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2017-05-10 14:22梁玉宏
速读·下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金鱼试管创设

梁玉宏

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发现精神。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的不同内容等具体情况和条件灵活运用,创造出适合学生,而富有感情的教学情境。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是如何创设科学课堂教学情境的。

一、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实验是学习科学知识,完成探究过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实验的基本特征是有意识地改变某种变量,探寻改变变量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科学课中的实验是在人为的条件下表现自然现象、自然过程的手段,它可以省去一些不重要的、无关的自然过程,突出我们所要观察和研究的自然过程。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我们教师都应该选择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兴趣能激发求知的愿望,是思维的诱因。在教学中,教师要想利用实验方法创设问题的情境,必须要设计新颖独特的实验,塑造生动、别致的直观形象,增强实验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的火焰,打开学生求知的心扉,才能够激发学生产生思维的动机。

新鲜的事物,独特的实验,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学生看之动心,思之有趣,品之有味,能够激发兴趣,使学生产生思维的动机。

《热是怎样传播的》一课,课的伊始教师就说:“你们见过烧不死的金鱼吗?今天老师让你们看看。”然后,老师把一条活蹦乱跳的小金鱼放入一个大试管中,把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对着试管的上部烧,试管上部的水烧开了,而金鱼仍然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教师说:“看来这条金鱼果然是烧不死,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学生对这个现象感到惊奇,纷纷提出了想探索的问题。如:为什么金鱼烧不死?用酒精灯在试管底部烧,金鱼也烧不死吗?探求愿望油然而生。此情此景,学生真想马上就得到问题的答案,从上课的开始就投入积极思维的状态。逼真、生动、形象、有趣,学生会在趣中生疑,疑中求知,在愉快的情境中主动进入思维状态。

再如,一位教师在讲《摩擦起电》一课时,在导入新课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去。上课一开始,我给同学科表演一个魔术,我把五分硬币立在桌上,硬币上放一块小纸片,外面用一个玻璃杯将硬币纸片罩住。拿出一根玻璃棒,用丝绸手帕擦一擦,去接近杯子,然后说一声掉下来,小纸片就听话地从硬币上掉下来,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这时学生肯定会非常疑惑:这张纸为什么这样听话,这里面肯定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学生抱着强烈的求知欲开始了一节课的研究学习。

立足生活,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设计有趣实验。学生不仅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而且还对自己熟悉的、亲身经历的事物感兴趣。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素材或他们熟悉的自然现象设计实验,也能够创造出很理想的兴趣情境。比如,验证大气压存在的“自制喷泉”实验等,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感知过的事物搬入课堂,使学生平中见奇,熟中见异。

二、运用故事创设情境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自然教材中一些著名实验、发现事例,是情境教学的优质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授课内容,穿插讲一些生动有趣的名人轶事、历史故事,看一些科学家的照片或插图,能够使学生终身难忘,他们会追踪科学家的思维,去体验创造发明的境界。例如教《電》单元时,结合课文讲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教《生命周期》单元时,讲达尔文从小热爱大自然,课余时间常到野外捕捉昆虫,寻找矿石,拣拾贝壳和采集动植物标本的故事;教《水的浮力》时,讲阿基米德从浴桶水溢出来的启发而获得一种“直觉的顿悟”,发现了物体的沉浮规律的故事……这些丰富的史料,扣人心弦,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一体,能够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再现科学家们的忘我探索情境,激励学生陶冶情操,鼓舞斗志,培养发现精神。

三、运用问题创设情境

科学问题的形成是一个重要环节,它是科学探究的起点,不仅决定学习的内容,而且决定了科学探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当学生在认知上产生了不平衡感,心理上会产生一种不和谐的感觉。这样,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会想尽办法努力消除这种不和谐的感觉,使认知重新平衡。如:《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中,学生开始猜测、关注的都是马铃薯本身的大小影响了它的沉浮,但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渐渐地达成了“到底是什么影响了马铃薯的沉浮”的共识。当老师把两个马铃薯都放在第一个水槽里,马铃薯都浮起来了,把马铃薯都放在第二个水槽里,马铃薯却都沉了,然后问学生,这是为什么?此时学生便开始将思维转到了水的问题上,指出:因为两个水槽的水不一样。接着老师再追问:“你怎么知道?”从而引发探究问题。

四、利用想象构思情境

爱因斯坦曾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想象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要前提,丰富灵活的想象力是构筑知识的重要成分。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设置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去想象,去构思,培养学生的科幻意识。例如,教《叶的蒸腾作用》一课时学生通过“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观察,发现罩植物的塑料袋内有很多小水珠,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塑料袋内的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从湿土里进去的吗?(这些水蒸气是从植物的体内跑出来的,植物体应该有什么构造,才往外跑“气”?)学生自然会想象出植物体表面应有水蒸气跑出的孔,这些孔一定很小,是肉眼看不到的。学习自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巧妙设置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去想象,这是一种课堂教学艺术。

总之,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的不同内容等具体情况和条件灵活运用,创造出适合学生,而富有感情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景交融之中愉快地探索、深刻地理解、牢固地掌握科学知识。

猜你喜欢
金鱼试管创设
可爱的小金鱼
无土栽培在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探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试管难题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