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异域文化对唐服饰的影响及其当代意义

2017-05-08 04:18张宸瑄
魅力中国 2017年1期
关键词:唐朝服饰

张宸瑄

摘要: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国力最鼎盛的时期,其对于异域文化的包容、吸收与融合是历朝历代中的典范。作者根据在对西安及其周边的古迹进行考察时的所见所闻,及对史料的查阅考证,在异域文化对唐朝影响的表现中,选取服饰这一方面进行分析。并探求异域文化对服饰影响背后的对于当代具有借鉴意义的唐代文化和外交政策。在传统文化复兴的热潮和全球文化一体化的趋向下,对于盛唐时期如何处理好继承传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关系的探究无疑是具有重要当代意义的。

关键词:异域文化、唐朝、服饰、文化的吸收融合

一、 唐代服饰受异域文化影响的原因

(一)经济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唐代发达的经济为其的政治和文化奠定了基础。唐代的人口、土地、粮食产量都超过了前朝。手工业更是高度发达,纺织印染等部门也有了较大发展,如新疆阿斯塔纳出图的大量包括波斯风格的连珠骑士纹锦在内的丝织品,都堪称世界丝织品的极品。唐代发达的经济为服饰的改变,包括选料、花色印染、手工技艺等,创造了条件。

(二)唐代兼容并包的政策

唐朝有强盛的國力作为保障,且知识分子活跃,这使得唐文化呈现出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的不排斥外来文化的面貌。李唐王室与鲜卑族的关系密切,唐高祖李渊的母亲独孤氏元贞皇后便是西魏鲜卑族将领的女儿,血统的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李唐家族对待少数民族和异族的态度,《资治通鉴》中记载唐太宗言:“自古皆贵中华(指中原),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见其平等宽容的态度。这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唐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正所谓“博采众长”。

在文化政策上,唐太宗李世民不仅在政治上“开明专制”,还在文艺发展上留下足够广阔的空间。在对外态度上唐太宗“并受官爵,同我百僚,所有部落,爱之如一,与我百姓无异”[1]其宽容的政策也基本被其子孙所传承。这就为异域文化对于服饰的影响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在开明宽容的政策下,外国人在长安城汇聚,据史料记载,和唐朝政府有来往的国家,先后有300多个,在当时的长安城内不仅居住着汉族人、回纥人、龟兹人、南诏人,还有大量的外国人, 如日本人、新罗(朝鲜)人、波斯(伊朗)人、阿拉伯人、越南人及印度人等。唐代甚至允许外国人在朝廷为官,如孙光宪在《北梦琐言》云:“唐自大中至咸通,白中令入拜相,次毕相諴,曹相确,罗相劭,权使相也,继升岩廊。崔相慎曰:‘近日中书,尽是蕃人。蕃人,盖以毕白曹罗为蕃姓也。”可见外籍人士在唐为官已不稀奇。乾陵墓前的61藩臣石刻像更是展示了大唐与藩国的密切联系。(图1乾陵藩臣石刻群)这些外国友人的到来不仅友好了唐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还将异域特色习俗传统带到唐朝,潜移默化中对唐包括服饰在内的各方面产生影响。

大唐还广泛吸收外域文化。从南亚吸收佛法、语言学、音乐、美术;从中亚吸收舞蹈、音乐;从西方吸收宗教、建筑艺术甚至体育运动。在文化的碰撞融合中,服饰便呈现出前朝所没有的多样和大胆的面貌。而这种空前的融合和吸收,在中国文化甚至世界文化上都堪称卓越的范例。

(三)唐代社会审美

唐代的经济发达,国力强盛,因此人们青睐雍容华贵大气的服饰。唐朝以丰满浓丽为美,从敦煌壁画及西安出土的大量陶俑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代女性的服饰配色艳丽、造型夸张,男性和女性都较丰满,形成了与其他朝代明显的区别特征。(图2、3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品)

唐代在女子服饰的审美上也颇具包容性,人们对于女性柔美曲线的展示的接受性,对于接受不遮面的开放性,和对于男扮女装等少数民族和异域的服饰的包容与喜爱,更是使异域文化在服饰上产生深刻影响。

