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鸭共栖生态种植模式调研报告

2017-05-10 11:40陈诗亮林江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6期
关键词:鸭苗鸭子种养

陈诗亮 林江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133-01

现代稻作生产主要依赖于化肥、农药等大量化学性物质的投入来获得高产稳产,这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也使稻米品质受到危害。而稻鸭共栖生态种植模式是以稻作水田为条件,以种稻为中心,家鸭田间放养的自然与人工相配合的生态工程系统,是有效控制常规稻作生态污染的重要技术途径。今年上栗县鼎盛种养专业合作社采用稻鸭共栖生产绿色大米,实现了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达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1 合作社基本情况和取得的主要成效

上栗县鼎盛种养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4月,座落在上栗县东源乡田心村境内,经营范围为农业种植业、养殖业。合作社基本厂房设施面积约60亩,建有2栋鸡舍、2栋鸭舍。另外租用山地500亩,其中果园面积60亩,主要种植柚子、橘子、桃子,其余用地为油茶基地。合作社三面环山,交通便利,水电充足。租用水田400亩,其中稻鸭共栖应用面积200亩,采用稻鸭共栖模式,以水稻田为基础,以种好优质稻米为中心,鸭放养于水田,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标的无公害生态种养结合新技术,年出栏无公害生态鸭3000只,生产绿色大米160000斤,实现了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达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 稻鸭共栖生态种养模式的经验做法

上栗县鼎盛种养专业合作社根据水稻和鸭子的生长特点和规律确定放鸭时段。水稻秧苗移栽后一般需要10天左右才能活蔸,秧苗活蔸后将雏鸭(约15日龄)放入稻田,直至水稻灌浆后赶鸭上岸。小鸭(约15日龄)放入稻田,稻和鸭即结为一个互生共利、互利共作的整体,稻鸭共作的时间大约为80天。稻鸭共栖具体做法如下:

2.1 水田的选择:选择外界隔离条件好、无污染、水源充足,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历年来病虫害发生少,集中成方连片的200亩水田作为稻鸭共栖区。耕作制度选择绿肥-稻模式。

2.2 鸭子和水稻品种的选择:水稻品种为一季稻两优688,该品种苗期分蘖能力强,根系发达,,抗稻瘟病、纹枯病能力强,鸭子选用高邮麻鸭,该品种体型及食量较萍乡本地麻鸭大,抗逆性好、生活力强、适应性广,田间活动时间长、嗜食野生生物,耐粗饲,同时可以生产出高产量的鸭肉。

2.3 适时播栽:采用水育秧方式,在5月中旬播种,6月中旬移栽,移栽株行距为40cm×40cm,比常规种植更稀。

2.4 水分管理:为保证鸭子在稻田中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放鸭初期以3~5 cm水层为宜。放鸭中后期,为保证鸭子在稻田正常活动.以 5~10 cm水层为宜,水过深则会影响鸭子除草除虫效果;在水稻扬花期,鸭收回后,田间要排干水,保持田间湿润即可。

2.5 肥料运筹:一季稻收获后种植红花草,红花草盛花期翻压沤田。耕地打田时,每亩施用250公斤牛粪、200公斤鸡粪作基肥。不施用化学肥料。

2.6 病虫草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模式,以鸭治虫除草。同时采用40cm×40cm移栽规格,有利于稻田透光通风,减少病虫害发生。稻鸭共栖水稻没有病虫草害发生,因此未施用任何农药。

2.7 鸭子养殖管理:鸭苗购买后,采用饲料饲养,饲养15天后放入移栽了10天的稻田。约80天后,鸭子长至约3斤,便可开始收鸭。在水稻灌浆后赶鸭上岸。共放养3000只麻鸭于200亩稻田,每亩放养密度约为15只。

3 稻鸭共栖模式与常规种植模式效益比較

3.1 200亩水稻种植收益比较

3.1.1 每亩田水稻种植投入成本比较(单位:元):

收益=收入-成本。

3.2 养鸭收益比较

3.2.1 鸭苗成本:鸭子成活率约90%,共购买3300只鸭苗,成活3000只鸭。鸭苗每只3.5元,鸭苗总成本10500元。饲料成本为2000元。人工成本:鸭子需要采食训练、信号调教。鸭放入稻田前,要有意识地进行采食训练,使其能尽快适应并能马上采食田间各种野生饲料。另外为便于对鸭群进行有效管理,从育雏开始,用固定的语言对鸭进行信号调教,使之形成条件反射,听从饲养员指挥。驯养的人工成本约1000元。

3.2.2 养鸭收入:3000只鸭,每只收入50元,合计收入15万元。养鸭收益:收入扣除成本,3000只鸭子的收益为13.65万元元。

3.3 稻鸭共栖模式与常规种植模式收益比较

200亩常规种植模式的收益为5.1万元。200亩稻鸭共栖模式水稻收益为11.8万元,鸭子收益为13.65万元,合计收益25.45万元。200亩稻鸭共栖模式可以比常规种植模式多出20.35万元的收益,平均每亩净节支增收1017.5元

4 稻鸭共栖模式的推广价值

稻鸭共栖模式中,鸭在稻间不断捕食害虫,吃(踩)杂草,耕耘和刺激水稻生育,能显著减轻稻田虫、草、病的危害,同时排泄物又是水稻的优良有机肥,使水稻健壮生育,具有明显的省肥省药省工、节本增收和保护环境的多重功效,生产出的稻米和鸭肉产品优质、无公害。同时,“稻鸭共栖”使鸭子、水田、水稻形成了一个新的生态系统,通过鸭群的活动使该系统“活跃”起来,形成一个动态的多级食物链网结构和动物循环再生利用体系。因此,大力推广稻鸭共栖生态种植模式,可以引导和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户在种植水稻时减少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使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鸭苗鸭子种养
鸭苗1~10天的养殖要点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借力猕猴桃,危机变商机
借力猕猴桃,危机变商机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
鸭子
一头鸭子
为什么鸭子能浮在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