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调查研究报告

2017-05-09 11:56杨明
青年时代 2017年9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素质贫困大学生调查研究

杨明

摘 要:为深入开展“立德树人”理念下的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研究,笔者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了全面调查,以掌握其思想动态和现实特点,提高工作的针对性。本次调查从诚实守信、感恩奉献、自立自强、责任担当四个方面入手,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实际情况,设置了15道问卷题。通过汇总分析调查数据,较全面地梳理了贫困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存在的一些缺陷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笔者也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概括了调查研究的基本结论,为进一步开展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调查研究

一、引言

大学生资助工作已开展多年,为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贫困大学生群体还占有相当的比例,又因贫困的特性,在成长的过程中,遭遇更多的困难和心理上的障碍。对于贫困生,除了提供物质上的帮助,更应对其进行精神上的引导和帮助。特别是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的根本理念,对于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我们开展了对高校贫困升思想道德素质的调查。通过此次调查,深入了解了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特点,为更好的做好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次调查通过诚实守信、感恩奉献、自立自强和责任担当四个维度深入了解贫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和现实特点,对于开展资助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2015、2016级的高校贫困在校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便于调查的开展。本次调查主要以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艺美术学院、湖南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贫困大学生为主。为准确的定位贫困生,调查取样时,主要通过各高校的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协助开展,确保问卷有效投递到贫困大学生手中。本次调查通过网络问卷的方式进行,也极大的方面了学生的作答和统计分析。根据最终的调查结果,共收集有效的调查问卷287份,其中男生80人,占比227.87%,女生207人,占比72.13%,2015级83人,占比28.92%,2016级204人,占比71.08%。

三、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分析

(一)高校贫困大学生在诚实守信方面的表现情况

为了解高校贫困生在诚实守信方面的表现情况,这一部分的调查问卷共设置了三道问卷题。首先设置了“你对按时偿还国家助学贷款的看法”的问题,有281人选择“应该按时还款,这是个人诚信的问题”,占比97.91%。这一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政策宣传的深入和诚信教育的开展,贫困大学生对于国家助学贷政策有了正确的认识,珍惜个人的诚信,选择按时还款。

对于“你对贫困生使用苹果手机有何看法”这一问题则出现了较大的分歧,119人 选择“个人自由,他人不得干涉”,占比41.46%;有104人選择“如果是别人赠送的,用也无妨”,占比36.24%;仅有48人选择“贫困生不能使用高档手机”,占比16.72%;有16人选择“无所谓”,占比5.57%。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贫困生不能正确认识到使用苹果手机属于一种高消费的行为。从受助后的管理要求来看,也反映出高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助后管理不力[1]。

对于“为了评上助学金,你的做法是”这一问题,有112人选择“回家补开相关贫困证明”,占比39.02%;有97名学生选择“顺其自然”,占比33.8%;有77名学生选择“找辅导员说明情况,争取辅导员的支持”,占比26.83%。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贫困生在助学金的评选过程中不能放平心态,希冀通过自己的一些努力去影响评选的结果,这种主观的争取也反映了贫困生不诚实的一面。

(二)高校贫困大学生在感恩奉献方面的表现情况

在高校贫困大学生在感恩奉献方面的表现情况调查中,笔者共设置了四道问卷题,主要围绕助学金的评选来进行设置。笔者首先设置了一个开放的问题,即“你对国家设置助学金的看法是”,有221人选择“国家资助政策旨在帮助大学生完成学业,无论是否获得,都应心存感激”,占比77%;有57名学生选择“如果有更困难的学生,我愿意主动让出我的名额”,占比19.86%;有8名学生选择“国家的政策,作为贫困生必须享受”,占比2.79%。这一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贫困学生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国家助学金,心存感激,但仍有极个别的贫困生思想较偏激,感情淡漠。

接下来设置了一个压力测试的问题,即“假如在贫困生的评选过程中,班上同学推荐了条件比你更好的学生,你的看法是”,有150人选择“我会检讨自己的不足,仍然与同学和谐相处”,占比52.26%;有93人选择“只要程序上没有问题,我坦然接受”,占比32.4%;有37人选择“明显有失公允,我要提出异议”,占比12.89%;有7人选择“无所谓”,占比2.44%。这一调查结果表明部分贫困大学生对资助中的“利”看得比较重,对资助中的“义”认识不足。

对于“你对尽己所能回报社会有何看法”这一问题,有242人选择“从点滴小事做起,为社会多做贡献”,占比84.32%;有25人选择“先解决自身的困境再说”,占比8.71%;有16人选择“把回报社会作为自己的人生规划”,占比5.57%;有4人选择“没考虑过”,占比1.39%。这一调查结果表明部分贫困生缺乏强烈的感恩意识和奉献精神。

(三)校贫困大学生在自立自强方面的表现情况

调查高校大学生自立自强方面的表现则从基本价值观、学习、人际交往、参与勤工助学到等几个方面的问卷题来实现。其中,对于“你对自己家庭贫困的看法是”这一问题,有222人选择“父母已经付出了很多,现在靠自己努力改变现状”,占比77.35%;有61人选择“这是对自己的一种磨砺”,占比21.25%;有2人选择“父母没有创造更好的条件,影响了我的发展”,占比0.7%;有2人选择“无所谓”,占比0.7%。这一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受访的贫困生能够理性看待自己所处的生活状态,但更多的是对生活压力的反映,主动克服的意志还不强,另有个别的学生在思想上存在严重的偏差,需要予以关注。

