。与此同时,也促使更多的高等院校得以建立以及扩招。所以,每年高校学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各大高校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也日益重视,这也对高校思政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更大挑战与压力。所以,高校思政辅导员极易会在巨大压力下产生职业倦怠问题,这就影响到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必须要深入分析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职业倦怠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予应对。

一、高校思政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一)工作角色多样,定位比较模糊

对于高等院校的思政辅导员而言,其工作比较繁杂,会担任多种角色,必须要与学生进行接触,并且要处理教育教学相关的事宜,所以其角色存在多样性。例如,在学生面前,其担任的是服务者以及管理者的角色,然而在教学方面,其担任的是教师角色,在领导面前,其担任下属的角色。对于其身份的界定并非十分清晰,其原本是重点负责德育工作,然而实际上其担任着学生管理以及个人的双重角色。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其必须要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要担任师生的心理辅导员,而且还要做好学生的行政管理工作。如此一来,就会使其工作量大大增加,特别是其定位比较模糊,角色多样性,因此也就可能会使其无法清晰地对自己进行定位。

(二)缺乏足够的社会认同感以及职业待遇

当前,在高等院校中负责科研以及教学工作的教师,其薪酬水平也会与其实际工作进行挂钩。然而,对于高校思政辅导员而言,因为其日常事务比较繁忙,所以也就极少参与授课活动,更是很难有时间进行学术研究工作。这就会造成其科研经费以及课酬要少于其他的科任教师,导致其薪资水平相对较低。但是,其担任的工作却比较繁重,所以这也就会导致其心理可能會存在一定的不平衡以及失落感,缺少社会的认同感,因此极易会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到其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效率,这也是造成其职业倦怠问题的一个原因。

二、解决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职业倦怠问题的对策

(一)做好心理干预工作,加强辅导员的抗压能力

高等院校要充分重视辅导员的心理情况,为其提供相应的心理干预工作,,这样才能够使得辅导员具备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归因训练。此训练能够有效地加强个体的内控能力,使其能将事情的起因归结为可以有效控制的因素,这样就能够使得个体的工作热情得到有效提升;二是应急训练。此训练能够使得个体以更加客观、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各种问题,并且可以积极地采用有效措施解决问题,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有效防止由于逃避问题而引发的工作懈怠;三是情绪转移。此方法能够帮助个体以更快的速度从情绪低谷当中走出来,并且可以通过心理治疗等方式有效地缓解压力,宣泄内心存在的不良情绪,使得情绪处在可控的状态。高等院校要建立完善的心理辅导以及心理咨询机构,这样在思政辅导员尚未出现思维倦怠或是在出现此现象的早期,学校就可以为其及时提供的关心与呵护,能够及时对其进行疏导,从而使其能够防范或者是控制职业倦怠问题,能够树立良好的职业信心。

(二)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提升工作热情

为了能够有效地确保高校思政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效解决思政辅导员的工作倦怠问题,那么各大高校就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要在评价以及考核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即时性的可量化考核指标,要尽可能少地从显性效果的角度出发对思政辅导员的工作进行考核。要充分重视对其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工作情况及学生满意度等方面对其进行考核与评估,从而有效地确保考核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科学性。要引导辅导员能够对自己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让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并且学校也要对其作出评价,要实现对这些评价结果的有机结合。并且要实现定性分析及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要将隐性成绩以及显性成绩进行有机结合,并且再结合其职称晋升以及津贴标准等,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地确保考评结果的全面性、综合性以及合理性。而且还要对考评结果进行有效的反馈,这样才能够对其工作良好的方面给予正确的评价与肯定,对不好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批评,促进其不断进步。

(三)做好职业培训活动,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

在培训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做好职业技能的培训工作。学校可以通过讲座、定期培训等方式,帮助辅导员掌握最新的教学资讯、工作技巧,提升其专业能力。并且高校还要做好生涯指导师的认证学习工作,这样才能够使辅导员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能够充分做好思政教育工作;二是为思政辅导员提供进修以及脱产学习的机会。以上海大学为例,其构建了“12345”进修机制,即为在优秀的辅导员当中选择选送1%的人员进行出国进修,选择2%的人员参与校外进修,选择3%的人员参与党校进修,选择4%的人前往区县进行挂职锻炼,选择5%的人参与在职进修思政教育专业学位。这样一来就会使得学校思政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使其能够更好地完成在职工作,有效地调节其身心,树立更加科学更加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其科研水平以及教学水平。

总之,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也使得高校思政辅导员所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大,而且导致缺乏社会认可感以及定位模糊等职业倦怠问题日益增多。这就会影响到高校思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各大高校应该充分地了解高校思政辅导员存在的职业倦怠问题,并且加强对辅导员的心理干预,做好对其的考核与评价工作等,进而更好地激发其工作热情,有效促进其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付晓华,杨琳.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5).

[2]葛昕明,吕林海.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与调适策略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09).

[3]吴彬.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谈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02).

(作者单位:景德镇学院)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高校问题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