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2017-05-10 08:26张云鹏
商场现代化 2017年7期

摘 要:进入21世纪后,庞大的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群体构成了中国制造业最具活力、最重要的关键力量。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于提升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乃至制造业整体实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自2009年起,发达国家相继提出了各自的再工业化战略来提振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各国低迷经济,从而为众多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的出口以及稳定发展带来了更多变数。本文以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实施背景下的视角,分析影响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因素,并以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的企业微观角度来观察该因素的影响并做出相应结论,力求探索提升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出口竞争力乃至整体实力具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再工业化;中小制造业企业;出口竞争力

中小制造业企业具有分工程度高、资本和技术构成比例低、管理体制多样、运营灵活、就业人口吸纳多等特征,在大多数国家是该国整体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各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发达国家开始着手推出应对策略,而再工业化战略此时应运而生,为提振各国实体经济,相继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巩固和提升自身的制造业地位,而我国制造业产品出口占对外贸易的比重常年维持在90%以上,而中小制造业企业又是我国制造业产品出口中的重要力量,由此分析影响我国中小制造业企业出口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针对中小制造业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背景下,本文将影响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因素进行梳理,归纳为:(1)成本类因素:汇率、劳动力成本、研发投入、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等。(2)贸易环境类因素: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稳定与连续性、总税率、贸易环境等。

1.成本类因素。对于我国众多中小制造业企业来说,在众多成本类因素中最直接影响其出口竞争力的便是劳动力成本和生产成本。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时,美、日、欧将众多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了资源全球化配置,此时我国由于劳动力成本低以及生产成本的低廉承接了许多该类型产业。但到今天,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与发达国家相比已微乎其微甚至比许多国家还要高,比德国低10%,比美国低4%,但比日本高25%。随着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医疗保险、税收、能源以及人力资本等方面成本的降低,我国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将持续下降,制造业劳动力价格从2005年0.8美元/每小时升至2015年3.3美元/每小时,这将对我国中小制造业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带来负面的影响。

研发投入(R&D)以及研发投入强度(R&D占GDP的比例)。美国依旧引领世界科技创新的步伐,美国的科技继续领先于世界,其科技创新主要来自制造业,专利总量的90%也属于制造业,研发经费总投入的2/3来源于制造业。因此美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远高于我国,其制造业主要集中在高端产品。美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是我国的13.53倍(2009年时仍是中国的22.83倍),日本是我国的10.39倍,欧元区(19成员国均值)是我国的9.38倍;不过值得安慰的是,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较高,与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速较快,可以推测金融危机前三十年,中国与美、日、欧制造业之间整体上主要表现为互补关系,但随着金融危机后美、日、欧各国推行再工业化战略,将使我国中小制造业企业出口与发达国家形成竞争关系。由研发投入和投入强度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也体现了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成本的降低以及出口竞争力的提升。

2.贸易环境类因素。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加大了对先进制造业的贸易保护力度,这将对我国先进制造业尤其是众多中小先进制造业企业国际竞争产生不利影响。我国中小先进制造业企业由于资本实力不雄厚,技术实力难于与发达国家中小企業相比,加之发达国家在近些年努力实施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计划已有发展,比如各国倍为推崇的低碳技术和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等,但其距离实现在国内消费市场占据优势甚至一席之地还并未达到,更不用说其企业的竞争优势。所以在此情况下急需相关政策来对国内市场进行保护,协助再工业化战略达成,实行新时期贸易保护主义。例如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早期国情咨文中发起“国家出口倡议”与大幅提高”双反税率”等措施,均是在保护本国市场和产业,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由此形成新的贸易规则来促进美国发展先进和低碳制造业,对我国先进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中高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回流加快,使得我国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在中高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上从互补关系转为竞争关系。随着该层次制造业的回流,发达国家必将加强对华技术优势,加强贸易保护力度,实施反倾销、反补贴“双反”措施,在其本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上形成对我国制造业产品出口的挤占,并面临被全面替代的威胁。

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和人才效应将促进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从中快速吸取技术以及先进管理等经验,这对于我国中小制造业企业乃至整个制造业发展以及竞争力的提升都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但近年来受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的影响,发达国家尤其美国持续推行制造业的升级回归,降低了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强度,这也将提高我国众多中小制造业企业吸收消化先进技术以及管理的难度,促使我国中小制造业企业开始自主创新,但同时也该走出国门,加大对外尤其对发达国家投资力度,加强信息、人力资本和创新与研发技术的交流。

