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游泳训练改革与创新

2017-05-10 08:48张骏
青年时代 2017年10期

张骏

摘 要:随着人们对于游泳运动本质的更深入地研究和认识,游泳训练的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于我国游泳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应当具备更为深刻的和科学的观念,对游泳运动训练的认识应当建立在科学的思维方式基础上。因此,研究和分析现代竞技游泳训练的发展趋势,对于今后更好地把握训练的方向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游泳训练;技术创新;现代竞技

一、改革和创新训练方法

所谓训练方法,是指为了完成训练任务,迅速提高运动水平所采用的多种多样的练习手段方法。它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不同种类的训练形式,二是专项所采用的具体方法与手段。任何竞技项目要想取得优异成绩都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成功的训练方法创新,常表现出鲜明的特征

(一)体现项目特征

如中国游泳优势项目蛙泳,总结了快、灵、巧的技术特点。仰泳以轻、漂、柔作为选材对象加以指导和训练的方法。

(二)体现个人特征:

运动员的身体条件、运动素质、技术掌握程度和智力水平不尽相同,任何具体的训练方法、手段都应适合个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方能收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三)适应专项比赛的特征

各专项比赛都有自身特定的代谢特征、动作形式的表现特征、视对手表现而定的战术特征等。

中国游泳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依然在技术细节方面追求不够。

二、游泳运动的技术创新分析

运动生物力学、流体力学、程序设计等方法,为游泳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诊断方法,提出了游泳技术训练与技术研究可操作的程序化模式,搭建了游泳技术研究与高科技结合的应用渠道,保障了运动员的技术训练与技术创新。

(一)重视“核心力量”的训练及身体协调用力在技术中的运用

“核心力量”训练即专项力量的训练是当代游泳力量训练的核心,发展专项力量不仅应采用负重的专项技术练习,更重要的是改进力量训练的理念,使其在练习形式、负荷和力度上尽可能接近游泳专项要求。

(二)流线型概念的建立

游泳过程中全过程要注意始终保持身体流线型,游泳的流线型就是指“平、直、尖、紧、高”。人们逐渐认识到游泳应当始终把提高划水效率和减小阻力放在首位,减小阻力也就是说在游泳全过程始终保持身体流线型。平,指身体位置,通过手积极的前伸和积极的打腿,来保持良好的身体位置,特别是好的打腿能力是保持良好身体位置的基础。直,指在游进过程中身体尽可能保持直线的概念,直线要求游泳过程收腹和低头。

(三)能量传递概念的形成

能量传递的概念是指游泳的用力过程是一个能量传递的过程。目前,核心力量的观点被各体育运动项目所认同。划水首先是腰部的发力,通過身体的滚动,逐步向肩、臂、手传递的过程;打腿也是腰部首先发力,通过髋向大腿、小腿、脚传递的过程。因此,游泳项目对运动员各关节柔韧性的要求非常高。良好的关节柔韧性能为完成技术提供方便,如高肘加上具有良好柔韧性的肩,能使运动员移臂放松、划水路线加长、抱水到位、划水有力。踝关节的柔韧性更是重要,不仅能增强腿打水的效果,而且能减少身体后方的旋涡阻力,保证能量的向后传递。游泳用力的概念主要是力量的传递过程。

三、重视心理训练、充分运动员个性

现代运动训练日益重视运动员个性的培养西方训练理论中的“等边三角形原理”形象地阐述了技能训练、体能训练、心理训练三者之间的关系,紧密融和于整个训练的全过程。同处一线、出发台上的世界级选手实力十分相近,其胜败已不只取决于训练水平的高低,还取决于谁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有效的情绪控制能力。谁的综合能力强,谁就有可能获胜。另外,比赛的胜负还在于心理素质的抗衡。

四、加强营养和训练恢复的针对性研究

现代训练比赛,其负荷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机体的疲劳必须采取有效合理的营养和恢复手段加以消除,以保证比赛和训练的正常进行。目前国内各运动队依然盛行自助餐,花样繁多、色香味俱全。其标准也是按照水平分出档次,但仍不能细致到根据项目特点、长短距离而分别搭配。

五、高原训练

在高原环境下,大气压力随海拔高度增加而下降,使得单位体积中的氧减少。在这种环境中进行训练,给运动员额外地增加了负荷。研究发现高原训练可视为一种承受高乳酸的训练,在同样游速、距离条件下,高原训练的血乳酸值明显高于平原,但是这种增高,可以逐周逐次的下降;承受高原强度训练的适宜高度为 1890 米;高原训练提高了心血管系统功能的效率;高原训练的超量恢复从乳酸——速度曲线右移,心血管功能的改善,血红蛋白的回升,提示为运动成绩提高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林洪,阎超等.游泳运动技术优化与创新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6(4):40~56.

[2]陈武山,甘清瑛.中外优秀游泳运动员“训练泳式构成”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3):416~419.

[3]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教材.游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4]于仙贵.中国竞技发展特征及其制胜规律[J].中国体育科技,1993(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