二、唐代服饰受异域文化影响的表现

(一)胡服流行

唐前期受到胡服影响,“衿袖窄小”成为一个主要的特点。姚汝能《安禄山事迹》记,“天宝初,贵游士庶好衣胡帽,妇人则簪步摇,衣服之制度衿袖窄小。”胡服包含印度、波斯等很多民族成分在内的民族装束,在唐代风靡一时。为了便于日常生活劳作和骑射,胡服多窄袖紧身。这种紧身的服饰能够展现女性的身体曲线,对于自古服饰宽松的中国女性来说充满了吸引力。胡服传入中国早于唐朝几百年,但在唐朝时,胡服最为日常化普遍化,上至宫廷妇女,下至市井百姓都好穿胡服。胡服的流行还与当时的舞蹈艺术有关,唐代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喜爱胡旋舞。据记载,杨贵妃和安禄山都十分擅长胡旋舞。白居易著名诗作《胡旋女》中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的描写展示了唐代胡旋舞的美丽舞姿,交代了胡旋舞在中原风行的经过。

在唐代诗歌中有不少关于胡服的诗句。元稹的《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法曲》中描写到:“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火凤声沉多咽绝,春莺啭罢长萧索。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韩偓诗《袅娜》:“袅娜腰肢淡薄妆,六朝宫样窄衣裳。”唐代作家张萱的名画《虢国夫人游春图》中也有骑马女子着窄袖服的反映。(图4虢国夫人游春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女着男装

胡服中男女同装,胡服的流行使得唐朝女性开始尝试女着男装。在中国古代,礼教制度要求“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讲究男女有别,“男女不通衣裳”是严格的规定。但是唐代女子率先打破这种束缚,挑战传统,头戴幞头、身穿圆领袍衫、脚穿皮靴,也只有在唐朝这种空前的包容的盛世,才会率先出现这种奇特的现象。乾陵的陪葬墓永泰公主墓的墓室壁画上,就有着男装侍女的形象出现(图5、6永泰公主墓壁画)

当年太平公主以一身男装英姿飒爽极为勇敢地直接在帝后面前起舞,《新唐书》中记载:“主(太平公主)衣紫袍玉带,折上巾,具纷砺,歌舞帝前。帝及后大笑曰:‘儿不为武官,何遽尔?”当朝皇帝不仅没有责怪公主,而是一笑处之,可见盛唐风气之博大包容。

(三)唐代半臂

半臂其形似衫去其长袖,成为宽口短袖衣,其形制与衫齐长。唐女子的半臂是短袖的对襟上衣,没有纽袢,只在胸前用缀在衣襟上的带子系住。半臂的衣领宽大,胸部几乎都可以袒露出来。唐代妇女们穿半臂时,有的把它罩在衫、裙的外面。半臂出现在三国,在隋时已开始流行,但女子穿着较少。唐代以后,女性服饰开始较多地出现半臂。半臂是异域文化(系龟兹一带)传入中原并对中原服饰产生影响的又一表现。可能由于西域昼夜温差较大,“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半臂这种衣物应是与当地的气候相适应而出现。在唐代的永泰公主墓壁画侍女组图中,可见到明显的半臂衣物。(图7 永泰公主墓壁画)

(四)翻领

翻领是胡服的标志之一,在乾陵藩臣石刻像中有一藩臣着左衽装及翻领,由此可见翻领是少数民族及异域特有而非汉族服饰(图8乾陵藩臣石刻像)

唐代官吏的主要服饰为圆领窄袖袍衫,从众多传世图画看来,这种圆领袍衫在非正式场合下流行一种“潇洒穿法”:不合颈下胸上的一段,让袍子前面的一层襟自然松开垂下,形成一个翻领的样子,达到了与胡服相仿的效果(图9圆袍翻领 来源于百度百科)

(五)披帛

披帛,是长条形状的巾子,一般都是薄薄的纱罗裁成,上面有印花,或者是金银线织就的图案。一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带上,再披搭肩上,旋绕于手臂间。披帛分两种:一种横幅较宽,长度较短,多为已婚妇女所用;另一种长度可达两米以上,多为未婚女子所用。 据专家考证,披帛并非中原传统的服饰配饰,同样是从西域傳来。在魏晋时已出现在中原,在唐朝时盛行。女子在裙装外加一披帛,飘然若仙,走步如舞,更加显示女子的柔美。(图10簪花仕女图 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