二、以阿里巴巴集团为例的微观角度分析

阿里巴巴集团是以马云为首的团队在1999年于杭州成立的,2015年阿里巴巴总营收已达943.84亿人民币,净利润达到688.44亿元人民币,2016年宣布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交易平台。其中2010年4月创立的全球速卖通就是专为全球消费者而设的零售市场,使的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得以通过该平台以低廉的价格从中国众多的中小制造业企业和批发商购买商品。同时,众多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来将自己的产品销售到世界的各个地方。

阿里巴巴速卖通平台和国际交易市场的背后是无数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他们同时也在出口的同时也在承受着诸多的影响因素。首先是成本类的影响因素。通过近些年沿海尤其广东江浙地区的用工荒我们可以了解到目前劳动力成本上涨,使得诸多中小制造业企业不得不向内陆迁移甚至向东南亚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地区迁移,并且开始逐渐重视科技研发与投入,进行产品升级并向个人定制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国众多中小制造业企业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生产率低,急需通过研发投入的加大以及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来提高自身劳动生产率,以此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出口竞争力。其次便是受到贸易环境类因素的影响。中小制造业企业受到贸易保护主义问题的困扰由来已久,许多企业都遭受过发达国家”双反”调查,以及贸易国政策措施稳定性、对中国直接投资强度降低的问题。

三、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1.指标定义与模型构建。截止2016年,与我国贸易来往最密切的发达国家分别为美、日、德,且三国与我国制造业贸易额达到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以上,三国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本文选取三国的相应指标,分别从三国对中国FDI、本国总体税率、百万人口中R&D人员数、R&D经费投入强度、人均GDP、制造业工资以及高新技术产品因素考虑并作为解释变量,一定程度上代表出口竞争力的可比净出口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指标定义并构建模型,探寻影响因素与中小企业制造业出口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指标定义与模型构建如下:

本文建立的模型如下:

在本模型中被解释变量Y表示可比净出口指数,代表中小制造业企业出口竞争力,代表随机扰动项,为变量系数,截距项。

2.回归分析。分别以初级、低科技和高科技三层级制造业所设的回归方程中,拟合效果比较好,方程整体显著。对于初级制成品的可比净出口指数分析中,百万人口中R&D人员数、R&D投入强度,本国人均GDP,对中国FDI、以及高技术产品出口都能对初级制造业的可比净出口指数产生显著的影响,其中人均GDP、R&D投入强度以及高技术产品出口对初级制成品制造業的可比净出口指数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在初级制成品方面我国中小制造业企业出口竞争力随着研发投入强度和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提高而加大,而对中国FDI以及百万人口中R&D人员数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小制造业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同理,对于低科技制造业分析,高技术产品出口以及人均GDP的提升显著提高了我国低科技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而百万人口中R&D人员数的提升降低了该层次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对于高科技制造业分析,R&D投入强度加强与人均GDP的提升对高科技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提升有很大帮助,而发达国家百万人口中R&D人员数对我国高科技制造业提升有负面影响。

四、提升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出口竞争力对策与建议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实施的提出,主要针对提升本国制造业竞争力和发展新兴产业,提振本国实体经济。而我国中小制造业企业作为与发达国家贸易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其出口竞争力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从应对该战略以及发展与贸易国家合作的角度,我们提出以下应对策略。第一,拓宽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融资渠道,切实降低中小制造业企业融资成本。加快并深化金融制度改革,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以及监管体系,完善并鼓励风险投资创新与科技型中小制造业企业,切实为有意愿进行制造升级和科技创新的中小企业创立良好的投融资环境。第二,政府组织或鼓励创立相关平台,加大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与发达国家中小企业信息交流、技术创新交流与人才交流的互动力度。第三,利用互联网为发展我国中小制造业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和环境,培育既懂互联网又精通技术和产品的复合型人才,为信息技术和技术创新在制造过程中的应用打下基础。第四,推行企业国际化战略,集中科研力量,优化产品质量,努力实现企业资源全球化配置,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强产业间多层次跨部门的合作,合理规避全球运营风险,实现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提升。第五,完善合理的纳税体制,使全社会制造业工资同经济发展相适应。第六,重视科研与技术创新环境的营造以及完善高端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与科研人才对于中小制造业企业出口竞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采取适当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对于科研与创新的投入热情,形成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赵优珍.中小企业国际化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学位论文,2003.

[2]邵桂兰,孙婧,张然.再工业化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研究[J].东岳论丛,2014年第7期.

[3]文东伟,冼国名.中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及其国际比较[J].国际经济合作,2011年第2期.

[4]郭福涛等.我国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及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3年第22期.

作者简介:张云鹏(1988- ),男,汉族,河北井陉人,世界经济硕士,单位:河北大学,研究方向:世界经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