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豆轮作及氮肥水平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017-05-10 13:26胡百利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6期
关键词:玉米产量影响

胡百利

[摘 要] 本文以我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实施的玉米-大豆轮作种植方法为例,通过实验的方式,对玉米-大豆轮作及氮肥水平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农业领域的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玉米-大豆轮作 氮肥水平 玉米农艺性状 产量 影响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052-01

1 玉米-大豆轮作的实施

辽宁省台安县黄沙坨镇拥有143.5平方公里的总面积,当地不仅拥有肥沃的土壤,同时也拥有相对平台的地势,天然的地理条件因素为当地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目前,当地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园包括黄沙坨高科技农业园和黄沙坨镇万亩绿色农业园。近年来,辽宁省台安县黄沙坨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在运行过程中,不断积极落实先进的作物种植方法,玉米-大豆轮作的实施,极大的提升了当地玉米的产量。

2 材料与方法

在对玉米-大豆轮作及氮肥水平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对试验地、试验处理以及测定指标与方法进行明确。

2.1 试验地条件

实验时间为2010~2015年,以当地农业科技学院试验地为基础,详细考察了2014年当地玉米的产量以及质量,郑单958为实验品种。沙壤土是试验地主要土质类型,其中117.40mg/kg、1.85g/kg和93.30mg/kg为更土层碱解氮、全氮和有效钾的含量,6.9为土壤pH值[1]。

2.2 试验处理

设计方法为裂区试验,玉米-大豆轮作、玉米连作是主区试验方式,氮肥水平处理被应用于副区,120m2為小区面积。

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第一,株高及干物质积累。在测定玉米的干物质积累和株高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在不同的玉米生长时期进行,如苗期、抽雄期、大喇叭口期等,在测定干物质积累的过程中,需要进行30min的105摄氏度杀青,并在烘干的过程中,保持温度在80摄氏度,指导玉米的重量保持不变为止。

第二,SPAD。SPAD即相对叶绿素含量。在对相对叶绿素进行测定的过程中,也需要在玉米成长的不同时期进行,其中包括大喇叭口期、抽雄期、苗期、成熟期和灌浆期等,叶绿素含量在叶片中进行测定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用手拿叶绿素计。在玉米生长最初的三个时期里,测试的主要对象为冠层叶片,其必须是展开的,而在对玉米生长的后三个时期叶绿素进行测定的过程中,应对穗部的叶片进行选取,在选取的叶片中随机选定5个测定点,并对测定的数值综合进行计算,最终取平均值作为叶绿素值,并且在试验区中应分别在3棵植被上选取测试叶,并对叶绿素值进行测定。

第三,测定产量和构成因子。在玉米成熟以后,应在不同的小区对玉米的产量进行测定。在本试验中,每个试验区中都选取了10株玉米,如果20%是籽粒水分在玉米中的最大值时,应通过室内考种的方式,对玉米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秃尖长度、轴粗、穗粗以及穗长等参数进行测定,同时在对产量构成因子进行测定的过程中,还包含百粒重和穗粒数。

3 玉米-大豆轮作及氮肥水平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3.1 株高及干物质积累

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抽雄期的株高受连坐和轮作方式的影响较大,二者将产生明显的差距,但是在包含生育期在内的各个玉米生长阶段里,轮作与连坐之间并没有形成明显的对比[2]。在连坐和轮作两种种植方式下使用较高的氮肥水平,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株高,而这一影响并没有明显体现在生育前期,玉米生育后期,应用高氮肥和低氮肥对其株高造成的影响是相对较大的,此时干物质积累在连坐与轮作方式下也产生了明显的差距。其中影响最大的总干物质产量位于地上,同时根据测定结果可以看出,连坐种植效果要低于轮作种植方法;同时,在对干物质积累进行影响的过程中,不同氮肥水平的影响也是相对较大的,提升氮肥水平,更有利于玉米的干物质积累。

3.2 产量构成与产量

同时实验发现,氮肥水平不同、连坐、轮作方式不同都对玉米的产量造成了影响。从轴粗、秃尖、穗粗以及含水率等角度来看,连坐、轮作方式下的玉米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在百粒重方面,连坐玉米的效果明显没有轮作的方式好。因此连坐籽粒产量低于轮作3.25%。

而玉米产量受不同氮肥水平的影响是相对较大的,其主要影响了玉米产量因素构成,如籽粒产量、百粒重和穗粗等,在对高施氮处理进行应用的过程中,籽粒产量、百粒重和穗粗明显增加,而对玉米秃尖影响最大的是低氮素,高施氮与低氮素相比,后者的百粒重高于前者8.03%;针对籽粒产量来讲,同普通氮肥使用量相比,高施氮与低氮素的应用,促使籽粒产量产生了18.45%和16.52%的上升率。在对以上因素进行交互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看出,在对玉米进行种植的过程中,连作、玉米-大豆轮作等方式,都明显提升了玉米的产量以及百粒重;而玉米的秃尖长度、穗粗和产量受副因素氮肥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大,但是,交互影响在氮肥水平与耕作方式之间并没有形成明显的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黄沙坨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近年来在积极进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尝试新的玉米种植方法,并通过试验的方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对比,最终发现,应用玉米-大豆轮作的方式比玉米连作的方式更能够提升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而在不断提升氮肥水平的过程中,从秃尖、籽粒重以及穗粗等角度来看,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都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小春,杨文钰,邓小燕等.玉米/大豆和玉米/甘薯模式下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差异及氮肥的调控效应[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21(1):46-57.

[2] 王小春,杨文钰,邓小燕等.玉米/大豆和玉米/甘薯模式下玉米光合特性差异及氮肥调控效应[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5(2):141-149.

猜你喜欢
玉米产量影响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收玉米啦!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最饱满的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