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力量训练对竞技太极拳运动员专项弹跳能力影响分析

2017-05-10 03:20黄志康
运动精品 2017年8期
关键词:弹跳力训练方法太极拳

黄志康

(广西体操武术运动发展发展中心,广西 南宁 530031)

良好的弹跳力是所有竞技太极拳运动员必备的能力之一,只有具备优秀的弹跳能力,运动员才能顺利完成各种难度动作,以取得好成绩。而优秀的弹跳能力需要科学的训练方法,探索寻求更为优秀的弹跳力训练方式是目前教练员和相关科研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核心力量训练对竞技太极拳运动员专项弹跳力影响的实验研究”为突破口,探讨核心力量训练对运动员弹跳力的影响,以期促进运动员体能、技术和战术水平的提升。

1 核心力量训练对运动员弹跳力影响

于涛在《核心力量训练对青少年武术运动员专项素质发展研究》中,以北京某高校武术专业学生进行试验,在为期9周的试验中作者总结出以下几点:第一是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的学生成绩远远高于采用传统训练方式的学生;第二是在常规训练中加入悬吊训练有助于武术运动员弹跳力的提升。作者在文中强调肌肉群集群发力是运动员进行弹跳动作的主要力量来源,因此核心力量训练对于提升运动员弹跳力具有重要作用。

张艳等人在针对核心力量训练进行试验的时候将武术训练队的学员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方法,而实验组则采用常规训练方法和核心训练方法相结合的训练方案,尽管实验结果证明了实验组训练成绩远高于对照组,但是笔者认为其实验方法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实验组不能采用双重训练方式。张子民在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验时,过于注重核心力量训练对于运动员神经系统的锻炼程度,对运动员身体协调性等进行的研究较为深入,但是其实验结果并不能反映运动员弹跳能力的提升效果,主要原因在于其实验对象为中学生且试验时间较短。

于涛等对“核心力量训练对专项弹跳力的影响”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但是本文认为针对武术项目的专项弹跳力训练目前还缺乏大量的研究成果,而以上学者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是选取的弹跳力指标数比较少,缺乏合理性;第二是不管针对哪一项能力进行选联,核心力量训练方案的制定都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第三以上学者实验结果前后相差较大,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综上所述,我国很多学者对于核心力量训练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深入研究,不仅为我国核心力量训练理论界提供了大量丰富翔实的文献资料,更为大量训练基地提供了第一手的训练方案制定依据,但是总览国内外相关文献,针对竞技太极拳运动员弹跳力训练的相关文献资料几乎没有,因此本文尝试在竞技太极拳专项弹跳力训练中引入核心力量训练理论,借助器材来加强核心区域肌群的力量、稳定及平衡能力的训练,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2 观察及实验结果

选取两组共20名运动员进行对照训练,每组运动员10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运动员实验前考核成绩均衡,在此情况下针对实验组10人进行核心力量强化训练两周,对照组按照传统训练方式练习5周,表1为两组运动员练习两周后弹跳成绩。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成绩统计表

通过表1的数据对比可以发现:对照组在经过5周的传统训练,只有助跑纵跳单手摸高项目成绩基本没有变化,另外的几项指标均有小幅度提升,因此传统训练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在发生变化的几项指标中,只有原地纵跳双手摸高和立定跳远 2 项指标成绩在实验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他几项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这就说明传统训练方法尽管对原地纵跳双手摸高和立定跳远成绩提升具有非常显著效果,但是总体而言,其训练方式仍然存在很大的缺陷,对于运动员综合素质(全面成绩)的提升作用有限。

3 核心力量在竞技太极拳专项弹跳力训练中的作用分析

竞技太极拳在弹跳力方面的要求和其他项目具有诸多不同,作为武术比赛项目之一,竞技太极拳需要良好的弹跳高度以及弹跳速度,但是这也仅仅是基础,最重要的是运动员能够将良好的弹跳能力与空中旋转和技击动作结合在一起。在太极拳比赛当中优美舒畅的难度动作表演需要运动员强大的弹跳能力进行支撑,因此核心力量在竞技太极拳弹跳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如下:

