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岩 夏长宝 黄好
【摘要】产业结构与新生代农民工个人知识结构的不对称,使其在就业的可持续方面面临困境。新生代农民工可持续就业体系的构建须以职成教育为可持续就业的模式维持方式,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与地区的发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并获取资源,同时政府和各利益共同体应树立实现可持续就业的具体目标,并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实现最大的资源整合,最终形成以职成教育为基础,以AGIL为模型,结构与功能相协调的可持续就业体系。
【关键词】结构功能主义;新生代农民工;可持续就业;系统建构
一、可持续就业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就业是20世纪90年代后英国出现的一种新的就业理念与政策,意指就业寻求者不仅能在激烈就业竞争中获得一定的工作,而且对就业岗位能够有效地加以维持,不因主观或客观原因又中断工作而成为新的失业者。其有四重涵义:一是使劳动者不仅具有一定的就业竞争能力,而且能够维持现有的工作岗位,不至于因知识缺失和老化成为新的失业者;二是使企业不会强令劳动者离开工作岗位,且尽可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三是政策目的、效果具有延续性,如劳动者參与目前的就业政策项目能够为未来就业打下一定的基础;四是使贫困者能连续不断地从事收入不高的工作,不至于因报酬低而中途放弃工作去申领贫困救助金。
可持续性就业是我国就业优先战略的最终体现。“十三五”规划,国家确立“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就业优先的实现首先要能使劳动者有工作,能就业;其次要确保劳动者在保持住目前的就业状态同时,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这就一方面需要劳动者个人的努力,同时要政府和社会整合各方面资源,实现就业的可持续性。
二、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可持续就业的困境
新生代农民工是作为一个社会学而非人口学的概念或群体出现的,意指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他们被称之为新生代农民工或第二代农民工。相比第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具有“三高一低”的群体特征,表现为: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与父辈相比,几乎没有务农经历,甚至从小在城市中长大,具有强烈的融入城市生活和市民化的梦想。而工作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社会的最重要途径,新生代农民工的可持续就业能力是决定其未来能否实现完全市民化的重要内容。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高流动性和短期化加强,造成了就业的可持续困难。根据清华大学社会学系2012年发布的农民工就业趋势报告显示,2000年起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农民工,平均每份工作持续3.8年,而2008年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农民工平均每份工作只持续了1.4年,每份工作平均持续时间不到两年;而且年龄越小,学历越高的农民工,变换工作的频率就越高。这种频繁的换工作,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比较差,缺乏就业的可持续性。
职业培训与新生代农民工多元化培训需求存在差异,导致知识技能提升的可持续性不强。新生代农民工从事的工作覆盖面十分广,工作种类繁多,所需要的技能也不同,这就要求他们需要根据工作的性质和职业状况,参加不同类型的培训,不断的提高自己劳动技能和文化水平,从而实现自己工作能力和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但一方面宏观层次上国家对新生代农民工可持续技能培训l的欠缺,另一方面由于劳动者本身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不足,使得新生代农民工的知识技能水平不能得到可持续的增长,从而造成他们在未来就业可持续的困难。
三、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诠释
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al functionalism)是现代西方社会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其思想源泉可以追溯到孔德、斯宾塞等实证主义者,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的帕森斯时期达到了顶峰,虽然其后的众多学者对其过分强调了社会结构的秩序性和均衡性提出了批评,但其在研究社会整合与社会和谐方面还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该学派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当系统中的要素完整、系统之间能相互支持和有效配合时,整个系统就处于稳定与平衡状态,社会就能实现良J性运行。当系统的要素缺失或结构出现缺陷时,系统之间就不能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系统的均衡将打破,系统中的部分功能就不能很好地发挥,社会就会出现冲突,出现病态,个体的生存。新生代农民工的在可持续就业方面的困境主要是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宏观层面上,职业选择与产业结构不协调。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大小也不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般表现为产业结构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次转移的过程。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以“低廉劳动力”为比较竞争优势的中低端制造业就业大军,现代服务业偏弱的产业结构各层次之间的失衡局面。2011年主要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到GDP70%以上的比重,比如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等。而“金砖五国”中除中国外,其他几个国家基本上都在60%左右,而我国的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3.3%。第三产业在我国的三次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比较低,2011年第二产业占到GDP的46.6%,众多的劳动者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的层次上。