(六)帷帽

帷帽原属胡装,最开始的样式叫幂蓠。幂篱本是胡羌民族的服式,因西北多风沙,故用幂篱来遮蔽风沙侵袭,原是实用性的,但传到内地,女子用来遮面防止路人窥视。《旧唐书·舆服志》记载:“武德、贞观之时,宫人骑马者,依齐、隋旧制,多著旗,虽发自戎夷,而全身障蔽,不欲途路窥之。王公之家,亦同此制。永徽之后,皆用帷帽,拖裙到颈,渐为浅露……则天之后,帷帽大行,旗渐息。中宗即位,宫禁宽弛,公私妇人,无复幂旗之制。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 写出了唐代由幂旗到帷帽再到胡帽的变化。唐燕妃墓的壁画上也绘有持帷帽侍女(图11图片来源网络)

(七)回鹘装

到中晚唐后,胡服渐不流行,又因回鹘人的大量迁入,回鹘装开始流行。回鹘装翻折领连衣窄袖长裙,衣身宽大,下长曳地,多用暖色,腰际束带,领及袖口均加纹饰。头梳椎状的回鹘髻,脚穿笏头履。花蕊夫人的《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中就写有:“回鹘衣装回鹘马”。在敦煌莫高窟中也发现了明显着回鹘装的女像。

三、唐服饰吸收异域文化的当代意义

(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单从本文所着重研究的唐代服饰文化来看,就足以体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括服饰在内的深远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因此我们一定要了解、认同、保护自身的文化。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曾中断地延续,就在于其特有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是指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能够和平共处,而从不有称霸的倾向。兼收并蓄是指中华文化能够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如果中国文化不是具有包容性而是具有排他性和孤立性,我们就不可能看到吸收众多异域特色的服饰。

(二)继承传统文化

唐代的服饰虽然广泛吸收异域的特色,不断加以改进创新,因时而出现不同的潮流,但在唐后期时,统治者也要求规范服饰,传承传统的服饰文化与形制。且在吸收异域特色的时候,唐朝人并没有照搬照抄,或是彻底抛弃原有传统,而是作了改动和创新,如帷帽传入中原时被加入特色的装饰,在帽檐上增添中华特色的珠宝镶嵌等。在当今时代,我们在解放思想,吸收借鉴外来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应对其进行选择、加工、创造,且要同时回归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文化。

近现代服饰在开放改造的过程中,逐渐西化,融入世界的潮流。

近些年汉服复兴运动掀起热潮,我们尚不能期望在短时间内将一种一度中断的服饰文化彻底的恢复,但在当代服饰的发展中,我们也应积极传承优秀的服饰文化,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且由于近现代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及其活动范围、生活内容的极大改变,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古代女子的服饰。一方面,若保留其大部分的形制特点,可以将汉服等传统服饰进行改良,与流行元素和西方形制融合,进行改造,使其具有实用性、时尚性、传统性和创新性。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选取中华服饰的特色性元素加入到现代服饰中,包括交领、盘扣、图案、刺绣等。例如市面上的“五色风马”女装品牌将大量刺绣、盘扣等传统元素融入现代服饰中,不失为现代服饰中的一大亮点。

(三)吸收借鉴外来文化

唐代服饰上影射出的异域文化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更展现出了一个强盛国家所具有的气度与辉煌。以史为镜,当今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们应从盛唐的繁荣中学会开放与包容,反对“封闭主义”和“保守主义”,积极学习外国先进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参考文献:

[1]《论唐代本土与异域服饰文化的融合》天津师范大学 左毓

[2]唐朝服饰、半臂、回鹘装、帷帽 百度百科

猜你喜欢
唐朝服饰
去海边吧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猜朝代
试论历史上真实的隐太子李建成
唐朝休闲文化对后世影响几何
Wearing History
唐朝三省制浅析
做自己个性本色 COCO薇服饰
舌尖上的异域风情
信安王祎传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