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膜下滴灌打瓜栽培模式

2017-05-10 15:36许秀戴爱梅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6期
关键词:膜下滴灌绿色食品栽培

许秀 戴爱梅

[摘 要] 在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为提高农民的种植效益,农业技术员对打瓜栽培技术进行了探索,形成了目前推广使用的栽培模式。

[关键词] 绿色食品 膜下滴灌 栽培

[中图分类号] S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173-01

打瓜即籽用西瓜,原产于非洲沙漠地带,属于葫芦科西瓜属,是普通西瓜的变种,主要取其籽食用。打瓜籽味香而没,籽粒中含有氨基酸、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物质,在满足口感的同时,为身体提供营养物质。打瓜适应环境能力强,耐干旱、瘠薄,经济效益好。而滴灌技术的应用使打瓜的出苗率和产量都有所提高。

1 播前准备

1.1 整地施基肥

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结合秋灌冬翻,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2000kg、磷酸铵10-12kg、硫酸钾3-5kg及硫酸锌肥1kg作基肥,全耕层施入。翌年春季,根据土壤墒情,结合土壤封闭,进行整地,其质量须达到“齐、平、松、碎、净、墒”标准。

1.2 毛管选择

选择毛管滴头间距0.3m、滴头流量为(2.2-2.6)L/h的滴灌带。

1.3 品种选择

根据市场需求可选择适宜本地的大片品种,如新籽1号、新籽2号、民勤1号、民勤2号等;中片品种,如兰州大片;小片品种,如小红片等。

1.4 种子处理

药剂拌种。播种前晒种1-2d,然后用种子量用种子量的2.5%适乐时、或用种子量0.4%的2.5%卫福拌种,在暗处堆闷4-6h后即可播种。

2 适期播种

2.1 播期

当0-10cm地温连续7-10d,稳定在14℃以上时即可播种。博州适播期一般为4月底至5月中旬,最晚不过5月底。

2.2 播种量

每亩用量:大片品种为2.5-3.0kg;中片品种为1.8-2.5kg;小片品种为1.5kg。

2.3 播种方法与质量

采用70cm地膜平铺种植。在适墒前提下,选用点播机点播,滴灌带随铺膜点播打瓜种子一并进行,播深3cm,穴点覆土1cm,膜上行距35-40cm,膜间距75-80cm,平均行距55-60cm,株距24cm。滴灌带播到地头要随即结扎端头,并用土固定压实,以免刮风掀起。要求播行端直、不重不漏、下籽均匀、深浅一致、到头到边、覆土良好、镇压确实、交接行准确、膜面平整、采光面适宜。

2.4 布管方法

一膜一管。根据地面坡降和水源压力计算并合理布局支管与复管,一般每隔70-80m布一根支管与复管,支管和复管方向垂直于毛管。

2.5 布管

干播湿出的地块,播完种后,及时将支管和复管布好,接好毛管;带墒播种的地块,可中耕完毕后,再布支管、复管和毛管。且支管与复管上每隔(8-10)m,压一10kg左右重土袋固定。

3 田间管理

3.1 查苗补种

播种时认真查看,发现缺行断垄处要作好标记,播后及时补种。全田进入出苗期时,根据苗情对缺苗处及时进行种子催芽后补种。

3.2 间苗定苗

当2片真叶展开时开始间定苗,达到4片真叶时定苗结束。原则上去弱留强,去病留壮留单株,缺苗处可留双苗,保证基本苗达到4000-4300株/亩。

3.3 蹲苗

出苗到团秧期要进行蹲苗,直到叶片发暗灰色、且有个别叶片发黄时蹲苗结束。

3.4 整枝压蔓

当打瓜生长到6片真叶,蔓长10-15cm,及时壅土压蔓,防止大风把瓜蔓缠在一起。

3.5 中耕追肥除草

全生育期中耕3次左右。第1次中耕于幼苗期,耕深10-12cm,留护苗带5-8cm;第2次中耕于苗期,耕深12-14cm,留护苗带8-10cm;第3次中耕16-18cm,留护苗带10-15cm。不铲苗、不伤苗、不埋压幼苗,不灼伤苗。株间及穴边杂草结合定苗和锄草人工拔除。到中后期,亦要及时铲除或拔除打瓜田中大杂草,如苍耳、灰黎、稗草等。

3.6 滴水滴肥

全生育期滴水6-8次,每次30-35m3/亩。甩蔓期即滴头水35m3/亩,滴尿素5kg/亩+高磷钾肥1kg/亩;7-10d后滴第二水,滴水量30m3/亩,滴尿素5-6kg/亩;第三次滴水正值打瓜膨大期,根据苗情滴水35m3/亩,滴尿素3-5kg/亩+滴高磷钾肥2kg/亩;之后每次滴水视田间墒情及打瓜长势长相每10d左右滴水一次,每次滴水30m3/亩左右,其中滴第4、或滴第5次水时,再滴尿素3kg/亩一次。下潮地一般根据土壤情况而定不滴或少滴水,但应结合第3次中耕追施尿素10-15kg/亩+磷酸铵3-5kg/亩,留护苗带10-15cm;若需滴水还应结合滴水滴施尿素3-5kg/亩+高磷钾肥3kg/亩。

4 病虫害防治

打瓜的主要病虫害有疫病、蔓枯病、白粉病及蚜虫、红蜘蛛、地老虎等。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治理原则。

4.1 农业防治

适期播种、轮作倒茬,清理田园,秋翻冬灌,测土配方施肥,合理灌水,培育壮苗,及时拔除并销毁重病株,防止蚜虫和农事操作时传播病毒等。

4.2 物理防治

选用银灰色地膜避蚜,或在村庄、道路林带、地头挂置黄板,阻截蚜虫迁移。

4.3 生物防治

在田间地头种植小麦、苜蓿等生物诱集带,使七星瓢虫等天敌迁入瓜田捕食蚜虫等。

4.4 化学防治

疫病、枯萎病:发病初期,将药剂随水滴灌2-4次,每5-7天防治1次,操作上应以先滴水再滴药再滴水,58%甲霜灵锰锌可濕性粉剂亩用量50克/亩。

白粉病:喷药防治最好在发病初期开始,药剂可选用15%三唑酮乳油800-1000倍液,喷药间隔期7天;或25%乙嘧酚悬浮剂1500倍液,喷药间隔期10-15天;25%粉唑醇悬浮剂1500倍液,喷药间隔期10天;或80%硫磺水分散粒剂500倍液,喷药间隔期7天;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药间隔期7天。

红蜘蛛:在发生时期,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4000倍液;25%三唑锡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

蚜虫:在蚜虫发生时期,可选择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8000倍液,进行喷施防治,喷药间隔期7天。

5 收获

当瓜外表由绿色变成深灰暗色,为最佳采收期。

参考文献

[1] 翟孟如, 李冬梅. 打瓜膜下滴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中国种业, 2011(8): 84-85.

[2] 张忠福, 李艳娥, 李新梅, 等. 无公害打瓜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J]. 农村科技, 2009(7): 68-69.

[3] 田孟强. 膜下滴灌打瓜栽培技术[J]. 北京农业, 2013(12): 36.

[4] 王建江, 刘东军. 打瓜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 石河子科技, 2009(5): 30-31.

猜你喜欢
膜下滴灌绿色食品栽培
油麦菜栽培要点
《绿色食品工作指南》(2018版)
自然栽培的味道
浅议太仆寺旗地区发展玉米膜下滴灌的必要性
夏季苦瓜栽培
三七栽培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