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决定了其职业选择与第一代农民工有着显著地不同。第一代农民工在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上比第二代农民工更长,在吃苦耐劳程度上比第二代农民工也要高。每周工作7天的新生代农民工比例72.5%,明显低于第一代农民工的85.5%。年轻力壮的新生代农民工吃苦耐劳程度低于平均年龄超过41岁的第一代农民工。口这就决定了新生代农民工在职业选择上更倾向于劳动强度比较低,工作环境比较好,即使工资待遇水平不是很高的工作。相比劳动密集型的第二产业,能提供类似岗位的大多是第三产业,但我国的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较低,吸收劳动就业的潜力无法充分发挥,其与我国的整体社会发展水平不相协调,与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倾向造成了一定的矛盾。
第二,微观层次上个人知识结构与岗位需求不对称。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经过专门学习培训后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是既有精深的专门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具有事业发展实际需要的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体系,以适应将来在社会上从事职业岗位的要求。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明显高于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中接受过中专、大专及以上教育的比例接近20%,比老一代农民工有了显著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本身的知识结构水平虽然比上一代有了显著地提高,但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就业岗位的需求。
新时代的很多岗位需要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以及非标准性。工业到服务业的转变,教育培训所起到的作用与从农业到工业的专业有显著地不同,这主要是由于第三产业的特殊性决定的。服务业具有个性和非标准化的特点,很多情况下需要劳动者针对新经济提供差异性的服务产品。这种个性化的服务本身就会蕴涵一定的創造性价值,这与在第二产业从事电脑、自动机床等机器设备的操作不同。这些岗位需要对劳动者的总体个人素质和知识技能等的要求显著提高,而这正是很多的新生代农民工所不具有的。
这种宏、微观层次上存在的矛盾,使得社会的就业体系不能良好的发挥其功能,新生代农民工的可持续就业、用人单位、政府等社会系统各部分之间不能有序的进行关联,从而使得整个就业系统不能发挥其正常的功能,造成了各部分不能进行有效的整合,造成了整个就业系统在结构功能上的失调,所以必须协调社会就业系统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从而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可持续就业系统的再平衡。
四、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的新生代农民工可持续就业系统建构
如何才能实现新生代就业系统的各部分平衡,从而达到就业的可持续性呢?结构功能主义大师帕森斯认为,任何生命系统如果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具有某些基本功能,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处理系统内部状态和对付系统外部环境;另一方面是追求目标和选择手段,由此,帕森斯推论出行动系统满足这两方面的四个基本必要功能:适应,即确保系统从环境中获得所需资源,并在系统内加以分配;达鹄,即制定系统的目标和确定各目标的主次关系,并能调动资源和引导社会成员去实现目标;整合,即使系统各部分协调为一个起作用的整体;维模,即维持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基本模式,并使其在系统内保持制度化并据此分为相应的四个系统即帕森斯的AGIL功能分析范式。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可持续性就业是一个行动体系,这一行动体系的维持必须满足四个基本的功能要求,既适应、目标达成、整合和模式维持,具体见下图。
A(适应),是指系统必然同环境产生一定的关系,为能够存在下去,系统必须拥有从外部获取所需资源的手段,同时不断适应环境提出的要求。也就是说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系统与社会环境和产业结构会产生一定的联系,并能够适应产业结构的改变,促成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互协调。同时要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可持续就业,就业系统必须能够获取一定的经济经济资源投入,比如,国家在就业方面的投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地区发展,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同时获取可持续就业的所需的财政来源,形成资金来源的多元化。
G(达标),系统的目标指某种期望状态。系统必须有能力确定自己的目标次序和调动系统内部的能量以实现系统目标。主要表现为以政府为主导的各就业促进部门明确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可持续就业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进行细致的工作。
I(整合),任何社会系统不是由单一要素形成的,是由不同内部构成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协调一致所组成的。为了达成所设立的系统目标,使系统高效运行,必须协调系统组成要素以及各种资源的关系,使之更好地完成系统目标。这就要求新生代农民工可持续就业系统能够调动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就业组织以及政府等相关部门,整合相关的资源,实现可持续就业的目标,这主要是通过制定劳动就业与职成教育等各方面相关法律法规来实现。
L(维模),一个系统必须提供,维持,更新个体的动力以及产生并维持个体动力的文化模式。教育是维持本系统运行的重要动力,以职业培训l和和成人教育为中心,通过新生代农民工的不断学习和提高,结合产业结构和工作岗位的需求,以及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的提高自己,以适应未来社会对自己的要求,从而达到维持可持续就业的状态。要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可持续性就业,需以上四个子系统功能的有效运作、相互协调和动态推进。
五、职成教育是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可持续就业模式维持的根本保障
新生代农民工对于职成教育存在一些模糊不清楚,一方面职业培训可能不会马上让被培训者脱离失业状态,其次大部分人并不会意识到职业培训的长期功效,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在岗,或者工作还不错的人员来讲,更不会感到任何的危机感,从而可能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存在一定的短视。在实现可持续性就业这个行动系统中,职成教育和可持续性就业价值观念执行模式维持功能,属于价值结构单元,它对应于一般行动系统中的文化系统,其中所包含和保存的教育和价值规范为整个行动系统提供基本模式,从而实现维模功能,使得新生代农民的可持续就业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