3.1 通过近端固定,提高末端肌肉的发力

下肢力量是人身体一处重要的“力量源”,而作为竞技太极拳的运动员,稳定的下肢力量能够更好支撑运动员将身体躯干各处力量集中于上肢,保证肌肉末端有效发力。竞技太极拳运动员在弹起跳跃的过程中,通过下肢蹬地产生巨大的力量,进而通过核心区域的肌肉群进行能量传递,这样蹬地产生的力量就能够有效传递到上肢,这样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就具有更大的加速度,上肢特别是拳头就能以最大的力度挥出。

3.2 增强机体在滞空状态下的稳定性,提高协调工作的效率

协调能力也是竞技太极拳运动员身体的一项重要能力,因为在武术运动中,大量的竞技动作都需要在不稳定的环境中完成,因此如何在不稳定的情况下协调机体更好发力是很多竞技动作的关键所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竞技太极拳运动员在难度起跳后通过身体的旋转快速踢腿,在踢腿过程中首先要对击打的目标做出准确判断,紧接着需要充分发挥身体的协调作用进行身体力量的分配,这对于运动员躯体核心肌肉群的质量要求很高。核心区域的深层次肌群中的多裂肌、膈肌、腰方肌等控制着机体的稳定性,这些深层次的小肌群与强有力的核心肌群协同发力、协调配合,能游刃有余地进行更加协调的技术动作,使得竞技太极拳运动员弹跳等技术动作衔接流畅、更加精准。另外,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四肢能够协调自如的工作,这本身就是在节省能量,使能量的消耗降低。

3.3 有效预防运动损伤

竞技太极拳运动员的很多难度动作都是在空中快速旋转摆腿,这和很多运动项目的发力具有很大不同,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力度以及速度的巨幅增加,因此一旦出现动作失误,运动员就很容易受伤。核心力量训练可以保证运动员具有超强的核心肌肉群,保证运动员在腾空或者急速奔跑的过程中保证躯体各部位处于正常位置,稳定和保护身体,这就能够有效预防运动损伤的产生。例如,在完成外摆转体360º动作时,起跳后要快速摆腿,然后旋转360度单脚落地。如果核心力量差,身体的控制能力就差,在落地时重心就可能回出现偏移,从而造成支撑腿的损伤。

4 核心力量训练突出之处

4.1 新颖的训练理念

核心力量训练的核心理论是将躯体的力量训练看作一个整体,每一部分的训练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计划制定的。各种技术动作的完成需要依靠身体所有的部位完成,身体上的每个部位都具有传递完成动作需要的能量的作用,例如挥拳动作需要下肢提供一定的动能,而这部分动能通过腰腹、手臂等部位的传递最终到达拳部,核心力量训练将人看成一个整体,在运动员进行竞技动作的时候全身多个肌肉群参与运动,因此在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的时候,其训练方案重点在于力量的有效整合以及控制肌肉的能力。

4.2 提出了新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在传统力量训练方案中,最主要的训练方法分为负重抗组训练以及克服弹性物体训练和克服环境阻力训练等方法,但是训练效果很多时候不尽人意,尽管运动员门在平常的训练过程中成绩很高、效果很好,但是实践过程中却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通过多年对运动员训练的经验总结,以前的体能训练过程中运动员都处于一个平衡稳定的环境中,即所有运动员平时的训练成绩只能称之为稳定状态下的训练成绩。而在完成动作过程中,运动员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下,而运动员们在平时的训练中缺少非稳定状态下的训练,运动员的力量的传导及运动链的链接都不能完全发挥出来,成绩与平时训练成绩相差很大也就可以理解了。