对于“你对学习的看法是”这一问题,有199人选择“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条件,努力完善自我”,占比69.34%;有49人选择“学习是学生的本职,与贫困无关”,占比17.07;有31人选择“受资助的学生必须通过努力学习回报社会”,占比10.8%;有8人选择“和普通学生一样,开心生活就好了”,占比2.79。这一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受访的贫困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端正的,但有少数的贫困生还缺乏强烈的进取心。

对于“你和身边的同学相处的如何”这一问题,有109人选择“比较主动,与每一个同学处理好关系”,占比37.98%;有105人选择“为身边的同学尽可能提供帮助”,占比36.59%;有62人选择“除了几个要好的同学,其他不怎么接触”,占比21.6%;有11人选择“存在一定的隔阂”,占比3.83%。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受访的贫困生在融入团队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障碍,部分学生比较自卑,有一定的人际交往压力。

对于“你如何看待与家庭富裕学生之间的差距”这一问题,有159人选择“通过学习和工作,努力去弥补差距”,占比55.4%;有105人选择“心理比较坦然,不会对我造成干扰”,占比36.59%;有21人选择“心理感觉有落差,比较自卑”,占比7.32%;有2人选择“不会与他们成为朋友”,占比0.7%。这一调查结果进一步凸显了受访贫困生的自卑心理,在不断进行自我努力和完善的过程中,其敏感的情绪反应会造成一定的干扰。

对于“你对参加勤工助学工作的看法是”这一问题,有264人选择“主动参加,靠自己的努力改变生活”,占比91.99%;有14人选择“忙于学习,没时间参加”,占比4.88%;有8人选择“主动参加,但不愿意被同学知道”,占比2.79%;仅有1人选择“不愿意参加”。这一调查结果的意见比较集中,几乎所有的受访贫困生都表达了积极的意愿。这充分表明贫困生对于各种改善自己生活的机会都非常珍视,具有积极改变自己的强烈愿望,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贫困生承受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四)高校贫困大学生在责任担当方面的表现情况

调查高校贫困大学生在责任担当方面的表现情况具有一定的难度,笔者只能通过一些相对比较隐晦的问卷题,从侧面了解,主要是通过两个现实生活场景中的问题来展开。第一个场景是获得奖学金后的使用,问题为“你认为获得助学金的同学应该向其他同学表示一下吗”,有167人选择“这是不良风气,应当抵制”,占比58.19%;有91人选择“这样做不妥当”,占比31.71%;有26人选择“比较反感”,占比9.06%;有3人选择“理所应当”,占比1.05%。虽然绝大多数受访的贫困生对以上行为持反对态度,但表达出坚决抵制态度的比例较低,这表明受访的贫困生对于国家资助的接受还不够坦然,社会责任感有待加强。

第二个场景是对于不正之风的处理态度,问题为“作为一名普通的贫困学生,你在面对班上同学的不正之风时”,有109人选择“义正言辞的指出来”,占比37.98%;有101人选择“告知辅导员进行处理”,占比35.19%;有54人选择“不知道要如何处理”,占比18.82%;有23人选择“不予理睬”,占比8.01%。这一调查结果的分歧比较大,有部分受访的贫困生不能正确的对待和处理,存在明哲保身的心态,缺乏应有的正义感。

四、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调查研究结论

根据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提高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发力:一是继续加大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广大贫困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家资助政策,端正受助的态度;二是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并建立一定的失信惩戒机制,提前约束和改变贫困生的不诚信行为;三是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发展平台,使他们树立信心,不断进步,引导他们把精力集中到自我发展中来;四是要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在学生资助工作中的作用, 很多资助项目时间比较紧急,辅导员们因身兼数职、自身发展力不足等各种原因,无法及时完成工作,更谈不上后续如何开展育人工作[2];五是不断挖掘和培育先进典型,通过典型的示范效应,激励更多的贫困生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六是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淡化贫困生的“标签”,减少人际交往压力,克服过度自卑的心理。

五、结束语

通过对本次调查研究,笔者对于高校贫困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高校贫困生在心理上具有先天的压力,在個人发展、人际交往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这些心理困扰也使他们产生了精神贫困的现象[3]。因此高校资助管理工作应为贫困大学生的自立自强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这也是贫困大学生的根本需求。提高高校贫困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就应紧紧围绕贫困大学生的这一需求,积极引导他们更多的社会责任,不断提升自我价值。当然也要从诚信和感恩两个方面的教育来端正贫困大学生的行为,使贫困生在一个完整的资助体系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田园.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引起的大学生思想素质滑坡问题探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3(07).

[2]刘品希.高校辅导员贫困生资助育人能力提升研究[J].教育观察,2016(06).

[3]潘梅英.高校贫困生精神贫困现状及教育救助策略[J].陇东学院学报,2014(09).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素质贫困大学生调查研究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国民道德素质提升
浅析高校辅导员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思考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基于发展型资助视角的贫困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研究
浅析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促进作用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