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第一民居”胡宅

2017-05-09 01:36安宁
中华民居 2017年2期
关键词:胡氏宅子古民居

“西北第一民居”胡宅

如今,以胡氏民居为代表的天水古民居已艰难地走过了近400年的蹉跎岁月,是天水这座历史名城的见证,也是一段伫立于繁华街市之中的无言历史,是秦州古城特有的珍贵文化遗产。

胡氏民居建筑群是天水最著名的建筑群,由南宅子和北宅子两处隔街相望的古建筑群组成。南宅子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北宅子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距今分别409年和402年。两处古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是天水市现存的明代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被誉为“西北第一民居”。

胡来缙和胡忻,分别是南宅子和北宅子的创建人。父子二人都是明代名臣,胡氏民居是他们的私宅,其形制基本按中国传统民宅的四合院形式构建。胡氏民居正房与倒座为马鞍架结构,厢房则采用俗称“一坡水”的天水古民居构建方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由于主人的官员身份,胡氏民居较普通民居显得高大、庄重、气势恢宏、肃穆凝重,这从屋柱的规格、斗拱的形制、鸱尾蹲兽的造型上均可得到证实。

南宅子的平面略呈矩形,大门位于庭院东北角,硬山形屋顶,面阔三间,今所见的当心间为后来改建时所加胡氏的一位清代夫人的节孝牌坊。大门当心间门额上题有“副宪第”三字,表明了主人的身份。门内为一小天井,正对大门的是影壁。天井西侧有一垂花门,门额上题有“桂馥”二字。垂花门通入前四合院,南边房屋为正屋,在两进的四合院中这一正屋又为过庭,可以直达后四合院。前后两进四合院的正屋自建成后,未进行过大修,至今仍保持着400年前的原貌,这在全国范围内也是极为罕见的。南宅子前院正屋面阔五间,屋顶为悬山式,大木梁架上承五根檩子,俗称五架梁,屋檐下以抱头穿插式建造走廊,为普通民居所少见。柱头、栏额和雀替上的雕饰既不同于江南徽派民居的精细,也不同于富商居所的繁复。透过历史风尘,保留至今的南宅子柱头上的如意云朵用圆转流畅的阴刻线雕刻而成,表现出云气的层次,呈现出一种自然的漂浮感与上升感,脱俗与沉稳的气蕴,与文人气息浓厚的明式家具风格一脉相承。倒座的雀替上,一条螭龙身躯翻转,上半身为龙形,下半身为花草,与明代青花瓷器上的纹饰异曲同工。东西厢房的栏额上则装饰有透雕的花草纹饰,枝叶连绵不断,极似佛教建筑上常见的忍冬纹。院内地面以色泽深浅不同的卵石铺成九宫格、太极图、太阳等图案,每当雨水浸湿时,尽显华丽。第二进四合院也是明代建筑,南房三间前出廊,五架梁。过廊西侧有一个小巧玲珑的三合院,东、北两房皆为三间,南房为一个过庭,穿越过庭又与一小个院相通。与前院相较,小院房屋体量较小,但非常精巧。西侧廊上有栏杆和拱形小门,起到了分割空间和阻断视线的作用。门窗的木雕图案极为精细,内容多为琴棋书画、喜鹊梅花和博古纹。虽不似前院宏伟大气,却多了一些雅趣。

与南宅子相较,北宅子规模更为宏大。上世纪末拆毁前有大门三间,门额题为“太常第”,为明朝太常寺少卿署正卿胡忻的私宅。胡来缙、胡忻父子均为明万历朝之名臣,天水百姓曾在南北二宅之间的马路上建有“父子乡贤”的巨形牌坊,可惜民国初年被毁。北宅子平面接近正方形,原为正院三进,侧面建有大小院落五个,现仅存二进、三进院的前后正庭与中院庭楼及厢房。庭楼梁上明确记有“大明万历四十三年乙卯夏四月十五日建”题记。这座庭楼采用了官式建筑中极为考究的构建做法。上层檐柱间镶嵌有雕花阑干,每间各有栏板及绦环板五面,每片以减地浮雕的手法雕出一组团花图案,有荷花、牡丹、西番莲等不同样式。还有一组人物形象。整体雕刻精致而不显繁缛,原彩绘虽经数百年风雨侵蚀,其色泽至今仍依稀可见,可以深切感受到它当年的雍容华贵。就其建筑规模和建筑整体构造的价值而言,与宁波天一阁藏书楼相比毫不逊色,其细节雕饰之华美精细,则有过之而无不及。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一行曾在这座古建面前驻足良久,赞叹它是“典型的明代官式风格,典型的明代官式气派”。

如今,以胡氏民居为代表的天水古民居已艰难地走过了近400年的蹉跎岁月,是天水这座历史名城的见证,也是一段伫立于繁华街市之中的无言历史,是秦州古城特有的珍贵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胡氏宅子古民居
老宅子的梦(外一首)
古民居保护方法及举措
——以安徽蚌埠“湖上升明月”项目为例
《被占的宅子》中荒诞的立体主义
宗族文化景观修复与空间优化策略研究
——以衡南县杨柳村胡氏宗祠为例
数字摄影在地方古民居保护中的运用研究
张睿、郑家鑫陶艺石雕作品
为后何如为妓乐
影壁墙的秘密
后主刘禅:家暴、偷情,一个都不能少
古民居品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