但是核心力量训练就很好的考虑到了运动员比赛的实际情况,因此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案大多设定在非稳定的环境下,在国外使用最多的训练方法是在蹦床、平衡板以及健身球等器械上进行力量训练。由此看出,核心力量训练突破了已有的训练方法手段,是对中国体能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补充和革新。

4.3 能有效提高机体的稳定、协调及平衡能力

核心力量训练方法能够极大的增强人体神经系统的敏感程度,通过核心力量训练,神经系统的接收信号之后能够迅速作出反应,控制机体肌肉群保持躯体稳定,和传统力量训练方式相比,核心力量训练更加注重整体稳定性、协调性的训练,对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和速度等具有显著的补充效果。

5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尽管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传入我国不久,但应认识到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也是在传统训练方法的基础上演化而来,其核心就在于在体能训练中针对特定肌群进行集中训练,同时在训练的过程中兼顾身体的稳定性以及平衡能力,不能全面否定传统训练的优点,同时,针对核心训练的方法也需要针对国内各个专业不同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锻炼,探索更为科学的训练方法。

5.2 建议

5.2.1 精心设计训练方案

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之前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每一个运动员的定位不同,运动员的身体体能也具有非常大的差异性,因此教练员在制定核心力量训练计划的时候要根据受训者的实际情况以及制定的目标进行精心的方案制定,对运动员各个步骤的训练进行严格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把核心力量训练的功效最大化的凸显出来。

5.2.2 训练强度循序渐进

核心力量训练开始之初,一定杜绝“急功近利”的思想,避免一开始就采取高强度的训练,要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首先进行适应性训练,避免高强度的训练造成运动员运动损伤,在运动员逐步适应训练强度的基础上增加训练量。

5.2.3 训练计划要科学有效

在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时,详细的训练计划是必不可少的,制定训练计划不仅要考虑到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更好兼顾已经制定的训练目标,例如今天练习腿部力量,明天就可以安排手臂等其他部位的力量练习,避免集中于一个部位高强度练习,这样不仅不能达到预定的练习目标,更容易出现运动损伤。

5.2.4 教练员要耐心细致地传授训练方法手段

很多运动员对于核心力量训练的方式方法、动作要领等内容都不太熟悉,此时教练员需要耐心的对运动员进行指导,各个动作要尽量的详细解释,否则运动员在错误的动作下训练不仅无法完成既定目标,更容易造成肌肉损伤。

5.2.5 适时变换训练方式,提高运动员训练兴趣

在核心力量训练中,各个部位的训练动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练员在指导运动员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应该适时变换训练动作,防止运动员因为同一个动作的长时间练习失去耐心,灵活的动作调整能够有效增强运动员的锻炼积极性,提高运动员的练习兴趣。

[1]于涛. 青少年武术运动员弹跳力训练研究[J]. 体育世界 (学术版 ),2012(6):107-108.

[2]张子民. “四环节”增强武术专项学生的弹跳力[J].运动 ,2012(7):53-54.

[3]张艳,胡琦,丁云云. 浅析新规则下业余体校少儿武术的训练 [J]. 体育世界 (学术版),2009(10):12-14.

[4]朱晓东,司幸伟. 武术套路运动员弹跳力训练方法之研究[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6):34-35.

[5]张平. 北京武术运动员冬训期间下肢力量、纵跳能力变化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6]王友军. 谈武术运动中的弹跳力[J]. 焦作大学学报 ,2005(2):93-94.

[7]吕季东,蔡犁. 弹跳力训练的机理与方法[J]. 中国体育教练员 ,1999(3):20-21+47.

[8]牛晓梅. 少儿武术运动员弹跳力的训练[J]. 中国体育教练员 ,1998(2):8-10+47-48.

猜你喜欢
弹跳力训练方法太极拳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冰球运动员身体训练方法多元化的研究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单板U型场地滑雪关键技术动作及训练方法
弹跳力
壁球反手击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
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如何提高中学生立定跳远成绩
对提高青少年男子排球运动员弹跳力的措施分析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